传/统/二/十/四/节/气
冬
Dong Zhi
至
节
气
今天迎来了我们一年中
最为特别的节气之一,冬至!
这是北半球夜晚最长、
白天最短的一天,
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正式拉开序幕!
冬·至·节·气
冬至, 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发现的节气。与冬至相对应的节气是夏至,两者都可以称为“至日”。冬至、夏至,不是冬天、夏天到来的意思,是“最冬天”“最夏天”的意思。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
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气·候·特·点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逐渐变长,夜晚逐渐缩短。中国古代一些文学作品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意思是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冬至后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太阳高度自此回升、白昼逐日增长,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蚯蚓结
鹿角解
水泉动
冬·至·习·俗
吃饺子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冬至过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在冬至这一天中国南北方会有不同的习俗,北方大部分地区会吃饺子、南方会吃汤圆,还有谚语: 冬至到吃水饺,以及关于该节气的诗词和影视作品。
吃馄饨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所以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汤圆
吃汤圆在明、清时期已经约定俗成。在冬至这天,要“作粉圆”或“粉糯米为丸”。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记载,称“冬至,粉糯米为丸,名‘汤圆’”。做好汤圆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围吃汤圆,叫做“添岁”。所以,冬至吃汤圆,古而有之。
相关活动
冬至时建议家长陪孩子做这些事:
包饺子或汤圆。让孩子参与到食材准备中,如擀面皮、包馅料,在制作过程中可以给孩子讲讲冬至吃这些食物的寓意,感受节日氛围。
煮冬至粥。像八宝粥之类的,让孩子帮忙挑选食材,了解不同谷物。
给孩子讲冬至的故事和传说,像“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来源,还有和冬至有关的历史典故,增长孩子的知识。
一起写、画冬至主题的书法或绘画,比如画雪花、饺子等,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天气允许的情况下,带孩子去户外观察自然变化,看看冬至时树木的样子、太阳的角度等,直观理解节气特点。
在户外一起玩与冬至有关的游戏,比如堆雪人(如果下雪的话),感受冬天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