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营造向榜样看齐、向先进学习的浓厚氛围,
让广大党员学有榜样、做有标杆、干有方向,
【南昌教育】开设“新时代赣鄱先锋”专栏
和大家分享他们的优秀事迹。
张俐,女,汉族,1968年4月生,中共党员,南昌市特殊教育学校党委书记。在特殊教育战线辛勤工作的38年里,从特殊教育教师到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再到特殊教育学校党委书记,她从未犹豫,从未彷徨,凭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赤诚,全心全意育聋成才,以满腔热忱诠释了热爱特殊教育和服务听障学生的至诚情怀。在这38年的从教生涯中,张俐先后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西省教书育人楷模”“江西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这一项项荣誉、一本本证书,见证了她甘为人梯育芳华,粉笔无言写春秋的特教生涯。
张俐的母亲就是一名老师,很小的时候,张俐就喜欢模仿妈妈上课的样子:“当老师是我从小树立的理想”。初中毕业,张俐进入师范学校。家里人都说,她有一副甜美的嗓音,将来成为一名老师,一定会很受学生欢迎。
1986年,张俐从师范学校毕业前夕,偶然间在电视上看到了一场残疾人文艺晚会。舞台上,聚光灯下,一位舞者展示着自己曼妙的舞姿。而镜头里,还有一双手在灵巧地上下翻飞。原来台上的翩翩少女是失聪者,是台下那双纤细的手让音乐的旋律流淌在少女的心中。这短暂的一瞥让张俐感受到震动——“聋孩子多么不幸,他们虽然听不见,但和健全孩子一样,渴望获得知识,渴望认识世界,渴望正常生活,他们更需要人们的帮助!我希望我能成为台下的这双手。”毕业后,她毅然自请去到江西省南昌市聋哑学校(今南昌市特殊教育学校)。就这样,她的生命就和这些失语的孩子紧紧相连,他们听不见她甜美的嗓音,却在她那双炽热的眼神和灵巧的手中感受到如慈母般的爱护。
张俐热爱特殊教育工作,爱生如子,为他们再累也心甘情愿。学校聋生来自全省各地,入校时只有七、八岁。学生年幼自理能力差,担任班主任的张俐就到学生宿舍帮他们整理衣被,把他们换下的脏衣脏鞋和床单被套带回家洗干净、缝补好。学生病了,她就带着去医院看病、打针。在她任班主任期间,抽屉里学生的病历也像作业本似的有厚厚的一叠。遇上节假日,有住校生不能回家的,她就带上水果、糕点到学校看望学生或直接把学生接到自己家里。
有位学生叫小琳(化名),智力与听力双重障碍,而且性格孤僻,一直不适应住校生活,稍有一点不如意,就哭泣着要找妈妈,甚至吞橡皮,拿小刀划伤自己。张俐时刻关注和安抚着她,总把她带在身边。周末到了,小琳母亲农忙,不能来接她,她就把小琳带回自己家,帮她洗澡、剪指甲。
张俐明白,既然选择了做一名教师,就是选择了责任,选择了爱,除了爱自己的女儿,还要爱自己的学生,自始至终,她把老师这一职业视作伟大的事业,看到学生和家长肯定的眼神,所有的辛苦和奉献都值得。
为最大限度帮助听障孩子消除残障影响,她积极探索,想尽各种手段和方法,帮助他们回归社会。
她认真开展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利用学校购置的一套语训设备,在语言康复训练上认真摸索、不断尝试。当时她班上共13位学生,上午主要是教学和集体语训,下午是单训时间。为了保证语训效果,她规定每位学生每天至少有20-30分钟的面对面单独训练时间。20分钟虽然不算多,但13位学生加起来就是4个多小时。这4个多小时里,她的嘴巴几乎没有休息,不停地带读,演示口型,展示发音部位。一天下来,她总是声音嘶哑,咽喉肿痛。
为帮助学生学会发音,她上课时总带着小镜子、小纸片;为帮助学生发准音,她总把自己的嘴唇贴近孩子的手背,有时把他们的小手放在自己的脸上、鼻旁、脖子上,让他们用肢体感受发音。记得在学习舌根音时,几天以来只有两三位学生掌握了,她特别着急。在单训时,她尽可能的把脸贴近学生,希望学生能看清她发音时舌头的位置和形态。那是在辅导小西(化名)同学时,孩子学的很专心,用手捧住张俐的脸,忽然她把手指伸进张俐的嘴里,触摸张俐的舌头。她说:“只要学生需要,我就能接受他们把手指伸进我的嘴里。”在张俐看来:语训教学一直就是一件事倍功半的事情,许多事情并不是有希望才去做,而是因为做了才会有希望。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年的训练,张俐教的学生有的能和健全人正常对话,有的可通过看话进行口语交流。
从事特殊教育,不但要对聋儿进行智育,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聋生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她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特别是对生理有缺陷,心理容易出障碍的孩子,更是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她给每一届的孩子们讲海伦·凯勒,讲张海迪,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全国残疾人自强模范的故事,鼓励孩子正视自身的生理缺陷,自尊、自强、自信,要做身残志坚,残而不废,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2018年7月,张俐被提拔为南昌市启音学校校长,她以校长的身份审视着特殊教育现状,思考着学校要如何才能更好的为残疾孩子服务,要给予这些残疾孩子怎样的教育引导、怎样的成长设计,才能让他们在学校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她坚定地认为听障孩子的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在立德树人的同时,要重点培养职业技能,为今后能立足社会成为一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多年的不懈探索,学校形成了“小学兴趣培养、初中技能学习、高中专业训练”完整的职业教育模式,为孩子们将来就业打下基础,解决了残疾家庭的后顾之忧。
2019年9月,张俐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2023年9月,受邀参加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并发言,她深情地说道:我最自豪的,就是选择成为一名特教教师;最幸福的,就是一辈子做好特殊教育一件事。我将谨记总书记“强教必先强师”的嘱托,带领全校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既志存高远、又求真务实,既学高德正、又弘毅自强,既富有创新、又勤于实践。我们将把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融入到特殊教育实践中,乐教爱生、因材施教,为特殊儿童创造成长机会,打通残障学生就业通道,促进特殊教育与职业教育、普通教育融合发展,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2024年3月,应教育部邀请,张俐参加教育部教育家精神宣讲团,赴新疆、甘肃、四川开展宣讲,用切身经历讲述自己在教育战线上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实践,向大家传递一名特殊教育人“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
她说:“我只做了一位人民教师、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其实我们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在做着与我同样的工作,党和人民给了我很多的荣誉,这既是莫大的鼓励,也是殷切的关怀,更是一种鞭策的力量,这种力量,一直指引我不断前行,指引我在平凡的工作中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价值。”
来源:工委组织部
编辑:雷梦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