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9号,随笔~
护理质控一定要实事求是,尤其是在自查阶段,即个人或科室成员提前发现自身问题,并尽快将这些问题解决,多数问题可在这一阶段解决。
今天我们来大致梳理输血护理文书的记录。
输血护理记录的书写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确保患者在输血过程中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1.输血前的准备
1.1护士需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血型、输血史等信息。1.2输血前需由两名护士核对患者信息、血液成分信息,并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输血。1.3记录输血前的体温、时间、阳性体征、血型、输血量、核对护士等。
2.输血过程中的监测
2.1输血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脉搏、血压、呼吸和体温,特别是输血开始前15分钟、输血过程中以及输血结束后4小时。2.2每袋血输完后需评估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如皮疹、寒战、发热等,并记录在护理记录中。2.3输血速度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尤其是输血的前15分钟要特别注意速度控制。
3.输血后的处理
3.1输血完成后,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和血液成分信息,确认无误后将相关文件附在病历中保存。3.2如果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需立即上报医生并进行相应处理,同时记录在护理记录中。3.3输血完毕后,将用过的血袋送输血管理科保存24小时以备检查。
4.护理记录的书写格式
4.1输血护理记录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输血种类、输血量、血液成分、输血开始和结束时间等。4.2记录应详细且准确,避免遗漏关键信息。例如,输血前后的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都需要详细记录。4.3可以设计输血护理记录模板,便于调用和修改,提高工作效率。
输血前的病情描述,如患者贫血、失血状况;血型鉴定采集的描述;交叉配血采集的描述;血液接收的描述;输血准备的描述;输血时的描述;输血过程的描述;输血后的描述等等。
5.质量控制与培训
5.1实施规范化培训可以显著提高输血护理记录书写的合格率,减少缺陷发生。5.2质控员、护士长定期检查护理记录的质量,并通过品管圈活动等方式持续改进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
笔记君写在后面:质量控制的目的,首要目的是保障安全,进而提高质量及效率,因此质控就要检查去发现问题或坚持寻找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采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昨晚我在群里面强调,大家质控时,发现什么问题,就如实记录什么问题,质控的主要目的,就是发现我们的问题,并想办法解决。
有一些困扰我们的问题,比如带教,因为一周一次检查频次的原因,恰好碰见带教老师、带教学生休息,会造成诸如带教路径表、周记、心得体会及其他一些相关培训、记录未完善的情况,且这一问题持续存在,要如何有针对性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尽可能将存在这些问题的根因分析出来,以便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来源:护理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