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彼无垠——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历代书法精品展

文化   2024-10-08 20:31   广东  
  点上方蓝色字体一键关注书画 | 篆刻 | 鉴藏 | 国学 | 人文 | 历史

泛彼无垠——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历代书法精品展

The Vastness of the Ocean: Exhibition of Selected Calligraphies of Various Dynasties in Collection of Guangzhou Museum of Art

展期:2024年8月13日—2024年11月13日

展馆:1号厅(中国历代书画馆)

主办单位: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




     前 言













中国书法以汉字为表现对象,通过书写来创造符号化和意象化的艺术形象,以此表达中国人的审美情感和精神追求,是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的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在中国文化史上享有超然的地位,在世界艺术领域中自成独立的体系。

本次展览的作品,创作年代跨越唐、明、清直至近现代,其中不乏沈周、祝允明、唐寅、文徵明、董其昌、陈继儒、王铎、傅山、邓石如、伊秉绶、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康有为、梁启超、于右任、沈尹默、沙孟海等大家的代表性作品;文辞内容涉及佛教经典、诗文词赋、文房楹联、往来书信、书评画论等;书写形式包含中堂、条幅、长卷、扇面、册页;字体涵盖篆、隶、楷、行、草;风格则从放浪豪迈到规整严谨,从古意盎然到新风迭出。可谓应有尽有,不胜枚举。这些作品堪称宝贵的精神财富,蕴藏着巨大的文化价值。探索其中的艺术韵味和精神内核,犹如泛舟于广袤无垠的浩瀚之海。

本次展览是庆祝广州艺术博物院新址落成系列藏品展之一。在此,我们遴选院藏历代书法精品向广大观众进行展示,希望通过这一展览呈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为公众奉献高端的艺术盛宴。


泛彼无垠——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历代书法精品展



中国书法以汉字为表现对象,通过书写来创造符号化和意象化的艺术形象,以此表达中国人的审美情感和精神追求,是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的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在中国文化史上享有超然的地位,在世界艺术领域中自成独立的体系。

本次展览的作品,创作年代跨越唐、明、清直至近现代,其中不乏沈周、祝允明、唐寅、文徵明、董其昌、陈继儒、王铎、傅山、邓石如、伊秉绶、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康有为、梁启超、于右任、沈尹默、沙孟海等大家的代表性作品;文辞内容涉及佛教经典、诗文词赋、文房楹联、往来书信、书评画论等;书写形式包含中堂、条幅、长卷、扇面、册页;字体涵盖篆、隶、楷、行、草;风格则从放浪豪迈到规整严谨,从古意盎然到新风迭出。可谓应有尽有,不胜枚举。这些作品堪称宝贵的精神财富,蕴藏着巨大的文化价值。探索其中的艺术韵味和精神内核,犹如泛舟于广袤无垠的浩瀚之海。


唐代书法与佛教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唐人写经的大量出现即其重要表征之一。唐人写经一般出自经生、书手、书法家、僧人、居士之手。经生和书手虽名不见经传,但均具有较高的书法造诣。其书体以楷书为主,注重文字的准确性,体现出一种虔诚的心态。其风格有的严谨缜密,秉承当时的“尚法”之习,并受颜真卿等名家影响;有的则楷中带行,略具洒脱之意,熔雄健与飘逸于一炉。唐人写经不仅是传播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古代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楷书佛说济诸方等学经(残卷)》(局部) 佚名

 纸本 24.5cm×376cm 容庚先生捐赠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楷书节录妙法莲华经》 (局部) 佚名

纸本 24.6cm×203cm 容庚先生捐赠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楷书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残卷)》佚名

纸本 24cm×92cm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明代书法史呈现出一个兴旺发达的局面,名家辈出,蔚为大观,可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明代前期,因受“文字狱”以及台阁体书风盛行于朝野的影响,书法发展一度陷入停滞当中。明代中期,苏州地区吴门书派崛起,摒弃了台阁体的浸染,其中沈周、祝允明、唐寅、文徵明被称为“吴门四大书家”,祝允明、文徵明、陈淳、王宠被称为“吴中四名家”。明代后期,受个性解放和禅宗思想的影响,书法发生了深刻变化,形成了两大类型:一类是以邢侗、米万钟、董其昌等为代表的帖学正统,秉承古典帖学精神;另一类是由徐渭、张瑞图、倪元璐、黄道周、王铎、傅山等开创的帖学新风,以强烈的创新意识涤荡书坛。另外董其昌又与莫是龙、陈继儒等构成云间书派(又称松江书派或华亭书派),将传统精髓和个人性情融为一体。



《行书题松崖图诗》唐寅 

纸本 16cm×47cm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行草书怀知诗》(局部)祝允明

纸本 34.4cm×1116.2cm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草书刘长卿平番曲诗》董其昌 

纸本 146cm×36.5cm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行草书七言联》张瑞图 

绢本 126.6cm×27.2cm×2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清代书法史可谓帖学与碑学的竞争史:清代前期,帖学独尊书坛;清代中期,碑帖相互抗衡;清代后期,碑学一统天下。清代前期康熙皇帝推崇董其昌书法,董氏书风影响了其时大批著名书家如查士标、沈荃、孙岳颁等。同时,由台阁体延续而来的馆阁体也开始弥漫于书坛。清代中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促进了帖学的发展。其时赵孟頫书法成书坛时尚。帖学派代表人物有“清四家”刘墉、梁同书、王文治、翁方纲等。同时,“乾嘉学派”带动了碑学派书法的兴盛,出现金农、邓石如、伊秉绶等早期碑学派代表人物。清代后期,社会动荡,碑学成为书坛主流。在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康有为等大批碑学派书家的共同推动下,碑学派发展壮大至顶峰。此外,颜体大兴,何绍基、钱沣、翁同龢等在取法颜体上皆有建树。



←左右滑动查看→

《楷书诗文》金农 

绢本 28.4cm×22.8cm×12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行书五言联》郑燮 

纸本 93cm×20cm×2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篆书七言联》吴让之 

纸本 138cm×33.5cm×2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近代书法的变化,主要在于碑帖之间的此消彼长。清末“尊碑”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书坛几乎形成“北碑盛行,南书绝迹”的局面。其时著名书家吴昌硕、黄牧甫、康有为等为碑学派宗师,沈曾植则是碑帖融合的翘楚。民国初年帖学呈复兴之势。商周甲骨和青铜器等的大量出土,促进了近代古文字研究和篆书创作,孕育出罗振玉、章太炎等篆书大家。现代帖学名家辈出,如沈尹默、吴玉如、白蕉、林散之等。而碑学也继续流行,其中广东作为碑学重镇,则有着康有为、梁启超、易孺、林直勉、胡汉民、吴子复、秦咢生等碑学派大家。此外,现代碑学集大成者于右任与帖学旗手沈尹默合称“南沈北于”。现代书法还呈现出碑帖融合的发展态势呈现出多元并存的新格局,可见于郭沫若和沙孟海的作品中。而王福庵、邓尔雅、容庚等则在古文字研究和篆书创作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行书五言联》康有为 

纸本 177cm×46.5cm×2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行书七言诗》于右任 

纸本 130cm×31.5cm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隶书七言联》饶宗颐 

纸本 230cm×49cm×2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展览现场作品实拍















以下为部份展出作品现场实拍

《楷书佛说济诸方等学经(残卷)》(局部) 佚名

 纸本 24.5cm×376cm 容庚先生捐赠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素材来源丨叶茂

海报设计丨吴奇欣

编辑|罗心敏 黄钰恒

摄影 排版|梁紫琳

审核|邹杰杰 朱劲中 黄亮

审定|冯清源 黎丽娜


更多新馆参观攻略请戳↓

 预约、交通……?看这里!新馆游览官方全指引

 点亮你的聊天框:长按下载艺博“小金碗”趣味表情包



(温馨提示:展厅温度较低,

各位观众可多准备一件薄外套哦!)



壮士请留言!










图文来源:广州艺术博物院

转自:中国书法网


免责声明 | 旨在分享传播,转发仅为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为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转载标错或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小编推荐

梁启超:书法为第一等娱乐

【修身】书法,可以改变一个人

中坚 | 赵永金的人生之问和书法之答

《苏东坡》纪录片比80亿的电影都好看

习近平观看中学生写书法,书法课必须坚持


深圳市书法院 只差您一个关注呦~ 

联系邮箱: 139024489@qq.com

深圳市福田区同德路2-1号(通新岭站B出口)

由于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精彩内容

  请在这里点“赞”和“在看”↓ 

深圳市书法院
感谢关注【深圳市书法院】公众号! 请您花3秒做一件事:点我的头像——再点击右上角三个点——设为星标。如果不那么做,您就算关注了我们,可能也不会看到我们任何推送,这3秒对我们来说很重要,请您支持。谢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