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鸿萍 | 诗词芳华,一生书香

文摘   2024-11-28 10:15   青海  

诗词芳华,一生书香


史鸿萍


夜深人静,十一月的晚风拂过窗棂,凉意徐徐。在教室里上完晚自习的我,像往常一样拿出手机,却在那一瞬间仿佛听到了一声长叹:叶嘉莹先生逝世,享年一百岁。泪水不由自主地模糊了视线,仿佛此刻,诗词的世界少了一位捧灯的人,夜空里少了一颗熠熠生辉的明星。作为她的忠实粉丝,我的心无比沉痛,仿佛一种珍贵的灯火在这浩瀚宇宙中被悄然吹灭,而在这光辉的余韵之中,留给我们的是一段永不磨灭的诗词记忆,是先生毕生传播古典诗词的浓情大爱。
叶嘉莹先生,这位本姓叶赫那拉的满族女子,自小便在书香之中沐浴。出生在北京察院胡同,她从小受良好的家教,朗朗书声伴随她的成长。从《论语》到《唐诗三百首》,再到她填下的第一首诗词,叶嘉莹用一生践行了她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她说:"生活浪漫,读书人有读书人的理想。" 这份理想,这份浪漫,为我们这些热爱古典诗词的人带来了悠远而深沉的共鸣。
初遇叶先生,是在她的著作《人间词话——叶嘉莹讲评版》。那时候的我,还只是个对世界懵懂无知的中学生。诗词于我,只是一堆斑斓的文字,一些遥远的韵脚。然而,当我捧起这本书,像是踏入了另一个世界——她在书中娓娓道来,唐宋的诗词变得有情有义,仿佛在她柔和的声音中,那些字词有了呼吸,有了心跳,触动了我对文学的向往与热情。从那一刻起,语文不仅仅是应试的学科,而是一扇通往诗意生活的窗户,是与古人心灵相通的桥梁。叶先生以她的细腻笔触、深邃理解,让我在年少的心灵深处种下了对诗词无比炽热的爱恋。
叶嘉莹先生的一生,是跨越艰难,传播诗词的生命旅程。她从北京辅仁大学到台湾大学,从哈佛大学到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再到南开大学,她的足迹遍布四方。她在北美讲授唐诗宋诗词,翻译并传播着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她将中国诗词的吟诵传统带到了异国他乡,用声音传递了诗词中的人情与天地浩渺。她的人生是漂泊的,是动荡的,但她心中那份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从未因为岁月与风雨而动摇过。她就像是一只风筝,无论飞得多远,总有一根线牵引着她回归中华文化的广袤大地。
1974年,她终于得以重回故土,在祖国的讲台上继续传播她心中的诗词梦。她常说,古典诗词之美,不仅在于辞藻的精美,更在于其背后蕴藏的深情厚意,寄托着中国人对于自然、社会、人情的深刻感悟。这些感悟,无论是唐诗的豪迈,宋词的婉约,还是元曲的自由,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而叶先生,不仅仅是诗词的讲授者,更是这一份精神的传承者。她用她的激情、她的智慧、她对诗词深沉的爱,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使得这些古老的文字,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叶嘉莹先生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她让我明白,语文的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而是一种心灵的共振,是师生在文字中的相遇,是对古人心灵的重新解读与体味。在课堂上,每当我讲到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总会情不自禁地模仿叶先生的方式,带着情感去吟诵,带着敬意去解读。我希望在我的课堂上,那些诗句不再是冰冷的知识点,而是鲜活的、有温度的、有灵魂的存在,是可以触动每一个孩子心灵的美好事物。我深知,我做得远远不够,但每当看到学生们的眼中闪烁出与我当年读《人间词话》时相似的光芒,我便感到无比的满足与欣慰。
叶先生不仅是学术巨匠,更是一位充满柔情的女子,她把自己比作桑蚕,甘愿为文化的传承吐尽最后一丝丝光亮。她曾说:"柔蚕老去无怨尤,愿见美好成果。"她的生命,如一片春蚕,在默默无闻中贡献自己的力量,用最后的光阴编织诗词的茧,留给后人可以依偎的温暖。正是这种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让我深感钦佩,也不断激励我在三尺讲台上坚守,去做一名真正热爱文学、热爱教育的语文教师。
叶嘉莹先生离开了,但她的精神未曾远去。她的每一句讲评,每一段诗词解析,都仿佛仍在耳畔回响。她所钟爱的唐宋词,早已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也融入了每一个爱她的人心中。她的一生,谱写了诗词的芳华,也留下了无数人的感动与怀念。对我而言,叶先生不仅仅是一位学者、一位教育家,更是我在诗词路上的指引者,是我心灵的灯塔。
岁月悠悠,而先生的身影却如长河不息的流水,萦绕在我心头。她的一生,如同一首充满韵味的长诗,从北京的街巷到北美的课堂,从中华文化的故土到世界的舞台,她在诗词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诗词的风采。她用她的行动告诉我们,文化的传承,不是空谈的豪言壮语,而是日复一日的耕耘,是对理想的坚定追求,是即便在逆境中也不放弃的勇气。
叶嘉莹先生走了,但她用诗词为自己铸就了一座丰碑,为中华文化留下了一片璀璨的星空。无论何时,当我低声吟诵起那些千古绝唱,仿佛总能看到她站在讲台上,轻声吟哦,带着岁月的温情与智慧,带着对诗词的深情厚谊,带着对每一个后辈的殷切期望。她的声音虽已远去,但她带给我们的精神力量,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作为一个曾经的学生,如今的老师,我深知自己有责任将先生的遗愿继承下去。我要像她那样,把诗词的美好传递给更多的人,让这些文字的光辉照亮更多人的生活,让他们在诗词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我愿用一生的努力,去践行这份浪漫与理想,让叶嘉莹先生的精神在每一个热爱诗词的人的心中生生不息。
叶嘉莹,诗词芳华,一生书香。她用她的生命,为我们点燃了文学的火把,让这份光芒穿透时代的迷雾,指引我们不断前行。我会怀着无比的敬意和感激之情,继续走在语文教育的道路上,用诗词的力量去温暖更多的人,去点亮更多的心灵。这是对叶嘉莹先生最好的告别,也是对她一生的最好致敬。



作者简介:

史鸿萍,女,土族,青海大通人,在兴海县第二民族中学任教。爱好文学,喜欢写作。热爱教育工作,坚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大通县作家协会
扫码关注
大通县作家协会

监   制:韩福良

责任编辑:马理英

执行编辑:马精梅

投稿邮箱:datongzuoxie2021@163.com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作家协会
此公众号是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作家协会唯一指定公众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