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约1850字 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汽车自上个世纪末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一百多年,在早期主要关注可 靠性、耐久性。近年来车辆的其他性能也越来越受到 消费者的重视,其中车辆的底盘性能也是 消费者很看重的参考因素。首先消费者直 观感受到的是车辆所采用的悬架形式,麦 弗逊、多连杆或扭转梁等等。但无论哪种 底盘悬架形式,都需要进行调校来发挥出 其最大的潜能。如果调校人员水平有限, 多连杆悬架未必能胜的过扭转梁悬架所表 现出来的性能。
在底盘调校过程中减振器的调校相对来 说是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也是花费时间最长 的调校件。结合底盘调校改装工作,总结出减振器调校的调校经验,为同行提供借鉴。
减振器改装
我们选择一台本田思域来对其进行减振器改装,此车初始装备了一套 FSD 减振器。首先我们要把原车的工装减振器改装成 可调减振器,其实就是从减振器顶端 ( 油封 端口部位 ) 锯掉,并重新焊接成一个可重复 拆装的活口结构 ( 螺纹 )。如图 1,改装工作 开始。改装好后的可调减振器如图 2,需要注意 的是改装后的减振器外筒长度要和原工装减 振器的长度保持一致。
至此可调减振器的准备工作结束。
减振器原理介绍
一般量产车上用的基本都是双筒减振器 (有那么一少部分,用的还真是单筒的),本文主要研究双筒减振器。双筒减振器分为 内筒和外筒两层,外筒只起到储油储气的作 用,所以也叫“储油缸”。真正用来通过油 液流动提供阻尼的是内筒,所以也叫“工作 缸”。外筒一半是油、一半是高压气体,在 减振器工作的时候,活塞杆连同活塞一起, 在内筒中上下运动。在压缩过程中,因为活 塞杆“入侵”内筒空间,就把一部分油通过 内筒底部的底阀压了出来;反之,在拉伸时, 又会把一部分油抽进内筒里。如此往复,周 而复始……(图 3)
减振器内部结构
之前我们在改装工装减振器时已经把减 振器内部的阀片进行了整理。首先可分为复 原活塞侧和底阀侧。如图4。
上一行是活塞侧阀片,下一行是底阀侧 阀片。图 5 中部件每一个孔有多大、开几个 孔、几个槽、放几个阀片、阀片直径多少、 厚度多少等等都是有讲究的,稍后会进行 总结。
为了对这对减振器有更具体的了解,考 虑改进的方案,我们对里面的每一个零件 都进行了仔细的测量。包括每一张阀片的 厚度、直径、开孔大小、活塞的凸台高度 等等,总之就是为了确定能有多少油能流 过活塞并且受到多大的阻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合适 的测量工具必不可少(图 6)。
随后,我们将所有的测量结果整理成表格,并进行了简单的计算。思铭的这套后减,阀系的设计稍有独到 之处。从理论上讲,它的力值随运动速度变 化的特性被分成了很多段(理论上被分成了 5 段),在每一段中都有相应的零部件起主 导作用,所以力值变化的曲线比较平滑,调起来也有比较高的灵活性。总的来说,底子还是不错的。
减振器可调阀片
我们收集了一些不同厚度、大小、开孔 规格的阀片。通过使用不同规格的阀片, 调 整阀片原有的的堆叠方案,可以实现复杂多 样的阻尼特性。
减振器调校
在我们的评价路线上对思铭进行了初始 评价,主要是侧倾幅度偏大、侧倾控制差。我们将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减振器优化(图7)
将原车上的缓冲块和橡胶衬套从减振器上拆下来,换到新的减振器上。转眼间,这对减振器就变成了这台 Type R 裙下最鲜亮的风光(图 8)。
我们为这台车改进减振器的目的,是为了在避免明显牺牲舒适性的前提下,同时给 操稳性能带来明显的提升。仅仅是第一组方案,就让人明显地感觉到了改善。
车从举升 机下来后压过梯形的电线槽再落下就能感觉 到后轴控制明显加强了,再实测时不仅仅是有更好的侧倾支撑和后轴响应,甚至连舒适 性方面也因为阻尼感的提升而削减掉了很多 不必要的抖动,后轴的整体感有明显的增强。最终,经过多组方案的尝试,车辆后轴 的侧倾控制明显得到改善,舒适性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结论
减振器的调校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常规的认识,减振器阻尼力越低车辆的 舒适性越好是错误的;在减振器的阻尼力调校过程中会达到一个临界点,阻尼力多一点会开始感觉变硬, 阻尼力少一点会感觉软,所以在开始调的时 候尝试找到这个临界点是很重要的;阀片的厚度需要参考车辆的轴荷和减振 器的杠杆比,最终由主观评价来确定。不是一味的越薄舒适性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