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事热搜】各领域多行业新进展、新突破 “流动的中国”充满生机与活力

文摘   2024-08-06 20:00   北京  


01|各领域多行业新进展、新突破 “流动的中国”充满生机与活力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重要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加强世界遗产保护,取得积极新进展。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世界遗产数量达59项。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遗产三种类型。

日前,“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增至40项。同时,我国还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财政投入6亿元,支持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一批高水平的保护、管理、展示项目也加快实施,有效保护了我国世界文化遗产。随着“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自然遗产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世界自然遗产、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增至19项。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有效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和双遗产。目前,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和双遗产面积达7.9万平方公里,涵盖了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各类自然公园等上百个自然保护地,实现了对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遗迹的有效保护。

来源:央视网


02|甘肃部署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


日前,甘肃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意见明确,坚决打好新时代“三北”工程攻坚战,更好筑牢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力争到2030年,实现全省67%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三北”工程区林草覆盖率达到40%的目标。意见从五个方面提出具体任务。扎实推进系统治理。聚焦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保护修复,不断强化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协调和管理;持续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加强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和农田防护林建设;严格落实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推进草原生态修复;加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在主要风沙口、重点沙源区及沙尘路径区营造固沙林带和沙漠锁边林草带,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生态防护网络;严禁违规占用耕地造林绿化;加强省内区域协同治理,加强与周边省区协作,开展沙漠边缘和腹地、上风口和下风口、沙源区和路径区协同治理;开展区域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林草资源违法行为。全力打好标志性战役。在全省沿黄干流区域,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河滩地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开展兰西城市群国土绿化,加大兰州重点区域绿化美化,提升流域生态系统承载力;在六盘山南麓、陇东黄土高原区域,加强天然林和公益林保护,建设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持续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在毛乌素沙地南缘,加强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在适宜区域探索开展光伏治沙;在绿洲及外围区域,建设防风固沙林和农田防护林,修复退化林;在祁连山北麓浅山区域,开展封山育林,营造乔灌结合的混交林。科学开展防沙治沙。坚持以水定绿、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科学确定防沙治沙模式;加强重点生态工程配套供水设施建设,推广滴灌、覆膜等技术;坚持保护优先,人工修复、封禁保护与自然恢复相结合,合理配置林草植被类型和密度;加大林草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加强优良乡土树种草种选育、扩繁和推广利用;完善调查评价监测评估指标体系,科学评估工程建设和防沙治沙质量成效;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理念,探索光伏治沙和生态修复相结合的防沙治沙新模式。着力提升治理水平。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人才资源和技术力量,加强科研推广、教育培训和学科专业建设;聚焦防沙治沙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技术难题和瓶颈问题,加大科研投入,开展多学科、多层次联合攻关和应用技术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集成推广先进技术;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荒漠化防治领域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开展国际防沙治沙项目合作,联合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加强省区交流合作,开展跨区域联防联治、项目合作、学术交流、人才培养。

强化保障抓落实。充分发挥林长制作用,将“三北”工程建设纳入林长制考核内容;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和绿色金融产品,积极支持“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做好项目争取、资金统筹、用地用水、灾害预警等工作;大力弘扬“三北精神”,加大新典型选树力度,讲好甘肃防沙治沙故事。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03|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喜添菊科新成员—彭氏毛鳞菊


记者从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获悉,近期,科研人员在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专题调查时,在保护区内发现一种毛鳞菊属形态奇特的植物,经贵阳中医药大学王泽欢博士鉴定,确认为新种。为纪念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彭华研究员长期以来对轿子山保护区植物、植被研究方面的贡献,该种被命名为彭氏毛鳞菊,相关成果文章已发表于外文期刊PhytoKeys。

毛鳞菊属是菊科莴苣亚族下属的最大的属,共有20余种,主要分布于泛喜马拉雅地区。彭氏毛鳞菊与丽江毛鳞菊接近,但在叶片质地、顶裂片形状、毛被以及瘦果长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本种种群狭小,目前仅发现分布于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较为集中,初步估算有250余株,根据IUCN评估规则,为易危级别。其伴生植物有尖果马先蒿、高杯喉毛花、线茎虎耳草、西南蝇子草、三叶悬钩子、刚毛厚喙菊、豹子花、大叶火烧兰等。下一步,保护区管护局将重点关注,多措并举,持续加强保护力度。

来源:云南日报



-END-



关于我们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NFGSDC)是科技部、财政部批准的20家国家级科学数据中心之一,是国家财政支持的公益性科技机构。林业数据中心在科技部、财政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领导下开展数据中心自身服务能力建设和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的运行服务工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林业科学数据支撑和技术服务。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涵盖森林资源数据、荒漠资源数据、森林保护数据、科技信息数据、草地资源数据、生态环境数据、森林培育数据、科技项目数据、湿地资源数据、自然保护数据、木材科学数据、行业发展数据等12大类别,共计208个数据库(组),数据总量达到26.8TB。


联系我们

010-62888745

010-62871547

原创投稿

houreix@ifrit.ac.cn


林家那些事儿
国家林业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数据服务,用数据讲林业的科学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