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林语堂都极为钟爱,这本古书教会我们如何快乐生活

文摘   2024-12-14 06:01   河南  
古人云: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此有崖之生!
千百年来,中国的文人都是饱读圣贤之书,谨遵圣贤之道。怀着追比圣贤的愿望,把治国平天下作为毕生追求。

但是,也有一类文人,他们将目光投向了花鸟虫鱼和风花雪月,专门研究些 “无益之事”。

他们用 “闲赏美学”,把文人从圣贤之梦拉回到了现实的生活之中,告诉他们人生除了理想抱负,还有实实在在的生活。

李渔,正是这样一个文人。

在历史上,李渔有很多头衔:文学家、戏剧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

但是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李渔堪称 “古代娱乐圈第一大佬”:

他大半生从事戏剧创作,著述五百多万字,称为中国戏剧界的 “东方莎士比亚”;

他组建李家班,首创全国巡演的先河,“全国九州,历其六七”;

最重要的是,他是第一个纯粹靠着商演、卖剧本来赚钱的人,堪称 “中国古代文化产业第一人”!

他的作品在当时畅销到什么地步呢?一部新作,数日之内,三千里外就能见到刻本,以致时人感叹 “今天下妇人孺子,无不知有湖上笠翁”。

“清朝第一畅销书作家” 李渔,一生相当高产,而他最为得意的著作,当属《闲情偶记》。他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写道:“独《闲情偶记》一书,其新人耳目,较他刻为尤甚。”




01
无人不爱的 “古今第一闲书”
《闲情偶寄》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各方人士赏识,后人也对其赞不绝口。

清初学者余怀评价道:糊涂的人读了它将会变得聪明;狭隘的人读了它将会变得旷达;笨拙的人读了它将会变得灵巧;愁闷的人读了它将会欣然起舞;有病的人读了它将会霍然而愈。

周作人先生称这部作品 “文字思想均极清新”“都是很可喜的小品”。

梁实秋先生认为:“笠翁《闲情偶寄》之所论,正合我意。


林语堂先生对这部“闲书”不吝盛赞:“在李笠翁的著作中,有一个重要部分是专门研究生活乐趣的,是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从住室与庭院、室内装饰、界壁分隔到妇女梳妆、美容、烹调的艺术和美食的系列。

诗人冯唐更是对这部书推崇备至:“我人生中有些缺憾,既想立言,又想立功,还琢磨着怎么立德,结果没了生活。当我终于有了时间,怎么用时间,怎么闲下来?李渔教会了我生活。享受生活并不等于要花很多钱,这是李渔带给我们的重要认识。

打开《闲情偶寄》,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满腹牢骚的落魄文人,而是一位充满贵气的“闲人”的妙笔生花。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闲适恬淡、雅趣横生、充满人情味的生活状态。

那么,李渔缘何著得这样一本 “闲书”?

一切还要从这位奇人异士的身世说起。


02
生为仙人,渴慕贤人
却终成“古今第一闲人”

李渔(1611-1680),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后改名渔,字笠鸿,号笠翁。
据说李渔出生时,其母三天三夜未能分娩。有一道人路过,说这孩子是星宿降地,李家地盘太轻,载不动,建议把产妇移到祠堂后,李渔才呱呱坠地。

正因为道人说他是神仙下凡,所以取名李仙侣,字谪凡,李渔是他中年后自己改的名字。

李渔自幼聪颖,襁褓识字,总角之年便能赋诗作文,下笔千言。他每年在自家后院的梧桐树上刻诗一首,以警戒自己不要虚度年华。

那时的李渔,还是一个传统的文人,他读书的目的,自然就是为了考取功名,以图仕进。

崇祯八年(1635年),李渔去金华参加童子试,成为五经童子。首战告捷,使李渔尝到了读书成名的甜头,他信心更足,读书也更加刻苦。

《芥子园画谱》卷四

然而,追比圣贤终究只是一个愿望,历史上大多数的文人,并没有得到治国平天下的机会。

崇祯十二年,李渔赴省城杭州参加乡试,原以为稳操胜券,但却名落孙山。

很快,清军铁骑南下,李渔的功名之路,最终化为泡影。一介文人,仕途阻隔,功名无望,面对日益窘迫的生活,李渔逐渐走上了卖文为生的道路。

《芥子园画谱》卷四

李渔举家迁往杭州,开始了作品创作以及戏班演出生涯。他组建的剧团得到很多达官显贵的赏识,纷纷邀请他们去演出。

52岁时,李渔举家移居金陵,一住就是20年。在此,修了一座小园题为“芥子园”。这期间,他开设书铺,刊行了不少包括他自己作品在内的戏曲小说及其他杂著,还有诸如《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金瓶梅》《芥子园画谱》等大家想看又在市面上买不到的书。

《芥子园画谱》卷五

经历了著书、游历、演出、经商、出版等精彩人生的李渔,举家迁回杭州,开始了隐居生活。行至暮年,他将自己多年来娱乐养生、种植花草、衣食起居的生活经验,用简洁生动的文字著成一部《闲情偶寄》。


03
如何把生活过得诗意盎然?
看一代生活家的 “生活艺术指南”
介 “闲人” 写的 “闲书”,能够流传三百余年,且经久不衰,其中究竟有何玄妙?

“闲情” 指的是休闲生活的乐趣,“偶寄”则是一种少有束缚的记叙方式。其实闲书不闲,格物而来的都是真理。
全书囊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共有234个小题。
论及戏剧表演、妆饰打扮、园林建筑、家具古玩、饮食烹调、养花种树、医疗养生等诸多方面。

不得不说,李渔实在是一位天赋异禀的生活家,融会贯通各门类知识,信手拈来且运转自如,而这部《闲情偶寄》正是李渔智慧和才情的体现。

李渔想他人之所未想,乐他人之所未乐,在吃喝拉撒、鸡毛蒜皮中玩出妙趣,在此略举一二。

古代冬天没有暖气,顶多放几个炭盆,坐在书房还是手脚冰凉,满屋灰尘。为了令冬天“温暖如春”,李渔发明了一种暖椅:

“予冬月著书,身则畏寒,砚则苦冻,欲多设盆炭,使满室俱温,非止所费不赀,且几案易于生尘,不终日而成灰烬世界。若止设大小二炉以温手足,则厚于四肢而薄于诸体,是一身而自分冬夏,并耳目心思,亦可自号孤臣孽子矣。计万全而筹尽适,此暖椅之制所由来也。制法列图于后。一物而充数物之用,所利于人者,不止御寒而已也。”

——《闲情偶寄 · 器玩部 · 制度第一》
此椅之妙,全在安抽屉于脚栅之下,令小童从椅子下面烧炭,可御寒。最重要的是,要把椅子做宽一点,可以当床用,再加个柱杠及棚顶,便可作为轿子,乘之外出赏雪,也可不冷,功能上神似现代人热衷的房车。

为了晚上伴着花香果香入睡,李渔还发明了一种架于床旁的器物,用于放置花果。

“曷云床令生花?夫瓶花盆卉,文人案头所时有也,日则相亲,夜则相背,虽有天香扑鼻,国色昵人,一至昏黄就寝之时,即欲不为纨扇之捐,不可得矣。殊不知白昼闻香,不若黄昏嗅味。白昼闻香,其香仅在口鼻;黄昏嗅味,其味真入梦魂。法于床帐之内先设托板,以为坐花之具;而托板又勿露板形,妙在鼻受花香,俨若身眠树下,不知其为妆造也者。先为小柱二根,暗钉床后,而以帐悬其外。竟似帐上绣出之物,似吴门堆花之式是也。”
——《闲情偶寄 · 器玩部 · 制度第一》

制作的关键是 “妙在鼻受花香,俨若身眠树下,不知其为妆造者也。” 也就是说,要把一切都隐藏起来,只闻香而不见物,方得其妙。

对此,李渔这样描述道:“若是,则身非身,蝶也。飞眠宿食,尽在花间;人非人也,仙也,行起坐卧,无非乐境。”

古人喜爱插花,但花枝放在瓶子里不听使唤,想插在右边它偏偏往左,想让它在左边,它偏向右。于是李渔想了一个办法,用小木棒结成 “一字”、“十字” 或 “井字” 来固定花材,取名为 “撒” ,直到今天,依然是插花艺术最实用的方法。
类似的发明及生活的趣味,书中还有很多。此外李渔还是一位资深的美食达人,他的主张与粤菜推崇的饮食之道亦有许多共通之处,比如吃饭时一定要喝汤:

“宁可食无馔,不可饭无汤。有汤下饭,即小菜不设,亦可使哺啜如流;无汤下饭,即美味盈前,亦有时食不下咽。饭犹舟出,羹犹水也,舟之在滩,非水不下,与饭之在喉,非汤不下,其势一也。且养生之法,食贵能消;饭得羹而即消,其理易见。故善养生者,吃饭不可不羹;善作家者,吃饭亦不可无羹。”

——《闲情偶寄 · 饮馔部 · 谷食第二》

他主张清淡饮食,认为:“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 

在蔬食中,他又认为以笋为第一等,因为笋出自山林,不受污染,色洁白,质细嫩,味清鲜,“《本草》中所载诸食物,益人者不尽可口,可口者未必益人,求能两擅其长者,莫过于此”,诚乃“菜中珍品”。

《闲情偶寄》虽然写的都是些闲情逸事,却贯穿着李渔对生存的思考和生活的创造。

难能可贵的是,无论经历了什么,李渔始终如孩子般对世界充满好奇,如游士般善于发现生活美景,如艺术家般散发着浪漫诗意,带给我们惊喜与启迪。


04
文白对照,收藏阅读两相宜

充分感受李渔笔下的生活美学

李渔的《闲情偶寄》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然而传本丛杂、异文繁复,所以选择一部合适的注释版本尤为重要。

近日,由十年专事古籍注译、整理的谦德书院同仁注译的《闲情偶寄》(全本全译本)由团结出版社出版面世。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以珍贵的翼圣堂本为底本,并参考了其他版本进行精心点校。

  • 文白对照,逐字翻译。让我们像看小说一样实现无障碍阅读;

  • 译文优美,还原度高,让我们充分感受李渔笔下的生活美学;

  • 大字排版,版式明快,让银龄朋友们不费眼力就能轻松阅读;

  • 设计典雅,装帧考究,是一套兼具收藏和阅读价值的古籍善本。


05
平淡而忙碌的时光里
留一份闲情与逸趣相伴

人生草草,奔波往复,忙碌间隙翻一翻《闲情偶寄》,何尝不是对生命的一次关照。

此时,想起作家梁实秋的一句话:“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

事实上,忙碌只是生活的一面,适时的休闲,是为了找回生活的热忱,是为了阔步前行走更远的路。

今时之人,不妨借李渔之眼看一看三百年前,那个生发无数雅致逸事的江南,与这位游离于官场之外的旷世奇才,围炉畅谈生活的美学与智慧。

整部书没有一个子曰诗云,也没有阐述深奥的人生哲理,却从方方面面给我们启示,告诉我们快乐生活的真谛。

翻开《闲情偶寄》,隐约中,我们仿佛看见了李渔在兰溪家门口修的那座 “且停亭”,

还有凉亭上那副代表着笠翁心境的楹联:

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

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




《闲情偶寄》
全本全注全译

“中国名士八大奇著”之一,古人的生活艺术大百科

团结出版社

[ 32开 收藏版 ]
定价 88 元(全2册)

谦德读书惠友价 52.80 



卉声卉色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