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凌晨5:00,天还没亮,中原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科研保障中心员工赵玉汶就睡不着了。今天文卫采油厂卫22-48水井要做震击解卡,昨天就开始准备,不知道现在啥情况。他摸黑从枕边拿起手机,在群里@施工方技术员:“咋样?进展顺利吗?”对方片刻后回复:“没问题!就等赵哥坐阵了!”
当天赵玉汶赶到现场,井下淤满了泥沙,油管像被“焊”住一般。他指挥:采用双向震击操作——上击器、下击器一起上!上午十点,震击开始。午后三点,仪表显示:解卡了!
在中原油田,赵玉汶堪称“解卡一哥”。啥叫“震击解卡”?简单说,就是一种修井手段。油田有油井、水井,如机器用久了需要维修一样,油水井投用时间长了也要定期维修,而维修的第一步就是把油管连带封隔器提出来。但受腐蚀、变形等影响,油管连带封隔器经常被卡死,采用震击解卡技术进行震击,可使卡点松动,破解遇卡难题。
去年2月,文南65-100电泵井大修。检测发现,距井口50米处套管与油管的环层结满了结晶盐,油管因此被牢牢卡住。之前遇到类似情况,只能用切割工具将油管分段割开,再用打捞器捞出来。如此零打碎敲,耗时耗力,维修成本也高。赵玉汶采用震击解卡技术,将下击器与钻铤连接,“捣蒜式”往下捣。第一天捣了一天,似乎没啥反应,对方技术员怀疑:“赵哥,你确定这招真管使?”赵玉汶不慌不忙:“别急,慢慢来。”他淡定是因为心里有数。结晶盐虽硬,却硬不过钻铤,几十吨重的钻铤像一根巨大的“蒜锤子”,能将盐块一点点捣碎。当盐块变成盐沫,阻力变小,再建立水循环,将盐溶解,卡点自然就解开了。
事实也正如赵玉汶所料,随着下击器的频频震动,看似纹丝不动的钻铤缓缓下沉,从20毫米、50毫米逐渐下沉到0.5米、2米……当钻铤沉至10米左右时,一直静止的指重表开始摆动,之前一脸怀疑的技术员兴奋地跳起来:“解卡了!嘿,真不愧是我‘解卡一哥’!”
“解卡一哥”赵玉汶五十出头,人长得高高大大,说话却轻言慢语,仿佛每句话都需要斟酌。熟悉他的同事都说:“赵哥能干不能说,‘货’都在肚子里。”
赵玉汶是1991年学采油的技校生,当年工作时,领导看他性子稳,分配他干钳工——钳工修修拆拆,需要耐性。这也正合他意,小时候他就爱捣鼓,见啥拆啥,拆了再装,为此没少挨家长的巴掌,却练就了超强的动手能力。工作后师父曾给他出过一道难题:无损拆卸一个进口阀门。阀门是碳化钨材质,坚硬无比,一时无从下手。赵玉汶把阀门在手上“把玩”了两天,发现阀门仪表盘周圈是不锈钢材质,轻轻在砂轮上一阵精磨,便显出一个环缝。以此为突破点,阀门顺利拆卸,师父高兴地直点头:“这小子,行!”
后来油田外闯市场,赵玉汶成了第一批走出去的人。闯市场辛苦,却也有了更多历练的机会。他曾为外部油田做调剖——调整地层的吸水剖面,以便驱油采油。调剖要跟水打交道、跟化工料打交道、跟管柱打交道……“忽然就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2010年,单位推出震击解卡技术服务,赵玉汶以实战经验丰富成了主力,不仅参与震击工具的制作、拆装、调试与保养,还经常到一线现场指导,因此有了“解卡一哥”的美称。
震击解卡是技术活,也是脏活、累活。由于地层会向上返油泥,加之射孔在套管上也留有孔洞,淤泥会进入套管与油管的环层空间,所以每当提管作业时,都会带出巨大的灰尘,一天下来就成了土人、油人。“有过挫败感吗?”“没!”一向谨言的赵玉汶说“没”字时很坚决:“一口井投入成百上千万元,一旦搞砸了,井就报废了,所以不能输。此路不通,就再寻他路,一定要成功!”
凭着这股“不能输”的劲儿,这些年赵玉汶在震击解卡领域先后获得了5项实用专利和1项发明专利。有人说“一个技校生,干到这份上,也算摸到职业的天花板了”。赵玉汶却不这么认为,他更相信“技无止境”。中原油田是老油田,老井多、卡井多、挑战也多,因此“努力永远是硬道理”。
入冬前油田一线正在批量修井,有时忙不过来,赵玉汶就在线上“云指导”:“拍个视频,让我看看现场情况……”凡是有人求助,他有求必应,一帮到底。师父说过:“人家找你干活,心里肯定盘算了好久,觉得你行才开口,所以别让人家失望。”师父的话,他一直记得。
刊载于2024年12月6日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