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红色侨史,厚植家国情怀: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研究生党支部与清华大学法学院法研4党支部赴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参观学习

文摘   2024-11-20 20:40   北京  

前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研究生党支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党团班集体协同发展,带动和引导研究生观察国家发展成就、感受时代变迁、赓续精神血脉,2024年11月17日,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硕士生党支部与清华大学法学院法研4党支部联合开展“学习红色侨史,厚植家国情怀”主题党日活动,赴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参访学习。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简称“侨博”,是中国侨联直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1960年由中国侨联首任主席陈嘉庚先生提出建设倡议,2019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24年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


01 步入侨史展厅,探寻华侨足迹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与讲解下,同学们依次参观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基本陈列的四个展厅。



第一展厅“中国人移民海外的历史”以时间为脉络,介绍了“古代海外移民”“近现代海外移民”“当代海外移民”和“世界移民史中的中国移民”,同学们据此一同感受了中国人移民海外的历史。


第二展厅“海外华侨华人生活篇”大体以时间前后为序,主要采用场景复原的手法,依次展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华侨华人在海外的生活图景和文化习俗。


第三展厅“华侨华人海外贡献篇”聚焦于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集中归纳和展示华侨华人为住在国作出的特殊贡献。


第四展厅“华侨华人与中国发展、中国侨务”主要展示华侨华人在不同历史阶段为中国发展作出的贡献,和自晚清以来中国侨务工作的沿革演变。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同学们在参观的过程中,充分学习感受到馆内陈列的大量珍贵图片、文物和史料的价值,其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展现了华侨华人在海外的奋斗历程、对祖国的深厚情谊及其在中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2 参观纪念特展,体悟嘉庚精神

参观完四个展厅后,同学们前往侨博二楼的临时展览厅参观“延安九日”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特展。


本次特展通过“摸索——客居南洋 心怀祖国”“追寻——延安九日 同向而行”“归来——共商国是 风范长存”三个部分,展示了陈嘉庚先生与中国共产党同声相应、同心相知、同向而行的历史往事。陈嘉庚先生倾资兴学、爱国爱乡的壮举,深深打动着每一位参观者。陈嘉庚先生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他不仅创办了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还积极捐资助学,支持祖国的教育事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总结


这是一次领略华侨风采的生动之旅,亦是一场传承红色基因的学习教育。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主题党日活动,提供了两校学子进行理论学习和共建交流的机会,加强了党支部的集体凝聚力,也有助于其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奋进力量,对《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的“完善港澳台和侨务工作机制”等改革任务的重大意义有更深的领会。


特别鸣谢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展出服务部副主任闫媛媛、职员刘峻奇、学生志愿者王心怡在活动过程中提供的热情帮助与支持!

[感悟体会]

贾赫(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硕士生,中共党员):


在这次侨博之行中,陈列其中的一件件文物以及馆员生动详实的讲解让我们充分地领略到了这段历史文化。但在我看来,最为动人的是华侨的爱国精神。虽然他们当中有很多人为了生计、个人发展或躲避战乱来到了异国他乡,但这些侨胞却一直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在抗战时期,侨胞们纷纷捐出物资,有的人还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和平建设时期,侨胞们积极发挥个人力量,助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在新时代,海内外中华儿女就应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继续发光发热!

王炎庆(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硕士生,中共预备党员):


参访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广大华侨在中国历史发展乃至全球华人社会中的独特贡献和坚韧精神。博物馆展出的文物、图片和多媒体展示了华侨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奋斗与成就,从下南洋到后来参与世界各地的建设和商贸活动,他们的智慧和辛勤劳动不仅推动了所在国家的发展,也对中国早期的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领域产生了积极影响。走进博物馆,每一个展厅都诉说着一段漫长而动人的历史。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抗战时期华侨的展区,展示了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通过捐款捐物、参与救援等方式积极参与支持祖国故事。华侨人民的爱国情怀和团结力量让我印象深刻。

张碧游(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硕士生,入党积极分子):


本次参观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活动,让我亲身感受到了华侨华人波澜壮阔的迁徙史、奋斗史和贡献史。这座博物馆不仅是一座历史的丰碑,更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让我对华侨华人的坚韧不拔和无私奉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博物馆的四个展厅中,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照片。这些文物和照片见证了华侨华人在异国他乡的生活和工作场景,也记录了他们为所在国和祖国做出的巨大贡献。特别是那些反映华侨华人积极参与当地社会建设、推动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的珍贵资料,让我深感震撼。在参观完四个展厅后,我还前往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特展“延安九日”进行学习,在摸索、追寻、归来三个展区中,我了解了陈嘉庚先生的生平,也感动于陈先生为中国革命、建设所做出的努力。


通过这次参观,我深刻认识到了华侨华人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他们不仅是中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叶芩岑(清华大学法学院2024级硕士生,法研4党支部书记):

华侨华人是中外交流合作中的桥梁纽带,华侨华人史是一段波澜壮阔、色彩传奇的篇章。征途如虹,浩荡前行。走进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在参观一件件带有时代印记的展品中沉浸式回顾华侨华人的百年奋斗史,在“唐人街”实景中感受白手起家的艰苦奋斗,在华侨社团、华文学校与华文报刊“三大支柱”中领会深化乡谊的拳拳之心。隐隐之情俱系华夏,寸寸丹心皆为家国。华侨华人虽身居海外,但时刻心系祖国,从抗战支援到当代建设,他们始终积极投身祖国的各项事业,这背后体现出的是浓郁的家国情怀,是强烈的家国担当。寻访踪迹,探忆岁月。此次活动让我在历史的回望中汲取了前行的力量,民族的意志将永远向前,作为新时代党员更应当认识到自己身上承担的责任与使命,续写青春新华章。

仇晨溢(清华大学法学院2024级硕士生,法研4党支部副书记):

今天有幸参观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在讲解员老师的悉心介绍下,自己对其中四个展厅的展示内容进行了学习,具体了解了有关华侨华人的历史和文化。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华侨华人与中国发展部分。展览墙上的内容有提到,“感恩回报,热爱桑梓是华侨华人的优秀品格。他们汇款回乡赡养亲人,扶危济困,兴学助教,关爱故土;他们救济长江水灾、南方霜冻、汶川地震,关爱四方。”这不仅是华侨华人在热心公益层面的行动,更充分体现了华侨华人与祖国心连心的状态、为祖国的发展和建设做出自己贡献的努力。本次活动在增加自身眼界和知识面的同时,也让自己知悉华侨华人的故事,理解其中的历史文化和家国情怀。

吴镭(清华大学法学院2024级硕士生,入党积极分子):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中一件件陈列的物品、一幅幅珍贵的老照片,仿佛都在诉说着华侨们漂洋过海的艰辛历程。他们怀揣着梦想,背井离乡,在异国他乡努力打拼,虽历经风雨,却始终坚守着对故土的眷恋。看到他们在艰难岁月里为家乡、为祖国所做的贡献,我心里满是敬佩,一代又一代华侨的奋斗也在世界范围传播了中华文化,彰显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精神。这次参观就像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我更懂得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也激励我们要传承华侨们的奋斗精神,不畏艰险,勇于奉献。

文字|陆天一 仇晨溢 叶芩岑 徐沛琳

图片|罗永贵 活动参与同学

排版|陆天一


未名马院青年
提供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活动的最新资讯,展示马院学生的学习生活风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