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盐山:农家女范秀娥巧手捏出“俏花馍”

文摘   2025-01-13 22:59   河北  

(“听我说”之915)

沧州盐山——

农家女范秀娥巧手捏出“俏花馍”

(视频)

  花馍,又称面花、花饽饽是民间面塑艺术的代表之一。在沧州盐山,每逢过年过节、婚嫁丧娶都有蒸花馍的习俗,除了食用之外,还蕴含了祈福运、求平安等吉祥寓意。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从事花馍制作的人已经很少了。盐山县盐山镇马牛村52岁的范秀娥却对此情有独钟,从1996年开始,范秀娥开了个馒头房,并开始学习花馍制作技术。近30年来,她将“裕康面食”开到了盐山县城,雇佣了10多名面食工,并把这一民间传统手艺做得有声有色。

   走进位于盐山县新发地的裕康面食门店,我们见到了当地的面花能手范秀娥。她和面食工们为我们展示了面花的制作手艺时,那娴熟的手法、利落的动作仍令我们眼花瞭乱、大为叹服。

   她们提前和好了面,并准备好了面粉、染料,以及盛在塑料袋里的常用工具:剪刀、牙签、镊子、梳子以及各种模具等等。只见范秀娥和面食工将和好的面用压面机压成片,随手捏起一块面,随意地揉一揉,搓一搓,在手掌的揉捏之间,一个个小鱼、小鸟、小蝴蝶、凤凰等动物的雏形便已形成。她再用剪子剪出鸟儿的羽毛,剪开小鱼、小鸟的嘴巴,瞬间,面团改头换面,栩栩如生。随后放到锅里去蒸一蒸,出锅后,用各色的染料给面花点染,为它们披上艳丽的外套,这些造型各异的面花就会在瞬时变得栩栩如生。

  “花馍制作工是件费心费力的事。醒馍时,要掌握好时间和温度,确保不变形、湿润光滑;揉好面以后,就要进入花馍制作的关键环节捏形了。捏形的好坏全靠人们的手劲来掌握,经过擀、剪、搓、压、印等,造型简单的,用剪刀或筷子、牙签直接压出花纹就行;造型复杂、体积较大,就需要分层制作,用竹签连接。蒸制时要控制好火候,蒸出的花馍才能熟透而又不变形、不起泡。”范秀娥介绍道,这些年,我们制作的刺猬、老虎多种动物和石榴、寿桃等多种形状的供物,让顾客感受到了面花的神奇与魅力,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范秀娥在做好花馍等民间传统手艺的同时,和她的面食工还精心制作小饼子、馒头、大饼、年糕、切糕、包子、油酥烧饼、糖角等10多种面食,一天能用掉30多袋面粉,过年过节时,有时能用掉120袋面粉。

   “谁喜欢制作面花等面食,我们店进行免费培训,同时,加强面花产业的开发,扶持面花爱好者开办花馍店,传承民间老手艺,让大家生活越来越好!”范秀娥表示。

【编者按:微信公众号“用相机说话”开设“听我说”窗口,内容包括有价值的新闻、正能量故事、回忆往事、乡愁记事、金点子、好建议、女性消费、旅游、房产、家电、汽车、家居、征婚、美食、服饰、购物等,也可以讲自己的故事(包括生活或者学习上的困惑或者困扰,也可以是你通过自己努力创造的一点小幸福、小成就等,你的故事将默认允许我们公开发布,欢迎大家参与。邮箱:hbyswhs@163.com】

用相机说话
用企鹅平台,圆心中梦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