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有事,早点发。
长假后中概整体回调差不多有20%,这事很复杂,写下我的看法。
互联网起源于美国,历史上一直是中国在抄美国作业,但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后,变成了美国抄中国作业。
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原因。
1、我们的4G和5G技术都领先,也舍得花钱铺设备,所以几乎到处可以用手机上网,整个移动互联的基建强于大部分国家,也包括美国和欧洲。
2、我们整个社会的精英都往互联网冲,创造了许多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如外卖、廉价电商、短视频、在线支付、社交等,可以说都领先于美国。
所以在2021年前,美概互联中除了苹果和谷歌无法撼动,中概估值曾经比肩美概,如阿里市值超亚马逊、腾讯市值超过脸书。背后是市场认为,中概互联可以在全球和美概进行竞争,并有战胜的可能。
但在2021年后,有几件事影响到了中概的估值,按照个人认为的重要性排列如下。
1、AI大模型的出现,英伟达对AI芯片的技术垄断,美概互联重新获得了较大的技术优势。
2、印度等一批市场对中概的禁入,字节、小米、阿里等都曾经是印度市场的王者,但现在都只能退场。举例来说,Tiktok曾经占据印度80%的短视频市场,现在是0,目前份额主要都被脸书和谷歌瓜分。人家都不让你玩,如何全球竞争?
3、国内政策,但这个影响反而最小,而且现在基本已经出清。
所以,中概从基本面来看,目前不可能再获得和美概一样的估值。
现在谷歌大约22PE、脸书25PE,所以腾讯的20PE基本就是中概互联估值天花板,几乎不可能超越。否则对于全球投资者来说,为什么我不去买谷歌和脸书,要来买你呢?
但中概也有四个有利的因素。
1、很多票估值远低于20PE,如阿里、京东、拼多多、快手等都在10PE左右,唯品会这样甚至只有7PE左右,那显然存在翻倍空间。
2、大部分中概公司手中有很多现金,可以大额回购和分红,如阿里、京东、唯品会等的年回报已经到了10%左右的水平,腾讯也超过5%。相比而言,美概因为估值较高,即便尽力回购和分红,回报水平低于5%,差一倍呢。
3、有些公司依然保持一个较高增速,比如小米、美团和携程,所以也获得了较高的估值。像携程这样的公司搞全球竞争就没问题,因为他是把人送到你这里旅游的,是来送钱的,不是来抢钱的。
4、越来越多的内资通过港股通买入中概大厂,如目前已有600亿资金买入阿里,相当于市值的4%。通常来说只要港股通占比超过20%,这个票价格主要就是中资说了算,如腾讯和美团。
所以综合来看,现在全球投资者对于中概互联的心态非常矛盾,一方面承认这货的确低估啊,另一方面却觉得在技术和全球竞争领域还是有很多不确定性。
长期投资者肯定不急,反正我拿着美股科技七姐妹舒服的很,慢慢观察你就好。当然,最亲近中国的一批人已经开始在买了,比方说段永平、高瓴、景林等等,但其他大部分人肯定是等等看。
目前交易中概互联的,主要是对冲基金,也就是国际上的短线客。
无论中外,短线客有个特点,就是喜欢波动,如果没有波动就人为制造波动,这样才能高抛低吸赚钱。
比较低端的手法是在短视频吹票、写小作文,比较高端的手法是通过有限的客观事实来进行引导。
后者打个比方就是,你语文考了50,数学考了90,吹捧你的时候就只说数学,打压你的时候就只说语文。
目前中概互联整体就处于这种语文和数学随时切换的二极管状态。
节前基本是数学状态,节后是语文状态,过一阵估计又要切换成数学状态。
虽然这种状态很不爽,但至少好过2021年后连续三年都是语文的大熊市状态。
如果想要持续进入大牛市状态,那需要有两个条件的至少一个。
1、消费全面复苏,中概互联大家又能手拉手增长。
2、走通新的商业模式,比方说跨境电商、基于AI的新应用等等,特别是后者,证明我们虽然在AI芯片领域落后,但在应用领域依然可以领先,在技术上扳回一城。
但即便没法进入牛市,最坏的情况就是熬着每年等分红和回购,相当于持有一张年化10%利息的债券,代价则可能是踏空A村的大牛市。
但个人不太相信,如果A村有大牛市,中概互联居然会完全不行。
就这些吧,有几份重磅的中概互联财报,周日再和你们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