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宣布汉语成必修课:抛弃70年,又为何重新捡回这块宝?

教育   2025-01-07 00:03   广东  
78年前,越南人一锤定音,甩掉了用了1800年的汉字,转头拥抱了罗马拼音,仿佛要彻底画清和中国的界限。
然而,这才过了不到一个世纪,越南竟然又把汉语捡了回来,还直接搬进了小学课堂,成了必修课。
这一操作,既让人摸不着头脑,又让人不得不感叹汉字的“韧性”。
就像当年搬走的旧家具,如今竟被当成了传家宝。这背后到底是文化的回归,还是利益的考量?
不得不说,越南这波操作,耐人寻味。
说起越南和汉字的渊源,那可得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秦朝。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象郡”(今天的越南北部)纳入了版图,为了方便管理,他不仅推行了统一的文字,还带去了小篆。
这一来,汉字就在越南扎下了根。后来到了汉朝,象郡改名为交趾,汉字彻底成了越南的官方书写系统,官员、学者都用汉字写文章、记档案。
即使唐朝末期,越南从中国的直接统治中独立出去,汉字也没走远。直到16世纪,欧洲殖民者带来了拉丁字母,才慢慢撼动了汉字的地位。
到了1945年,越南彻底抛弃了汉字,选择用自己改良的罗马拼音作为官方文字。
然而,时代变了,2024年,越南又重新把汉语纳入了小学必修课。这背后,是文化的回归,还是经济的需求?
让我们往下看。
要说越南这次重拾汉语,得先从它的经济现状说起。近年来,越南的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尤其是出口贸易,占了越南经济的半壁江山。
而在这些出口贸易中,中国作为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占据了重要地位。
2024年,中越双边贸易额已经超过了2300亿美元,其中越南对中国的出口额增长迅猛,从水果到电子产品,几乎涵盖了越南经济的各个领域。
但问题也来了,语言成了越南发展的一个“拦路虎”。越南的农民、工人和企业家在和中国合作时,常常因为语言不通,无论是价格谈判还是合同细节,都容易出问题。
于是,越南政府终于意识到,学习汉语不仅是为了文化传承,更是为了经济发展。
不过,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越南虽然决定推行汉语,但这并不代表所有人都买账。
一部分人觉得这是向经济现实低头,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这是在文化上向中国“靠拢”,有损越南的独立性。
实际上,汉语在越南的推广并非一帆风顺。先说越南的教育系统,汉语课程的设置并不容易,尤其是师资力量。
越南本地懂汉语的老师并不多,一些学校只能从中国招聘教师,这又引起了部分家长的担忧,担心会不会对孩子的价值观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越南社会内部也有不少争议。一些越南文化学者认为,语言是文化的核心,越南已经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摆脱汉字的影响,现在又重新引入汉语,是否会让越南的文化独立性受损?
而支持者则认为,学习汉语只是工具,没有必要过度解读。双方争论不休,汉语课程的推行一时之间成了越南社会的焦点话题。
越南的这次“汉语回归”,其实是一场夹杂着历史、经济和文化的混合体。要搞清楚这件事,得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是历史的“扯不断的根”。越南和汉字的缘分可不是一天两天。从秦朝到清朝,汉字在越南的书写系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越南许多古代文献、诗歌、历史书籍,都是用汉字写的。
即便后来创造了“喃字”(一种结合汉字和越南语的文字),但依然离不开汉字的框架。
换句话说,汉字早已成为越南文化的一部分。虽然1945年越南选择了罗马拼音,但汉字的影响根深蒂固,始终未曾完全消失。
其次是经济的“硬道理”。2024年,中国不仅是越南的最大贸易伙伴,还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对越南来说,学会汉语就像学会一门赚钱的技能。比如,越南的水果出口到中国市场,掌握汉语的农民可以直接和中国采购商对接,省去了中间商的麻烦,还能卖出更好的价格。
同样,越南的纺织、电子产业也需要大量懂汉语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
最后是现实的“无奈选择”。越南虽然经济发展迅速,但技术基础薄弱,尤其是工业化水平比较低。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有着丰富的技术和经验。
越南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就必须学习中国的技术。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双方能够无障碍交流。
而汉语,正是打开这扇大门的钥匙。
最终,越南政府还是顶住了压力,把汉语课程正式纳入了小学教育。这一决定,不仅让汉语在越南的地位迅速提升,也让中越之间的经济合作更加紧密。
对于普通越南人来说,学会汉语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和更广阔的未来。而对于越南政府来说,这也是一项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来源:历史人物故事集

我们都爱地理
爱生活,爱教育,爱地理!家校合作!每天有推送,欢迎订阅!(老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