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秋天意境最为丰富,充满了变化和对比,既有天高云淡的开阔,又有墨绿金黄的层叠渐变,因此秋日仿佛和历史人文之旅尤为搭调,充满了厚重深邃的氛围感。
我们为11月的周末设计了三趟周末行程,前往河北寻觅燕赵大地的国宝珍品,在北京寻访古代建筑,或者漫步中轴线徜徉在历史回音中。
11月,踏着秋意,去邂逅古意。
特约讲师 :刘兴旺
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石家庄的故事仿佛很少被提及。
事实上,这座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一度曾是国家交通要地和商贸中心。尤其在春秋战国时期,曾是赵国的重要区域。历经多个朝代的变迁,成为了今天的石家庄。
我们第一站将探访河北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这里收藏了丰富的国宝级文物,如长信宫灯、金缕玉衣等,陈列着春秋战国时期燕国、赵国、中山国的历史文物共计15万件。
这些文物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更是艺术与文化的结晶。
夜幕降临时,我们将漫步于正定古城,感受这座古城的悠闲与宁静。
历史上,正定曾与保定、北京并称为“北方三雄镇”,南城门上至今还嵌有“三关雄镇”的石额。正定也是三国名将赵子龙的家乡,拥有“三山不见,九桥不流,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的独特风貌。
隆兴寺是正定的必去之地,被誉为“中国十大名寺之一”、“京外第一名刹”。寺内汇集了大量珍贵的碑碣、雕塑、壁画等,集顶级木构、造像、悬塑、壁画、石刻、碑碣于一身,诸多文物都有千年历史。
摩尼殿被梁思成誉为“海内外古建筑孤例”,而倒座观音被鲁迅称为“东方美神”。此外,寺内还藏有中国现存最早也是最高的铜铸立佛,以及精美的明代壁画、罕见的宋代木制转轮经藏。
开元寺以其严谨的建筑布局而闻名,寺内的须弥塔与西安的大雁塔形似,古朴无华,端庄大气。与须弥塔相对立的钟楼,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唐代钟楼,大钟缓缓敲响时,方圆几十里都能听到。这种塔阁相对而立的平面布局,在世界上仅存日本的法隆寺和正定开元寺,是研究早期以塔为中心转向晚期以殿阁为中心过渡时期的珍贵实例。
如今的正定古城依然热闹,古巷街头的当地人、讨价还价的商贩、热气腾腾的烧麦店、甜而不腻的雪花霜,都让人仿佛穿越回了千年前的常山郡,体验一眼千年的时光。
北京的古建筑丰富多样,而我们想选一个周末上午,以一处微小的切口,去一探背后宏大的历史。
这次我们选择的是北京古建博物馆,它位于先农坛内,是中国第一座以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国古代建筑技术、艺术及其发展历史的专题性博物馆。展品包括了大量的建筑模型、设计图纸以及实物展示,展示了古代建筑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北京众多古代建筑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馆内还收藏有大量的建筑模型,其中不少是按比例缩小的,外观和结构与实物相同的模型,如北京天坛祈年殿模型。
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内的“隆福寺藻井”是国家一级文物,被誉为“稀世国宝”。它分为6层,高约4米,直径约3米,最上方是1472颗金色星宿,仿佛仰望星空。下面每层都精雕细琢,既有云纹图案,也有天上宫阙和星宿神像,精美繁复至极。
穿梭在各个展厅,如同游走于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华夏民族七千年建筑文明史一一浮现眼前。
除了博物馆本身,我们也会走近先农坛。先农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中国古代皇家祭祀农神之所,也是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这里,我们将了解到“一亩三分地”的来源,以及皇帝祭祀先农和藉田的流程和规矩,寻根五千年先农文化。
梁思成曾说:“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
穿梭于北京的大街小巷,每一步都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北京的中轴线如同贯穿古城的脊梁,镌刻着悠久的历史记忆。
从帝尧时代的幽都,到辽金的陪都,再到元明清三朝帝都,王朝在此兴衰更迭。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忽必烈建元、永乐帝迁都、后金崛起、多尔衮率清军入关、顺治登基、康雍乾盛世……无尽帝王传说在此回荡。
而历史建筑,更是中轴线的灵魂诉说者。
永定门,这座老北京外城南大门,是明清北京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它那“永远安定”的寓意,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宁。
天坛,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无论是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都映射出古人对天地关系的深刻理解。
火神庙,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最初是为了祭祀火神而建,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宗教和建筑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窗口。
我们的旅程从鼓楼开始,一直到景山结束。一路探索老北京的水文化,触摸万宁桥的历史,聆听晨钟暮鼓,感受北城文化魅力,观察中轴线上的色彩体系和屋面形式,寻找那些神兽和小动物的故事。最后登上景山,从那里俯瞰故宫的全貌,感受皇家的气派和历史的沧桑。
这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一次深入北京心脏的探索。如同手握读懂这座古城的钥匙,走过它来时的路,用双脚丈量出属于它也属于自己的“四九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