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力量 | “勒紧裤腰带”迈向高端制造

企业   2024-11-09 19:13   北京  

编者按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在飞航事业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发展历程中,无数飞航人默默无闻、甘于奉献,以忠诚和奋斗践行航天精神,用智慧和汗水书写飞航豪情,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飞航精神。我们集结了三院63年发展历程中的63篇闪亮故事,编撰形成了《精神的力量》故事集,生动展现三院人才队伍的精神面貌,诠释航天精神在三院的赓续传承。后续,“中国航天科工三院”微信公众号将把63篇故事陆续发布,让精神的力量引领飞航人向着强国强军的宏阔征途奋勇前进、砥砺前行。















钱卫中(左二)同团队成员讨论加工工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数控加工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工艺技术受限于国外封锁。当时,31所钱卫中和团队正在进行发动机整体式叶轮研发攻关,作为新一代飞航动力装置的关键,该叶轮对于飞行器整体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由于加工设备落后,团队在预研道路上困难重重。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1995年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上,他们看到一台进口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米克朗,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兴奋不已。在当时,五轴联动数控技术可以称得上是国家高水平生产设备自动化技术的标志。

为了实现产品突破,全所上下“勒紧裤腰带”,集资300余万元,买来所内首台五轴联动加工中心设备,29岁的钱卫中成为了首位操控工。数控机床主要通过计算机来控制机床进行产品加工,而当时的钱卫中对于计算机也只是刚刚接触。

“接到任务时都是懵的,这么一个‘宝贝’就交给我了?努力琢磨吧。”面对一大摞看不太懂的外文说明书,钱卫中捧着辞典逐一翻译,有问题记下来反复琢磨。

为了让机器在最短的时间内投产,钱卫中主动请缨给厂家调试人员打起了下手,白天安装调试,深夜复习摸索,用最短的时间掌握了设备系统的全部操作技能,成功迈出了跨越性的一大步。

凭着勤思善钻的探究精神,钱卫中不断探索加工规律,总结经验教训。不论在工艺加工、还是设备上出现问题,他都记录下来用心钻研,努力探寻解决办法。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后,钱卫中带领团队完成三型整体式叶轮的研制,31所整体叶轮加工专业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在随后三十余年中,31所数控加工团队始终秉持“进了航天这个门,就要对手里的活负责”的匠人初心,先后突破多项型号研制瓶颈及技术难题,有效提升了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的高端制造水平。


扩展阅读



追求“精”“尖”的高技能团队


飞行器的“心脏”——发动机,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结构之复杂,设计、加工、装配之困难堪称世界性难题。

在31所发动机智能制造车间工作,作为航天发动机关键工序和零部件的研制车间,这里从不缺少困难,但无论多难、多紧、多重的任务,只要交到钱卫中和他的团队手里,他们的回答永远都是“没问题”。在他们的“没问题精神”面前,一个个困难都被克服了。

为打造集团公司首条发动机整体式叶轮数字化柔性生产线,团队从生产线的规划论证,到关键技术攻关逐个击破,突破了一系列技术瓶颈,实现传统生产模式向自动化、数字化的生产模式转变。

面对科研生产攻关任务,团队利用设备软硬件的优势,集成应用机器人、AGV小车等智能制造装备,开展重点产品零部件生产。团队通过优化刀具选用方案,把原来在普通设备上的加工内容转移到新型设备上,实现只需一次装卡就可以完成原来四次装卡才能完成的工序,确保重点生产任务的按时交付。

在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实施过程中,团队开展了发动机复杂零部件在国产数控设备上的加工研究,通过工艺技术能力牵引提升国产高端设备的制造水平,完成了典型零部件调试,彻底打破进口设备的制约,让“中国智造”汇入中国航天的智力血脉和创新动力,已经完成万余件产品的加工。

“我们研制出来的产品是要上天的,不能有丝毫马虎,干十年是这个态度,干一辈子也是这个态度。”31所智能制造团队在以工匠精神“铸剑砺心”的道路上,不断书写着新的篇章。




END






来源 | 党委工作部

编辑 | 殷允长 心鹰





往期推荐:





图说决战 | 攻坚决胜,1+1>2


攻坚决胜 • 旗帜 | “火力四射”党员突击队:火力全开 激情四射


三院召开团委工作座谈会


榜样引领 | “红外利剑”党员突击队:点亮辐射源领域的破晓之光


三院微信矩阵扫一扫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
让大家及时了解企业取得的最新成果,展现职工风貌,传递飞航精神,推广航天科普知识,解答航天爱好者疑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