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除夕晚
珠江频道播出的
《2025除夕特别节目——粤来粤好过大年》
向全球观众展现一场
充满浓郁粤式风情的粤味盛会
节目还深入云浮、广州、茂名、端州、
江门、潮州、香港等七地市
大街小巷、山林海湾
其中,贺岁情景剧《所有梦想都开花》以其精彩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主题,巧妙地将茂名的非遗文化、特色美食和本地美景融入其中,从传统文化底蕴、文旅发展等多个维度,全方位、立体地展现了茂名的独特魅力。
在传统文化底蕴方面
该情景剧深入挖掘了茂名的非遗文化资源
如木偶戏、洪拳、飘色、跳花棚等传统艺术
以及特色的民间习俗和节庆活动
让观众在欣赏剧情的同时
茂名年例
如今,茂名年例除传统项目表演外,还引入现代歌舞杂技,不再局限于传统祭祀,已发展为茂名当地融交际和文娱于一体的文化盛会。2012年,茂名年例入选广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列入“茂名十大文化名片”。
高州木偶戏
高州木偶戏,俗称“傀戏”“傀仔戏”,始于明朝万历年间,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木偶戏一年四季均可演出,但以春季为最盛,特别是元宵、做年例之时以及一些喜庆节日。高州木偶造型十分精巧,个个栩栩如生,形神兼备。这是一门融汇了雕刻、服装、表演、剧本、音乐诸多元素的民间戏曲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瑰宝,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茂南洪拳
茂名地区的洪拳据传由洪熙官所创(洪熙官,福建人氏,茶叶商人,约于清朝乾隆时代中期人),至今已有二百余年。茂南洪拳属粤西洪拳,是广东洪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明清时期,南少林武术已经传至鳌头,悠久的武术文化历史,使鳌头镇形成人人习武的风气。近年来,鳌头武术界人士多次应邀到省、市、香港等地参加武术会演,成绩斐然。其中,茂南洪拳已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茂南洪拳不仅是一种武术表演,也是一种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更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体现。
信宜飘色
信宜镇隆飘色,又称装色,其历史悠久,在当地已流传近300年。2009年,信宜镇隆飘色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飘色”是一种融戏剧、魔术、杂技、音乐、舞蹈于一体古老的传统艺术,在不同地区有飘色、抬阁、彩擎、高抬、彩架、扎故事等各种名称。表演者站在被称为“色柜”的小舞台上,以巡游的形式表现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的片段,其神奇之处就在于,演员们通过经过精心伪装的钢枝凌空而立,看不见的色梗支撑,利用巧妙的力学原理,营造出“飘”的效果。信宜镇隆飘色以“板”为单位,每板包括色柜、色梗、色心、色脚等部分组成,飘色一板一个故事,多以神话、历史故事为题材,传统板色逾二百多种,还有《花好月圆》、《好年景》新色版,极具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飘色巡游时,数十板色汇成泱泱巨龙,气势宏大,蔚为壮观,游行所至,万人空巷。
化州跳花棚
化州跳花棚是傩舞的一种表演样式,在每年农历十月小雪至大雪期间择日举行。跳棚傩祭当天,设跳棚台供奉康皇神像,先由道士主祭,接神安座,求神还愿,祈佑风调雨顺,物阜民安,接着便开棚门进行跳花棚表演。2011年,跳花棚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电白高脚狮
高脚狮,又名高挑狮。相传起源于明末清初,当时电白县城武馆师傅马德良,从高耸于官庙屋脊的琉璃小狮子形象获得灵感所始创。现主要分布于茂名市电白区电城镇北街和南坝楼阁村。高脚狮表演时,由2人舞一头狮,多为6头狮的群舞,舞者与高举空中的狮具同时亮相。
在文旅发展方面
该情景剧通过镜头语言
带领观众走进了茂名的
美丽乡村、历史古镇、风景名胜
让观众仿佛置身于茂名这片美丽的土地之上
展现了茂名在推进全域旅游、
·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里,借助独特的“趁墟文化”,茂名打造出油城墟、高凉墟、窦州墟 、杨梅墟 、疍家墟五大样板墟和沙垌香街、庙街墟等新兴街墟。墟内,形式多样的非遗展演、体验互动穿插其中,让乡村既保留乡愁韵味,又成为富有文化魅力的特色景区。
在此
我们诚挚邀请广大观众朋友们
来茂名亲身体验这份独特的魅力
吃一顿地道的茂名年例
感受茂名人民的热情好客和美食文化
看一场精彩的非遗表演
领略茂名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游一游茂名的美景名胜
感受这座城市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韵
欢迎大家来茂名吃年例、看非遗、贺新春!
来源:茂名市广播电视台
责编:吴虹佩
初审:张仲昌
终审:邱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