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看更多有趣的内容
对于成年人来说,想和无法面聊的朋友沟通,当然是靠手机。但是对于不能随随便便把手机带到学校的学生来说,如果在课堂上想偷偷和自己“远在天边”的小伙伴对话,那只能使用最原始的手段——传纸条。
这种方式轻便灵活,内容可长可短,重要的是隐蔽性好,不容易被老师发现。不过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总有一些纸条不幸被老师“截胡”。
今天咱们就来看看那些被“缴获”的纸条上都传递了哪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内容。
真是位耿直的娃
越来越好,来来来来?
友谊的小船翻得也不是很彻底
老师:没人替我发声吗
这是一张很有信息量的纸条
老师:要不要安慰下这个孩子
窗户:我真的栓Q
辣条幸不辱命
扎心的红色感叹号
目测是个三人群聊
没有一句是多余的
最“XX”纸条虽迟但到
我能用辣条换你一句道歉信不信
两位同学都是可塑之才
看完学生们的小纸条,真的是被他们的天真无邪笑到了。
不过好笑归好笑,这样的行为确实不可取,不能说百分百影响学习,但绝对是有弊大于利的。
家长们先别急着批评孩子不认真听课。先来看看他们为啥喜欢传纸条,其实无外乎这三个原因▼
1、满足好奇心
无论多大的孩子,好奇心都是与生俱来的。在课堂上传纸条这一行为,大部分是出于好奇心的驱使而去行动的。他们并没有恶意,只是单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已。
2、打发时间
有时候孩子听不进老师讲课又想快速消磨时间,就会选择和同学传纸条聊天打发时间。但是,聊天往往需要一个话题,而话题并不是时时都有的,因此往往会出现“尬聊”的现象。
3、盲目跟风
当班级中有一个人开始传纸条,就很容易引起盲目跟风。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传纸条。有的同学为了追随“潮流”也会融入大众而选择传小纸条。
有同学会说:我传纸条一没影响老师上课,二没影响其他同学,而且有想说的话也不用憋到下课,这样的交流方式不是很好吗?
关于这个问题,杭州一位五年级的女同学和她的班主任给出了回答▼
(点击图片可放大)
就像张老师所说,上课传纸条其实影响了很多人。一张纸条从这头传到那头,中间可能要经过很多同学,这些同学上课的注意力其实都在无形中被影响了。而一般情况下,这些同学也不好意思拒绝,所以只能硬着头皮传来传去。
其次,上课传纸条就意味着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或者说没有完全放在学习上。正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你在传纸条的时候很有可能错过了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而就这个知识点可能影响着后续的学习,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所以真的不能大意。
最后想说的是,虽然上课传纸条这个行为不对,但咱们也别太大惊小怪,及时给予孩子引导和帮助才是正确的做法。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只站在自己的角色里想问题。当他们的行为和想法不正确时,我们不能一味的指责,要让孩子们明白不该做的原因,使其心服口服。这样孩子才愿意相信大人,遇到事情,才会第一时间告诉老师或家长,认真去分享。
本期互动
你在上学的时候有传过纸条吗? 都会聊些什么内容呢?(欢迎在留言区讨论)
- END -
图:来自网络,侵删
男孩梦想成为保安被嘲笑,老师写纸条暖心鼓励: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阅读原文领取双旦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