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娃休学只为打游戏,每天要玩够16小时还得写复盘总结!熊孩子崩溃了……

文摘   2024-11-29 20:02   江苏  

逗你学

公众号ID:dounixue

孩子沉迷打游戏怎么办?


大部分家长的做法是先苦口婆心地劝导,要是孩子不听就训斥,或是干脆没收手机。


但效果往往差强人意,还让亲子关系紧张。


怎样才能更好地让孩子断了打游戏的念想呢?咱们看看下面这对父母的“大招”。


湖北武汉一个8岁半的小男孩,因沉迷于游戏主动要求“休学”打游戏。父母将计就计制定了严格的打游戏计划:每天要玩够16个小时,还要对游戏战绩复盘总结。三餐定时吃,过时不候。


起初孩子非常兴奋,但三天下来,小朋友崩溃了四次!!!

*图片来源:网络

据了解,孩子在第6天回归网课学习,并承诺补齐之前作业。想必孩子已经切实体验到打游戏的“人间疾苦”了,估计这辈子都不想打游戏了。

其实,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叛逆时刻。


孩子突如其来的叛逆往往会让我们感到极为头疼,越反对孩子就越起劲,其实不妨换个思路,“反向育儿”——走孩子的路,让他们无路可走

比如之前有这样一条消息,黑龙江一位妈妈用视频记录了3岁的女儿,在天气仅有0度的情况下,非要穿单薄的公主裙出门,还一个劲地讲着道理:“动画片里的公主,就是在冷的地方!”


妈妈没有拒绝,而是选择让女儿亲身体验一下,并跟在她后面问“冷不冷”。

*图片来源:网络

视频出来之后,也是引发了不少网友支持:

确实,小时候我也是“反骨”,就想着冬天穿凉鞋出门。有一天趁我妈不注意,穿着凉鞋在零下5度的室外转了一圈,后来就再也不无理取闹了。

还有遇到磨磨蹭蹭怎么办?当然是用“魔法打败魔法”啦~


上海一位妈妈为了让孩子改掉磨蹭的老毛病,在准备送女儿上学的时候,故意学习女儿,放慢动作,假装穿脱衣服好几次,把在门口等待的女儿都急哭了

*图片来源:网络

看吧,这比妈妈大嗓门一个劲地抓狂催促管用多了~

不得不说,这种体验式的“温柔惩戒”教育方式,确实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可以帮助孩子独立,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换个角度去感受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坏处,会比说教100次更好地明白道理。

 

当然每个孩子之间都存在个体差异,“反向育儿”的方式也并不是适用于全部的孩子。家长在使用这种方式的时候,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01 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对于安全感比较低的孩子来说,父母的每一个行为和反应对他们都很重要。


如果在日常的相处中,我们表现出来的信任和支持很少,“反向育儿”的方式,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爱自己,还会让他陷入担心紧张的情绪,认为我们允许他自己做出选择,是在等着他出错,再趁机教育。


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怀疑和不信任,甚至会引发敌对情绪,形成胆小敏感的性格,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02 注重平等原则

生活中很多父母总是单方面对孩子灌输想法,或者是强硬的提出要求,但是都会觉得没什么问题,只是在关心自己的孩子,但是这些举动对于孩子来说,可能就是不尊重甚至是不信任自己的表现。


我们长时间的“包办”也会让他们失去自主权,慢慢的也就不再主动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在这样的情境下使用“反向育儿”只会适得其反。


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还是要针对孩子的不同,及时地调整我们的教育方法。

    

03 注意身懒但心不懒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刷到过这样的视频:有一位妈妈带着一两岁的孩子,强调只要妈够懒,孩子就能独立自主。视频中的孩子,起床后自己穿衣看书,妈妈却还在睡,孩子睡觉时,妈妈却在熬夜刷手机。


这样的的“反向育儿”就是用错了方式,对于父母而言,可以身懒,但心不能懒。

写在最后:

每代人都有自己的育儿方式,“反向育儿”也不是万能的。


作为父母,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任何东西,只有适度,才能起到最佳功效。就像“反向教育”,只有适度的使用再加上我们正确地引导和陪伴,才能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


你对孩子使用过“反向育儿”的技能吗?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 END -

▍来源:以上图文综合整理于网络,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当学渣妈是种什么体验?

父母的表情暴力,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初中的“淘汰赛”,你的孩子如何“晋级”?

阅读原文领取你的专属福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