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友汇夜读丨长征启示录:要么走投无路,要么杀出血路!

财富   2024-11-06 18:40   北京  



导读


今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90年前的10月,红军开始了漫漫长征路。他们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长征这条红飘带,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
毫无疑问,长征是在挫折和苦难中寻找重生希望的历史,是一段荡气回肠的逆境突围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征,会有湘江血战,有四渡赤水,有雪山草地。回望长征,你会发现,“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背后,其战胜困难的决心与毛泽东的逆境领导力,对当下正致力于突围脱困的组织、管理者乃至每一个普通人,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学习与借鉴意义。

大变局时代下,对各家企业和管理者而言,如何应对环境动荡乃至极端挑战带来的挫折与逆境,是一门值得钻研的必修课,而应对逆境的能力,同样也是一门必备的基本功。
在北大国发院管理学教授宫玉振看来,逆境恰恰是企业和企业家的成人礼,最能呈现出决定组织生死的底层逻辑究竟是什么。而如何培养应对逆境的能力,则可以从充满压力和不确定性战争中找寻答案。

惨烈的长征

先简单回顾一下长征的基本历程。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1934年10月10日,红军被迫长征。
长征开始时的最高决策机构是所谓的“最高三人团”,即博古、李德、周恩来。五个军团(一、三、五、八、九军团)、两个纵队(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再加上后勤和地方机关工作人员等,长征开始时的中央红军,也叫红一方面军,总人数是8.6万余人。
国民党在红军长征的必经之路上设置了四道封锁线
当时红军装备太多、行军队形拥挤、指挥相对笨拙,种种原因导致行动特别迟缓。
问题最终在湘江这第四道封锁线暴露出来。湘江一战,红军损失惨重,由长征开始时的8.6万余人,锐减为3万人左右。
此战之后,湘江江面漂满了红军战士的尸体和斗笠,“血染湘江”的说法丝毫不夸张。当时老百姓有句话:“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湘江之战可以称为长征过程中最惨烈的一战。
湘江之战对博古和李德的威信造成致命打击,从那时起,红军内部,包括中央内部,开始出现要求更换领导的情绪和呼声,这一要求最终在遵义会议上得以实现。
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取消“三人团”,解除了博古和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遵义会议上非常重要的决议是毛泽东重新当选为政治局常委。由此,毛泽东重新进入核心决策层,他的指挥艺术开始对红军发挥主导性作用。
遵义会议之后是四渡赤水。红军在四渡赤水之后南渡乌江,兵临贵阳,之后到云南,威逼昆明,最后巧妙渡过了金沙江。
这个行动对于红军来说非常重要,李德后来在回忆录《中国纪事》里也承认:“渡过金沙江,在战略上就形成了一种新的比较有利的局势,摆脱了蒋介石的追击部队后,通往北方的道路畅通无阻了。”
然而对于红军来讲,长征还远远没有结束。虽然暂时摆脱了在云贵川地区全军覆没的危险,但新的挑战又出现在红军面前,那就是大渡河。
在大渡河,红军首先在安顺场夺取了一条船,但这远远不足以让红军在最短时间内渡过大渡河。要让所有红军都通过这一渡口,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国民党追军离大渡河只有不到七天的路程。在这种情况下,红军不得不采取另一个行动——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的目的是抢占大渡河上唯一的一座铁索桥,保证包括中央在内的红军主力能够顺利渡江。在林彪的指挥之下,红军用三天时间跑了170公里山路,边跑边作战,最后按时攻下了泸定桥。所以,“飞夺泸定桥”的关键不是“夺”,而是“飞”,红军表现出了极强的执行力。
飞夺泸定桥之后开始爬雪山。红军遇到的第一座雪山是夹金山,这是非常大的挑战,因为当时红军战士大部分是南方人,很多人从未见过雪山。
董必武是“长征四老”之一,他回忆说,当年爬夹金山的时候,“空气越来越稀薄,呼吸越发困难,讲话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冷得人连呼气都冻了冰,手和嘴唇冻得发紫。有些人和牲口一步没有走稳,就掉在冰河中,从此诀别。那些坐下来休息喘喘气的就在原地冻僵……
我们的人在这里一死就是好几百。他们想坐下来歇歇腿、喘喘气,就从此站不起来了。沿路,我们不停地弯下腰去,想拉他们起来,可是发现已经咽了气”。
越过雪山以后,1935年6月12日,红一方面军终于在四川懋功达维镇跟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这对红军而言是非常大的喜事。
红军一、四方面军会师之后,领导者关于下一步的行军方向产生了分歧。这对毛泽东和中央来说是极大的挑战。
因为本来两河口会议的计划是打松潘,打下松潘以后就可以沿着松潘这条线从草地边缘行进,不用过草地,这对红军来讲是好事。但是,因为关于行军方向的持续争论,延误了打下松潘的战机,最后红军被迫开始了艰苦卓绝的过草地行程。
当时正值9月,粮食不足,青稞还没有完全成熟,土豆只有拇指大小,藏族同胞躲了起来,所以红军完全找不到吃的。当时对战士的要求是一个人要准备六天的粮食,但事实上很多士兵连两天的粮食都找不到,很快出现了断粮。
再加上当地昼夜温差特别大,白天20多摄氏度,晚上气温降到零摄氏度以下。
所以,在草地上,红军损失了1万多人,这是长征途中最严重的非战斗减员。
而这时候,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反对中央的北上决定,给时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徐向前和政治委员陈昌浩发了电报,要求南下,并且开展党内斗争。
1935年9月9日,毛泽东在四川的巴西(班佑寺)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率领一、三军团单独北上。
对于一、三军团来说,单独北上面临着非常大的困难,首先要打开腊子口,这是红军长征过程中的又一道险关,如果打不开腊子口,就会全军覆没。红军最终突破了腊子口天险,并翻过了六盘山,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
1936年10月,二方面军和四方面军与一方面军在会宁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一共进行了两年时间,仅中央红军的行军路程就达到25000里。
《剑桥中华民国史》是国际公认的权威中国现代史,书中对长征有这样一段评价:“这次史诗般的‘逃亡’跋涉了约六千英里,在两年的时间里,越过了十几座绵亘的大山、几十条河流。历史上几乎找不出可与其相比的意志战胜命运的其他事例,也再找不出一个更好的如此坚韧不拔而又是仓促决定的军事行动的例子。这就是奇迹,长征胜利的奇迹。”
美军准将塞缪尔·格里菲斯也曾经讲:“中国共产党人,以他们反复经受的考验证明,他们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能够战胜途中大自然好像决意要阻挠他们前进而向他们提出的一切挑战,能够击败下定决心要消灭他们的敌人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中国共产党从此脱胎换骨,所以长征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神圣的意义,这也是国际公认的。
今天,从长征这个熟悉的案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什么样的逆境领导力呢?
没有经历过失败的将军,很难真正理解战争。没有经历过逆境的企业,也很难真正理解竞争。
逆境是企业和企业家的成人礼。伟大的组织往往是在逆境之中成长起来的。
逆境是给那些有能力、有抱负的人和组织提供的大好的成长机会。在逆境中,优秀的领导者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和发挥自身与团队的潜能,从而为组织赢得生存和突破的机会,为组织打下走向卓越的根基。组织真正优秀的根基,往往是在逆境之中锤炼出来的。

逆境中的突围战略

回顾长征,逆境中的战略原则在于以下四条:以舍为得、因势利导、集中资源、主动灵活。

1.以舍为得

什么都想保住的人必然什么都保不住,在不利的环境下,维护全局的、长远的利益,往往必须果断牺牲局部的、暂时的利益。逆境中的组织要想保全自己,就必须有敢于放弃与敢于收缩的勇气。
毛泽东曾说:“常有这样的情形,就是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我们在敌人第五次‘围剿’时期的蚀本正因为这一点。不愿意丧失一部分土地,结果丧失了全部土地。”
第五次反“围剿”时国民党50万大军兵分6路进攻中央苏区,李德提出的口号是“御敌于国门之外”,寸土必争。最后的结果是70多个县只剩下6个县,中共中央被迫做出战略转移的决策。
长征开始的时候,我们什么都不想丢,坛坛罐罐全部带上,结果湘江一战,损失惨重,坛坛罐罐也全部被打碎。湘江之战用最血腥的方式证明了什么叫想保住一切的人什么也保不住。
毛泽东打过一个比方:一个背着金银财宝的人,遇到一个强盗,怎么办?
如果他舍不得放下金银财宝,很可能会丢了命,也保不住财宝。但如果他能把财宝扔到一边,轻装上阵,打败强盗,财宝也就可以拿回来。这叫以舍为得。
战争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消灭敌人,一个是保存自己。在形势有利的时候,目标一定是消灭敌人,对企业来说,就是迅速扩张、攻城略地;但是形势不利的时候,目标就应该是保存自己,活下来才是王道。
在逆境之中,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承认自己已经处于逆境这样一个现实。人总是会留恋过去的辉煌,但是在逆境中,不能因为留恋过去而影响了自己的理性决策。
这个时候,重要的是发展出一套撤退的策略,但是撤退不是落荒而逃,而是通过调整位置,重新取得有利的生存机会。
所以舍本身不是目的,舍是为了找到更好的机会,舍是为了得,舍是为了更好地生存,而生存就是王道。

2.因势利导

“以舍为得”的目的是为了活下来,相对而言还是一个比较消极的目标。光是活下来还不够,接下来,还要在逆境中找到新的发展机会,这就需要“因势利导”,在不利的环境下找到新的大势。
势是力量的放大器,没有人能够与大势相对抗。所有高明的战略战术其实都是顺势而为。
而势是不同趋势的组合,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整体的逆势之中找到有利的态势,把整体的劣势转化成局部的优势,这样才能找到逆势之下扩张的动力。
孙子曾说:“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真正的高手,一定是从势上去下功夫,去研究势,并利用势,顺势而为,而不是苛求自己的团队。
这就需要决策者有极大的主观能力,有战略眼光,有对形势的判断能力和把握能力,有在混乱之中寻找机会的能力。
所以毛泽东说:要克服战争特性中的纷乱、黑暗和不确实性,而从其中找出条理、光明和确实性来。
以长征为例。被迫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中遭受重大挫折的标志:土地革命的高潮已经暂时过去。
但是就在这时,由于日本人入侵华北,民族矛盾迅速激化,抗日呼声空前高涨,一个新的大势正在兴起。
中国共产党非常敏锐地捕捉到了这样一个新的大势的到来。长征时中国共产党打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旗号——“北上抗日”。这就给一支已经处于失败状态的部队,找到了新的生存理由。
为什么毛泽东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本土产生的第一位领袖?在此之前,中国共产党的所有领袖都是共产国际任命的。因为在关键时刻,他对大势的把握确实超出一般人。
毛泽东曾说:“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着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
对于管理者而言,最关键的就是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把握大势的能力。这是一个管理者在这种逆境之中对组织的最大贡献,没有什么能够代替管理者对大势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这就是战略的核心。
每一次危机背后都隐藏着一个转折点,谁把握住这个机会,谁就可能在未来实现迅速成长。

3.集中资源

一旦找到了大势,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集中资源,用最核心的内外资源去解决最关键的问题。只有这样,资源才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对机会的把握才能最大化。
毛泽东非常看重这一点,他说:“在有强大敌军存在的条件下,无论自己有多少军队,在一个时间内,主要的使用方向只应有一个,不应有两个。我不反对作战方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但主要方向,在同一个时间内,只应有一个。”
第一次反“围剿”,国民党军队10万人,红军3万人;第二次反“围剿”,国民党军队20万人,红军3万人;第三次反“围剿”国民党军队30万人,红军还是3万人。10∶1,这仗怎么打?
毛泽东怎么打?
他以小部分兵力伪装主力,吸引国民党的部队,分散力量。集中优势兵力在手边,抓住机会,一次就打国民党的一个师,甚至一个旅,保证每一仗都处于绝对优势,打完以后迅速转移,找机会打下一仗,打完后再转移,再打下一仗……
所以第三次反“围剿”,红军六战五捷一平,打破了国民党的进攻。
毛泽东讲过:要将敌军对我军的战略上的优势,改为我军对敌军的战役或战斗上的优势。
飞夺泸定桥,毛泽东派出的是最精锐的一军团——林彪的部队。林彪又派出了最精锐的红四团——杨成武的团作为先头部队来夺取泸定桥。
关键时刻,用兵一定要狠。这样,才可以把战术性的机会变成战略性的突围。本来可能就是一个战术性的机会,但是你果断投入资源打开局面以后,就会迎来战略上的突破。

4.主动灵活

当方向明确、大势清楚、资源也具备了之后,第四条原则就是主动灵活。在逆境中一定要有灵活变通的能力,要保持一种战略的柔性、组织的弹性和决策的灵活性。
首先要主动,主动权要牢牢抓在自己手里边。
四渡赤水过程中,在国民党40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之下,毛泽东一直强调要寻找主动。
为什么要二渡赤水?就是要杀回去,在被动中通过进攻来重新夺回主动权。到三渡和四渡的时候,共产党其实已经在主动调动国民党军队了。
这是毛泽东打仗非常重要的一条原则——无论形势怎么不利,主动权一定要在自己的手里边。
所以他讲,无论处于怎样复杂、严重、残酷的环境,军事指导者首先需要的是独立自主地组织和使用自己的力量。被敌逼迫到被动地位的事是常有的,重要的是要迅速恢复主动地位。
主动的前提是什么呢?是灵活。
毛泽东讲:“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用你的打法打,但是我绝对不能被动地跟着你的打法去打,我选择对我有利的战场,采取对我有利的打法。
他还有另一句话:“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红军不断调整作战计划、改变作战方向。有时候想进两步,就必须先退一步。所以这就是一种弹性、一种柔性。
通过四渡赤水这个案例,我想让大家思考一个核心的问题:在不确定和动态的环境中,真实的战略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四渡赤水根本不是事先设计出来的,长征开始时没有人想过要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以后,土城战役失败,为了避开川军的压力,才一渡赤水,寻找第二方案。一渡时没有想到二渡,二渡时没有想到三渡,但三渡的时候已经想到了四渡。
四渡赤水其实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试错的过程,是在变化过程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向的过程。
德鲁克在《动荡时代的管理》里讲过一句话:一个组织必须意识到,既有突如其来的危险,也有突然出现的机会,这是动荡环境的特点,环境是塑造战略最大的变量,环境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所以战略必须具有弹性。
*内容摘编自宫玉振教授所著《定力:变局时代管理的底层逻辑》、《铁马秋风集》

-THE END-

将我们设为星标,多点在看
才能优先get最新推送哦
PS:一大波福利随机出没中,手慢无!

恒友汇官微
“恒友汇”唯一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