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塑剂超标200倍,不能让体育用品成隐形杀手 | 新京报快评

时事   2024-12-02 14:16   北京  

体育用品中的增塑剂问题不能再回避,无论是标准制定、质量检测等都需要进一步完善、严密。

▲过量接触增塑剂有潜在风险。图/央视截图

 | 江城

近日,据央视新闻报道,福建省质检院和宁波市质检院采样了112批次样品球类、球拍和跳绳等体育用品,发现30批次产品不符合参考标准要求,不符合率为26.8%。其中主要的不符合项目均为增塑剂,部分样品增塑剂含量超过参考标准限值200倍以上。这一检测再次把体育用品里的增塑剂问题抛到了舆论视野。


所谓增塑剂,也叫塑化剂,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也有近百年的历史,其中八成为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增塑剂。因为它可以增加塑料的柔韧伸展性,被大量用于塑料制品,包括食品包装、医疗器械、儿童玩具等领域。


但是过量接触增塑剂也有潜在风险。大量实验表明,长期过量接触增塑剂,会干扰人体内分泌,影响青少年生殖健康和生长发育。有专家就表示,长期摄入增塑剂,对于男生就会产生类似于雌激素的作用,女生会出现早熟现象。


这也是为什么在体育用品中检测出增塑剂不符合参考标准格外令人忧虑。增塑剂可以经口腔摄入、呼吸道吸入和皮肤渗入这三个途径进入人体,而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无疑会大量使用体育用品,并且是皮肤直接接触。如果这其中增塑剂大量超标,那么对青少年成长显然是不利的。


然而现在的一个尴尬在于,体育用品中的增塑剂其实并没有强制性标准,这也是为什么在检测中使用的是“参考标准”。


在童装、童鞋、儿童玩具和儿童家具等产品,对于增塑剂并不缺乏相应国家标准。比如《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等,就对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含量作出了严格的限值要求。然而体育用品中,限量要求目前仍是空白。


因此,对于体育用品的增塑剂含量,标准完善应当尽量提速。随着体育在当前教育体系中得到了越来越高规格的重视,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长、频率都会显著提高。


今年9月,教育部曾表示,要求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那么青少年接触过量增塑剂的时长也有可能相应增加,这就为产品达标合规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


目前有一些标准制定也已经提上日程。比如近日全国体育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了《跳绳》国家标准草案稿,专门对跳绳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含量进行了限量要求,并有望近期公开征求意见。这是值得肯定的趋势。同样地,其他体育用品也应当尽快纳入议事日程,相应标准应尽快实现对主流体育用品的全覆盖。


此外,据媒体报道,目前已经发现了性能优良、可以做到无毒安全的替代物。那么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也不妨推动替代物的普及,引导相关企业对生产线做出调整,尽快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


对于企业来说,也应当对当前社会聚焦增塑剂的大环境有所感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可以想象的是,随着问题被曝光,未来舆论对于增塑剂的疑虑只怕会进一步加剧,相应的标准制定也有可能逐渐出台。


企业与其被动等待更加严格规范的市场环境,倒不如主动求变,对照其他参考标准等,尽快调整自己的生产规格。事实上在这次检测之后,市场监管部门已向相关企业发放风险告知书,要求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并适时组织开展跟踪监测。


因此相关企业不能再无动于衷,应当和当前舆论关注、标准完善保持同步,提高自身产品的可靠性。


总之,体育用品中的增塑剂问题不能再回避。无论是标准制定、质量检测等都需要进一步完善、严密,为消费者,尤其是青少年筑牢防线,确保体育用品安全无虞,真正实现“强身健体”这一最基础的功能。


撰稿 / 江城(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赵琳


推荐阅读:

又要证明“我爸是我爸”,手机销号咋就这么难 | 新京报快评

以强迫交易罪判刑,给导游行为划出法律红线 | 新京报快评

产妇信息被出卖,公益诉讼让维权不再难 | 新京报社论

开套牌车被抓现行后打人,副镇长哪来的嚣张底气?| 新京报评论

李行亮商演突遭抵制,不只是网友“入戏太深”| 新京报快评


欢迎投稿: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


新京报评论
积极、稳健、有见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