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卫东:活到现在,你看见了什么

文摘   2024-08-13 07:00   浙江  

1

群友推荐了海灵格的一首诗——

《看见》

当你只注意到一个人的行为时,

你没有看见他;
当你关注到一个人行为背后的意图时,
你开始看见他;
当你关心一个人意图后面的需要和感受时,
你真正看见他了。
透过你的心看见另一颗心,
这是一个生命看见另一个生命,
也是生命与生命相遇了,
爱就发生了,
爱会开始在心之间流动,喜悦而动人。
这就是吸引而幸福。
当你只关注到自己的行为时,
你没有看见自己 ;
当你关注到自己行为背后的意图时,
你开始看见自己了;
当你关心自己意图背后的需要和感受时,
你才真的看见自己了。
透过内心看见了自己的心灵真相,
这是你的生命和心相遇了,
爱自己便发生并开始在自己身上流动,
你整个人和谐而平静。
这就是真爱的发生。
看见是最深的爱。
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爱人不是你的爱人,
朋友不是你的朋友.....
当你能心怀敬畏地看见他们的独特性,
当你能心怀慈悲地看见他们的真实本质,
当你能心怀柔情地看见自己的圆满具足,
真爱就发生了。

我不认可海灵格的家排理论,但《看见》这首诗我觉得还行。无关文采,而是海灵格看见了看见的本质。

我也经常提醒为人父母为人师者,不要只关注孩子是不是达到了你的要求,多想想自己是不是满足了孩子的需求。一位优秀的老师或父母,能够从孩子的一言一行中敏锐地发现孩子的真实需求,判断出孩子真实的情绪状态。

推荐阅读——

茅卫东:嘴硬的孩子心里慌

茅卫东:自律的孩子都有一颗恐惧的心

茅卫东:当儿子把父亲按在地上摩擦

当然,不仅是要看见孩子行为背后的意图以及意图背后的需求和感受。成年人,包括你我,行为本身也可能只是一种掩饰,背后也隐藏着与行为并不完全一致的需求和感受,也需要看见。

推荐阅读——

茅卫东:你要孩子适应什么样的社会

茅卫东:骨子里的东西

茅卫东:警惕善良之恶

2

如果你也认可这首《看见》,请允许我非常郑重地问你一个问题,你可以不回答,但请务必仔细想一想。

我的问题是:读了海灵格的《看见》,你是脑海中产生了“看见”的冲动,还是内心里充满了“看见”的期待?

这些年,我曾N次说,为人父母为人师者,要看见孩子,理解孩子,也因此,N多的成年人怒怼:那谁来看见我们?谁能理解我们呢?

推荐阅读——

茅卫东:从小没有得到足够的爱,怎么办

茅卫东:我要尽可能缩短共情的时间

茅卫东:没有向死而生的勇气,骗子就是你最好的人生导师

太多的人,渴望被看见。

从渭水河边那位淡定的钓鱼翁,到卧龙岗那个散淡的人,多少将帅谋士们假装在不经意间焦急地等待着主人的看见。

从“香草美人”到“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再到“画眉深浅入时无”,古代文人一直喜欢把自己比作女人,期盼着被看见。

不奇怪,这是文化,

仔细想想,古往今来,国人的一生其实很少有主动的时候。非不为也,实不能也。不说古代的户籍制度、保甲制度了,就看现如今你我这些还活着的,细节不展开,核心一句话:身不由己、言不由衷,窝窝囊囊过一生。

千万别觉得我夸张,你看看自己的朋友圈是不是已经失守,更别说领导一个电话,多少贤妻良母都得赶紧梳装打扮。她们都看见了领导一句“陪我喝杯茶”背后的意图和需求。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我有刚才那一问了吧?

主体性缺失的结果,必然是期待“被看见”,然后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明明是无奈地接受,却还以为是自己的选择。

3

有没有可能,真正地化被动为主动,自主教育,自主择业(创业),主动选择?

当然可以。我认为,生活需要自定义,人不能一辈子都在求认同、求鼓励、求鞭策。

活出自己,活得硬朗,多好。

小鸟依人——你不要做“小鸟”,要做那个“人”;

投入妈妈的怀抱——你不要做那个“投入”,要做那个“怀抱”。

轻轻靠在你的肩头——你不要做那个“靠”,要做那个“肩头”;

做一个能够欣赏别人的人,去看见;不要一辈子停留在渴望被看见、被满足的心理阶段。

成年人,必须自己完成心理断乳。

4

无意“去看见”,只想“被看见”,貌似很浪漫,其实很危险。

现在,越来越多的爸爸妈妈,已经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学校和老师看见了。他们宁可孩子得不到小红花,拿不到大奖状,失去各种锻炼的机会。

他们傻吗?如果你看见他们行为背后的意图,就知道他们有多智慧了。

一定要记得,这块土地上,被看见可能会给你带来厄运。近的可以参考外星文明隐藏论,远的想想“知己知彼”后面四个字。

一个缺乏主体意识的人,无论被谁看见,很可能就是他或她被PUA的开始。

而姜子牙、诸葛亮们,其实都不是“被看见”的。他们是“看见”的高手,所以能钓到主人。

5

但是,时代不同了。

虽然有人强烈呼吁恢复跪拜礼,我依然相信,权力或许还会在笼子之外,但要想让大伙梳上辫子,重新跪拜,那就是找死。

我不管别人怎么选择,如果在我有生之年,有人逼我跪拜,我一定以命相搏。

这,也是看见。

 

我不像年轻时候那样操心天下大事了:马斯克的火箭跟我有什么关系,巴黎的盛大演出关我什么事……

对我来说,明天我还能不能说话,这是头等大事。

如果我还能说话,我就还能看见。

看见孩子,看见爱人,看见朋友,看见自己,多好。

和海灵格不同的是,我不会因为看见,就认为“孩子不是我的孩子,爱人不是我的爱人,朋友不是我的朋友”。

人不能因为知道了X光,于是只能看见满大街的骷髅啊。

我看见了孩子的独特性,看见了爱人的真实本质,我也知道自己的圆满具足,但是,孩子依然是我的孩子,爱人依然是我的爱人,朋友依然是我的朋友。

这是人生的第三重境界:看山依旧是山,看水依旧是水。


有困扰?
找东哥(maowd1)咨询就对了
加好友时请务必备注“确定咨询”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教育自由谈
在这里追问教育,在这里发现自己!“教育自由谈”,一个透视中国教育、关注精神成长的个人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