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穿梭,长臂挥舞。前三季度,通渭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6.5亿元、增长6.3%。
蔚蓝的“海”,起舞的“风车”,全县新能源装机规模达146.24万千瓦,累计发电101.78亿千瓦时、产值达55.48亿元,建设两座储能电站,使风光大县迈向风光强县。
这一年,通渭县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主动融入“一核三带”“一区三地”发展格局,纵深推进“三抓三促”“五比五看”行动,因时代之变,以坚定意志、坚强决心、坚实举措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在新的时空坐标中书写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通渭篇章。
“经济强”的实力更加彰显
冬日无闲,大抓项目。
国内首个压缩空气+锂电池组合式网侧共享储能电站创新示范项目在通渭县马营镇东关村即将建成,其中锂电池单元已建成并网,预计年底完成压缩空气单元建设。项目建成后,每年储电量5145万千瓦时,放电量3780万千瓦时,按照煤电机组标煤折算,每年预期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8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825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485吨,有利于推动区域能源结构优化和生态环境改善。
一年瓜果飘香时,也是马铃薯的丰收季。以定西市范围内丰富的豌豆和马铃薯为加工原料的飞天食品有限公司,10000吨马铃薯宽粉、3000吨豌豆粉丝、2000吨马铃薯水晶粉丝、4000吨豌豆淀粉等7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新质生产力让“飞天”这个老品牌焕发新活力。
3000吨中药材提取线建成投产;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30条”政策措施落实见效;县乡村寄递物流双向配送渠道全面贯通,电子商务加速发展,实现线上销售额2.2亿元、增长12%;中国·通渭书画线上交易平台建成运营,书画文化产业多元化、市场化发展。
今年以来,通渭县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聚力推动工业经济提速扩能。
“百姓富”的成果更加丰硕
乐业增收,百姓生活更加殷实。
立冬前后,是黄芪、款冬花等中药材采挖收购的黄金时节。走进位于通渭县什川镇的甘肃襄福本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只见偌大的院子里堆满了刚收购的黄芪,几十名妇女正在加紧分拣。公司管理人员吴建兵说,现在是用工高峰期,每天的务工人员达100多人。
通渭,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秦岭交汇地带,特殊的地理气候孕育了中药材的道地性、唯一性。近年来,通渭县抢抓定西建设“中国药都”和“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核心区”战略机遇,举全县之力,推动中药材产业振兴发展。全县金银花种植基地达到15万亩、黄芪标准化种植面积突破15万亩。
通渭县蔬菜种植基地及全产业链项目开工仪式在义岗川镇举行;陇山镇的辣椒迎来全面收获期,将发往省内各个城市;平襄镇旧店子村的双孢菇种植基地,宽敞整齐的菌床上一个个伞盖银白、肉质肥厚的双孢菇破土而出;碧玉镇郁郁葱葱的桃树一碧万顷,桃香满园。
全县牛羊猪饲养量分别达28.8万头、44.6万只、29.4万头,落实特色优势产业奖补资金6762.7万元,聚力推动农业产业扩量提标。
“移居”至“宜居”,对于马营镇小营村双井社的搬迁户张天成来说,今年最幸福的事是搬了新家。不再担心下雨漏水、下雪路滑,新家安逸舒适,四四方方的屋舍周边被玉米、马铃薯包围着。
民以居为安,民生居为先。通渭县把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作为加快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抓手,紧扣“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生活好”目标,抢抓政策机遇,高效推进避险搬迁重点项目建设。2024年,改造土坯房和抗震农房8748座,搬迁群众444户1792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通渭县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认真落实就业创业和激励城乡居民增收“双二十条”措施,全力做好稳岗就业。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从落实落细“一键报贫”机制到坚持“产业+就业”双轮驱动,到统筹推进农村“八改”工程到“一事一议”,从落实“双减”政策到健全“五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从推进“垃圾革命”到打造“农家书屋”,从“一难两乱”“不体面”问题专项整治到“十大城建工程”项目的推进,近年来,通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深化民生改革,让百姓充分享受发展的成果。
“环境美”的色彩更加绚丽
瞰乡村:通渭县李家店乡获评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通渭后花园——神奇鹿鹿山,秀丽风景美如画;华家岭林带,蜿蜒曲折,构筑陇中绿色屏障;一条条硬化路纵横交错,一座座农家小院幽静雅致……
望县城:扎实推进西城区排水防涝等3个环保重点项目建设,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次集中工业废水处理厂年内建成投用;下功夫截污水、强技术、抓建设、控面源,散渡河小河口村断面水质连续15个月均值达到考核标准;推进中林河城区段创建“市级美丽幸福河湖”不止步。
观通渭:南北两山郁郁葱葱、绿意盎然。造林封育7.65万亩、通道绿化250公里、义务植树185万株,南北两山生态加密2500亩;完成经济林果提质增效1.24万亩,林下经济产值增长13.6%;新建淤地坝9座,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8平方公里。
落实“黄河”战略、开展“绿满陇中”行动、推进陇中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多彩的画卷在砥砺奋斗中次第铺展。
“文化兴”的标识更加鲜明
通渭,钟情书画是渗透在骨子里的热爱。
每年的8月,通渭总是和书画文化相联,县城处处涌动着四海宾朋以书画为媒欢乐相聚的热情,满城充溢着丹青翰墨的浓厚气息。
在通渭,各级各类学校都开设了书画艺术课,把书画教育列入校园文化建设和特色教育之中。每年举办中小学生书画展和现场大赛,引导青少年从小培养书画兴趣、传承书画文化。
充分发挥“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品牌优势,召开通渭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暨招商推介大会,极大提升了通渭书画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通渭开放发展赢得全新机遇。全县现有书画创作人员1万多人,其中中书协会员50人、中美协会员13人,民间书画收藏总量达280万件,承办大型书画展览70余场次,培育市场主体800多家,书画年交易额突破10亿元。
走过千山万水,仍须跋山涉水。通渭经济尽管持续向好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躲不开、绕不过的深层次矛盾。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通渭有一张长长的“成绩清单”,也有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和“任务清单”。船到中游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只有义无反顾、一如既往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从成功走向成功、从胜利走向胜利。(新定西·定西日报通讯员 李苏敏)
来源:定西日报
监审:张文博 编审:刘祥龙
责编:李 娟 编辑:王倩贞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