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语 听经典 轻松做有价值阅读
最近看综艺节目《自然学院林》时,被一位热爱昆虫的小博主圈粉了。
这位博主小名柒柒,今年十一岁,能够识别上千种昆虫。
小学一年级时,他在家里发现一只蟑螂,经过仔细研究后,他发现蟑螂的行为和状态特别有趣。
打那以后,只要看到昆虫,他就忍不住多看几眼,专心研究。
刚开始,父母感觉柒柒的这个“特殊爱好”有点另类和吓人,但感受到他对昆虫的痴迷和热情后,便决定支持他。
父母给柒柒买了许多昆虫科普书,还帮他寻找相关的纪录片视频。
受他的影响,全家人也喜欢上昆虫,一放假就一起去公园、森林中观察昆虫。
如今的柒柒在完成作业后,不会像其他同学那样玩手机游戏,而是会投入到昆虫研究中。
柒柒的妈妈注册了一个自媒体账号,将柒柒研究昆虫的过程分享出来,吸引了大量粉丝关注。
而原本不健谈的柒柒,在分享昆虫知识的过程中,也变得越来越自信、开朗,他立志以后要从事与昆虫相关的工作。
柒柒的经历让不少父母明白:
重视并培养孩子的优势,孩子才会成长得更快。
澳大利亚知名心理学教授莉·沃特斯,在教育两个孩子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这一点,她花了20年潜心研究,集结一手实际案例,写出了《优势教养》这本书,切实帮助家长将优势教养更好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莉·沃特斯教授在儿子8岁生日时,送给儿子一辆自行车当做生日礼物,儿子很喜欢,每天放学后都会骑上一圈。
爸爸特地在前门找个空位规划成自行车停放处,可儿子每次都忘记把车停在那里。
有一天,莉·沃特斯看到自行车又没停好,忍不住大声训斥儿子:“你得学会把自行车放到该放的地方去,我不想一遍遍提醒你。”
被她这么一训,儿子脸色变得难看起来,陷入深深的沮丧中。
现实中,很多家庭教育孩子时,总会出现和他们一样的情况。
只要孩子做的事达不到父母的标准,就会被打击、被否定。
哪怕他别的方面做得还不错,却不被看见、不被关注,因为父母的注意力都聚焦在在他的不足上。
那个总被嫌弃的孩子,在负面的评价下,只会变得愈发没有自信,失去做事情的动力和热情。
最近看了个节目,有位妈妈训练四岁女儿背台词。
她给女儿示范了一大段,女儿最后只背出第一句,她气得火冒三丈,直接脱口而出:“你咋这么笨呢?”
训完后,她还说孩子站姿不对,语气不对,状态不行,全程没说一句认可孩子的话。
原本开心的小女孩,被妈妈数落得越来越没自信。
心理学有个“自证预言”现象,即人会不自觉地按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
当父母总是揪着孩子的不足、问题,不停唠叨谩骂,那么孩子会渐渐相信这些评价,不知不觉活成那样的人。
也就是说,总是盯着孩子的劣势,把孩子说的得一无是处,孩子不会变得更优秀,只会更糟糕,更缺乏自信。
大部分父母明明爱孩子,想方设法给孩子创造好的成长环境,可对孩子的不耐烦、关注点的偏差,却在无意中把孩子推向失败的边缘,让他们越来越糟糕。
每个孩子都是宝,重要的是放对地方
之前看过一个视频,班主任在新学期开始组织了一场家长会,会上询问家长:“这个假期里,有没有发现孩子的长处或优点呢?”
90%的家长沉默了,半天憋不出一个词来,只能面面相觑。
不少父母不擅长挖掘孩子好的一面,很容易因为孩子某些方面的不足,忽略孩子其他地方的闪光点。
《优势教养》作者莉·沃特斯教授最开始也陷入了这个怪圈,只注意到孩子做的错事。
直到她主动切换到积极模式,才慢慢看到孩子身上的优势。
就拿儿子乱摆放自行车一事来说,当她转换视角,把注意力放在积极的一面时,看到的东西截然不同:
儿子期待她回家,说明很爱她;
儿子把自己的午餐盒、鞋子收拾好了,意味着儿子在日常生活中很有条理。
看清这一切后,莉·沃特斯教授明白了,儿子没有自己说的那么差劲,相反,他某些方面做得极好。
《优势教养》一书里,莉·沃特斯教授还分享了另一位妈妈的故事。
女儿在小时候时,曾经花很长时间组织活动,如果效果却没达到预期,女儿就会很生气。
在房间乱糟糟的时候,女儿也会觉得沮丧,担心别人对自己家的看法。
这位妈妈见状,担心女儿有“完美主义”倾向,这种倾会令女儿在面对更多、更复杂的挑战时痛苦万分,甚至不战而退。
后来,这位妈妈听说了从优势出发的教育方法,于是尝试挖掘女儿的优势。
这位妈妈发现,女儿之所以会因为没有达到预期而生气,其实是因为对美和极致的追求。
女儿所谓的“负面评价”,只是想让一切看起来更顺眼。
意识到女儿的“审美”优势之后,这位妈妈便会在打扫房间或者举办聚会时,让女儿提出合理建议。
在这位妈妈的引导下,女儿在家庭这个“团队”中,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家庭定位,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而与此同时,父母也从中受益。
每个孩子都是宝,重要的是放对地方。
关注孩子的优势,并积极地引导,才能挖掘孩子的潜力,让他们对生活抱有激情和热情,进入成长的良性循环。
高层次的父母,早就学会优势教养
许多听说过“优势教养”的父母问莉·沃特斯教授:
“如果只是关注孩子的优势,是不是等于忽视他们的劣势?这是不是有点儿不切实际?他们不会变得盲目自信吗?”
为此,莉·沃特斯教授在《优势教养》中强调:
“优势教养并非让父母滥用虚伪的、夸张的表扬,引发孩子自命不凡的自恋情结,而是需要父母表扬孩子真正的优点。”
那么该如何做,才是真正的优势教养呢?
作者在书中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1、积极主动发现孩子的优势。
因为孩子的洞察力、自省力远不如父母,所以父母平时要多观察孩子的行为、语言,了解他独特的优势。
这3个简单的问题,可以帮父母快速判断孩子在哪些方面有优势:是否看到孩子擅长做的事?是否在孩子身上看到激情?是否看到孩子经常做的事?
“优势三要素”能够清晰区分孩子的状态,了解孩子的优势,帮助孩子更好地利用优势。
2、鼓励孩子发挥优势,解决负面行为。
当父母洞察到孩子的优势后,也要引导孩子发现它。
同时,鼓励孩子参加自己表现优异、比较热衷且常做的活动,发挥自己的优势。
比如,孩子有爱心,对人有足够的共情力,可以引导他去参加志愿者活动,服务别人。
又比如,孩子喜欢音乐,平时没事就自己哼曲子,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和音乐有关的活动。
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中,人只有充分利用和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战胜劣势获得成功。
对于孩子而言,当他把焦点都放在优势上,更容易克服和解决负面行为带来的影响。
3、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持续释放自己的优势潜能。
只是让孩子知道自己有某方面的优势还不够,更重要是培养孩子的自制力,让孩子能够持续释放自己的优势潜能。
书中,莉·沃特斯教授分享了5个培养孩子自制力的策略,供大家参考:
策略一:评估并帮助孩子安排好自己的一天。
策略二:让孩子养成制定待办事项清单的习惯。
策略三:练习正念,搞清楚自己当下的注意力在哪里,从而学习控制它。
策略四:体会和表达各种情绪,而不是忽略真实感受。
策略五:花两周的时间做改变习惯的练习,提升自制力水平。
莉·沃特斯教授介绍“优势教养”时,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
“一个园丁在养花的时候,如果只关注除草(除掉缺点),却没有注意施肥(发挥优势),恐怕很难等到鲜花盛开的那一天。”
而这,也是为什么她极力推广这种新型教养模式的原因。
当父母换一个新视角去看待孩子,关注并重视孩子的优势时,才更有可能让孩子充满阳光和力量,逆境中处之淡然,顺境中处之泰然。
为人父母的各位,如果正在为教育孩子而苦恼,不妨花时间听一听这本《优势教养》,或许能够发现自己对孩子教育的不足之处,并及时纠正。
来源 | 新语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