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绿满津城》
第10集:杨连弟公园
视频来源:津云
解说词节选
杨连弟公园,位于天津市北辰区北辰道与高峰路交口。这是一座典型的纪念性公园。
清晰的轴线,规则的布局,体现着一座纪念公园应有的庄严。轴线两侧,纪念馆与园林区对称分布。轴线尽头,视线焦点,登高英雄杨连弟的半身塑像目光炯炯。在他身后,则是他的家乡,北仓村。
1919年,杨连弟出生在北仓村一个贫寒的家庭。1949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以一场29小时的迅疾之战解放了天津。天津军事管制委员会为平稳接管,密集刊发布告。就是其中的一条布告,从此改写了杨连弟的人生。
杨连弟战友牛长夫回忆说:“杨连弟是平津战役后,在天津参加我们铁道纵队的。我们主要任务,就是抢修陇海路,解放大西北,大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
陇海八号桥,是解放前全中国的第一高桥。1949年8月,国民党军队为阻止解放军西进,将大桥炸毁,贯通中国东西部的大动脉陇海铁路因此中断。设备、材料极度短缺,苏联专家都束手无策。一筹莫展之际,杨连弟提出了利用桥墩上遗留的夹板,搭单面云梯的办法。“杨连弟真行,一个一个往上搭,一直搭到桥墩顶上。提前完成了任务,他被授予‘登高英雄’的称号。”牛长夫说。
1950年11月,杨连弟随志愿军铁道兵团入朝。在朝鲜战场,这位“登高英雄”以一贯的睿智机敏,屡立新功。在轮番轰炸中,他摸清空袭规律,首次在沸流江铁路桥实现白天抢修。在汹涌激流里,他创造钢轨架浮桥法,让清川江大桥在40年一遇的大洪水中恢复通车。
转眼间,年轻的共和国迎来两周岁生日。杨连弟当选为志愿军代表归国观礼。
1952年3月,杨连弟重返战场。这时,正在进行空中封锁的美军,疯狂地投下了大量定时炸弹。1952年5月15日,杨连弟牺牲在清川江大桥,年仅33岁。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那座成就“登高英雄”的陇海八号桥,也更名为杨连弟大桥。1995年,在杨连弟的家乡,落成了这座以英雄之名命名的公园。纪念馆中,硝烟与蓝天在穹顶交织,杨连弟铜像立在其间,仿佛掮住了黑暗的闸门。
走出纪念馆,可以见到一架歼-5战斗机。曾经,杨连弟和战友们在美军的数千次轰炸中,造就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如今,没有制空权的时代一去不返。但更可以告慰英雄的,也许正是家乡的这一座小公园。(今晚报 天津海河传媒中心都市频道 叶平)
评论:这里,带来的是感动和力量
正值国庆假期,很多公园中游人络绎不绝。有的公园给予人美的享受,有的公园助人放松身心,还有一种公园,带给人们的是感动和力量,杨连弟公园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杨连弟公园坐落于北辰区。走进这座纪念公园,迎面是登高英雄杨连弟的半身雕像。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烈士纪念馆中,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讲述着英雄的故事,穿过岁月,直抵人心。杨连弟1919年生于北仓镇北仓村,牺牲前任志愿军铁道兵一师一团一连副连长。在解放战争中,他徒手单杆攀登45米高的桥墩抢修大桥,在桥顶实施爆破百余次,仅用一块木板掩护;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冒着敌军炮火,利用轰炸间隙抢修大桥……1952年5月15日,杨连弟牺牲在朝鲜清川江大桥,年仅33岁。
烽烟早已消散,但记忆从未黯淡。“纪念”二字的特殊意义,让公园不仅承载历史,更成为精神家园。在天津,还有为纪念天津解放而建的胜利公园,为纪念引滦入津工程而建的滦水园……不同的公园,纪念着不同时期的人和事,却又不约而同将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精神一以贯之。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英雄们以自己的奉献乃至生命诠释这种精神,一座座纪念公园蕴含着这样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力量源泉。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这是作家魏巍的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一段话。是的,我们触手可及的幸福,正缘于无数英雄的拼搏奋斗;我们习以为常的一切,都来之不易。精神的力量注入脚下这片土地,浇灌出的是一朵朵“幸福之花”。这是纪念公园的另一层深意。
什么是对英雄最好的纪念?唯有传承。我们缅怀英烈、崇尚英雄,就是要弘扬他们的崇高精神,继承他们为之奋斗的事业。一段段奋斗历程之中,既有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更有我们“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标。
纪念公园作为公共空间,成为弘扬和传承的重要一环。在这里,人们触摸历史,接受思想洗礼。每个人在纪念公园停留的时间是有限的,但精神的光辉却能带给人们无穷的力量,照耀前行之路,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天津日报 杨建楠)
- END -
相关新闻
天津人文纪录片《过年的画》记录时代变迁(5集全视频)
纪录片《思源》讲好“新时代引滦故事”(完整版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