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台街道
王台街道。青岛市黄岛区管辖。中国纺织机械名镇。位于青岛市黄岛区北部。东与红石崖街道、灵珠山街道、灵山卫街道接壤,南与胶南街道毗邻,西与宝山镇、铁山街道相连,北与胶州市洋河镇交界。距黄岛区人民政府驻地24千米。街道辖区136.5平方公里,建成区36平方公里,辖14个村、83个自然村、1个城市居委会,常住人口11.48万人。
自然环境。境域地处胶州湾畔,丘陵、平原相间。东部自南向北有一条丘陵地带,系小珠山脉延伸部分。最高峰石灰山,海拔为312米,北与喜鹊山相连,西南有茂隆山。中、北部为平原。主要河流有错水河、巨洋河。主要水库有石灰窑水库、沙沟水库、大横河水库。辖域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土壤属潮棕土壤,有机物质含量高,土地肥沃平坦。
地名由来。相传明永乐年间,庄、李、殷诸姓从云南乌撒卫迁来,分居河两岸台地,后南台、北台连片,称王台。另有民国《增修胶志·疆域》记载,唐贞观年间,唐太宗东征高丽,在此建筑瞭望台,并驻有守兵,其中黄姓守兵在此立村,取村名为望台,后演变为王台。
地名特点。辖区内居民点专名有以下特征:以自然地理实体命名,如埠上、井头、逄猛;以地理位置命名,如王台东、王台西、东漕汶、西漕汶东。辖区内居民点有:台东路社区、王台东村、王台西村、王台前村、王台北村、王台中村、雒家村、庄家茔村、前营村、河西庄村、河西董村、殷家洼子村、河南邢村、河南薛村、郎中沟村、石梁刘村、石梁杨村、石梁唐村、井头村、前二沟村、东法家庄村、魏家庄村、韩家寨村、插旗崖村、西韩家台村、东埠后村、西埠后村、三角湾村、徐村、岳家村、大荒村、小荒村、周家庄村、大王家庄村、邱家村、沙沟东村、沙沟西村、沙沟中村、东草夼村、西草夼村、东王家屯村、莱疃村、薛家庄村、薛家店子村、小王家庄村、西灰村、东灰村、大袁家沟村、小袁家沟村、崔家屯村、迟家屯村、小屯村、山赵村、山柴村、姜家屯村、石灰窑东村、石灰窑西村、石灰窑北村、殷家台村、住范村、东漕汶村、西漕汶东村、西漕汶西村、南柳圈村、北柳圈村、西柳圈村、大朱阳村、小朱阳村、田家窑村、逄猛孙村、逄猛王村、逄猛张村、埠上村、观里村、王家岛耳河村、魏家岛耳河村、庄家岛耳河村、张家岛耳河村、张小庄村、宗家屯村、铲尖村、张小屯村、陈郑屯村、天妃庙村。
历史沿革。辖域夏商为莱夷之域。西周属莒、计之地。春秋属莒、介根。战国属齐国。秦属琅琊郡黔陬县。西汉在境内置柜县,属琅琊郡;14年改称祓同县,23年复旧称;37年裁撤,并入琅琊县。晋属城阳郡黔陬县。隋属高密郡胶西县。唐属高密郡高密县。北宋属密州胶西县。明清属莱州府胶州济实乡。1913年属胶东道胶县宝华区。1928年属胶县第四区王台镇、灰村乡、沙沟乡、永尚乡和第五区石朱乡、漕汶乡、埠后乡、花林乡。日本占领青岛时期属“青岛特别市胶州区”,抗战结束后复属山东省胶县。1944年属中共设立的诸胶边县小珠山区。1945年先后属中共设立的诸胶县、珠山县洋河区。1946年属中共设立的胶南县洋河区。1949年属胶州专署胶南县第六区,同时划出第七区、第八区。1955年第六区、第七区合并为王台区。1956年胶南县属昌潍专区。1958年3月撤区改乡,王台区分为王台、田家窑、石灰窑3个乡;同年9月撤乡,3乡合并设立幸福人民公社,辖66个生产大队和79个自然村。1959年改称“王台人民公社”。1976年析置薛家庄人民公社,辖35个生产大队、47个村。1980年地名普查时,因县内重名,经县人民政府批准,红旗复名“天妃庙”,法家庄更名为“东法家庄”,王家屯更名为“东王家屯”,邱家庄更名为“邱家”。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分属胶南县王台镇、薛家庄乡;王台镇辖50个行政村、51个自然村;薛家庄乡辖37个行政村、42个自然村。1990年分属胶南市王台镇、薛家庄乡。1993年撤销薛家庄乡,设立黄山镇。2001年黄山镇并入王台镇。2012年改称“黄岛区王台镇”。2020年6月30日,经省政府批复同意,撤销王台镇,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王台街道。
历史文化。境内有王台当铺、逄孟张墩台、西汉柜县故城遗址、明大学士高宏图墓等遗址。兴盛于清末和民国时期的“王台当铺”,是全市现存的唯一的当铺遗迹,获批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拥有韩家寨红蜡、岛耳河虾仔酱、增聚回饼等8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非遗工坊1处,区级非遗工坊2处。
韩家寨红蜡:割苇子、缠棉花、蘸蜡油、烫碗、上皮子……韩家寨红蜡从选料到制成,一套流程下来需经过二十多道工序、匠人一百多次反复操作。
为了使蜡烛更加好看,匠人往往要在上面用金粉写上楹联。楹联红底黄字,金光闪闪,寓意家人世代安康如意,起到画龙点睛的妙用。
韩家寨人坚守“传统老手艺不能丢”的信念,把这门制蜡工艺传承了下来,希望以红蜡为载体,为更多人送去吉祥和祝福。
国老山庙会:王台国老山庙会,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每年正月十二拉开大幕,持续到元宵节当天。每年的庙会都会吸引周边十里八乡的人前来游玩购物。庙会现场,吆喝声此起彼伏,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大家赏民俗、吃小吃,放眼望去,摩肩接踵,人头挨着人头。
岛耳河虾仔酱:岛耳河虾仔酱采用魏家岛耳河村东五条河的入海口,俗称五河头,海水咸、河水甜形成了独特的水环境当地人称“两合水”生长的小虾仔。小虾仔只在清明时节前后一个月和霜降前后一个月生长,产量极少。虾仔酱以当地使用海盐为原料、祖传老陶缸为容器、传承三百多年的古法腌制。虾仔酱鲜香醇厚、回味悠长、发酵时间愈久风味愈独特无比、让人欲罢不能,承载了前世今生的味道记忆。
2022年6月,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青岛综合实验站魏家岛耳河示范基地在王台街道魏家岛耳河村虾蟹养殖基地揭牌。
蓑衣编制工艺: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王台街道蓑衣,产自王台街道庄家茔村。蓑衣采用的小乖草分布在河道两侧或田地区域,如今靠赵文赞的传承流传至今。通过父辈的学习、传承,赵文赞如今依然保留传统的技艺,进行编制,从采摘小乖草到晾干再进行打结编织,这些环节都透露出手艺人的执着与保留文化遗产的坚守。
据介绍,王台村民自明末清初开始制作蓑衣,传承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村民以前通过制作蓑衣来进行挡风遮雨,适应广泛。
蓑衣一般制成上衣与下裙两块,穿在身上与头上的斗笠配合使用,具备挡风、遮雨、保暖及灵活操作的功能。现如今蓑衣的传承与发扬离不开手艺人的不忘初心、辛勤努力,蓑衣的制作与传承更可促进乡村振兴、文化振兴,让文化流传民间,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不断挖掘文化遗产并推广传承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增聚回饼:王台自古是青岛胶州湾的商业重镇,南来北往的旅人,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发展,也带火了本地独具特色的美食。
在清朝咸丰年间,王台街道上店铺林立,客商集聚,繁荣的当铺街也应运而生。在当铺街上,有一家糕点作坊远近闻名,南来北往的客商来到王台,都要带一些店里的点心回去孝敬老人,这种糕点便是“增聚回饼”。
“增聚回饼”的店主姓王,王家祖先曾在京城制作过点心,回到王台后就建起了糕点作坊,开始专门生产回饼。精湛的制作技艺加上独具特色的酥软味道,让“增聚回饼”在当地声名大噪,其制作工艺也被一代代地传承下来,成为老字号,至今已有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
如今,“增聚回饼”仍是享誉青岛的美食小吃。它的第五代传人庄淑华在坚守全手工制作的同时,对烤制的过程进行了局部改良,让回饼既能保持老味道不变,又能增加产量以满足食客的需求。
没尾巴老李传说
王台街道的喜鹊山向南延伸至占山,占山前坡的山坳名曰诺多夼,没尾巴老李庙就坐落在这里(现在沙沟东村东南山)。正南面约300米是石灰山顶,名曰南天门。喜鹊山与三尖占山南北并立,风景优美,山清水长。
传说没尾巴老李是景芝人,父亲姓李为官,其姥姥是王台镇莱疃村,其妻王某在莱疃村住娘家,在娘家生下黑龙一条,其父砍掉黑龙尾巴,黑龙逃命,急三火燎地直奔南天门,原想从南天门登天,因为没有了尾巴,没有登上,筋疲力尽落于诺多夼。黑龙稍歇片刻,调头向北直奔黑龙江,战胜了小白龙,把守江口。据说渡黑龙江的船,只要船上有山东人就平安无事。因黑龙在诺多夼洒了龙血,当时就在此建了黑龙庙,求雨治病很灵验。
每年的正月十五很多村的村民都会去李老爷庙赶庙会,祈祷一年的风调雨顺,很热闹。直到今日李老爷庙周围村庄的百姓,每逢天旱无雨,就到李老爷庙前求雨,有时不过3天或大或小必下雨。
没尾巴老李的传说在历史、社会、民族等多学科的文化研究及文艺创作的借鉴等诸方面,有极为珍贵的价值,也为我国传统民间文学赋予了不朽的价值。
董城驴肉传统制作技艺
董城驴肉制作技艺最早可以追溯至1919年前后,先后历经韩京阁、薛鸾、薛立全、薛文杰四代人的传承,传承方式为:创始人--师承--子承--子承。
董城驴肉祖祖辈辈一直延续采用纯手工制作技艺,经过清浸、配料、熬汤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所制作出来的董城驴肉肉嫩味纯、味透骨髓、余味深长、鲜奇滋补。好吃的同时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红色底蕴。王台红色底蕴深厚,早在1927年,就与党发生了联系,中共山东省委委派专人联合“大刀会”开展革命运动。1941年春,建立田家窑党支部,成为西海岸新区范围内最早的两个党支部之一。1946年9月,因战局变化,中共青岛市委决定撤销海西区工委,设立胶南县,中共胶南县委、县政府在王台当铺成立。
纺织名镇。王台工业基础雄厚,进入80年代,乘着改革开放兴办乡镇企业的东风,以纺织机械为代表的王台制造业迅速崛起,形成了纺织机械、木工机械、橡胶机械三大主导产业集群。梳棉机产量占全国销量的75%,喷水织机占全国销量90%,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无梭织机生产基地、喷水织机生产基地,中国三大纺织机械基地之一。王台连续五届(15年)蝉联“中国纺机名镇”称号,荣获“山东纺织机械产业综合实力第一镇”殊荣。
特色农产品。王台物产丰富,喜鹊山、黄山、小珠山,巨洋河、洋河、错水河,“三山三水”形成了山水灵异、万物灵秀的独有生态,依山傍水、临海拥湾,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培育了沙沟西瓜、岳家蜜桃、徐村芋头、石梁酥梨、岛耳河螃蟹、漕汶蔬菜等远近闻名的特色农产品。
特色美食。蚝艮(háo gèn)鱼是王台人独享的美食,邻近胶州湾的优越地理环境让王台街道自古经济繁盛,商贾云集。
青岛西海岸新区王台街道五河口交汇处,有一种细小的鲜美。这是一种体长只有四五厘米,其貌不扬的小鱼,它们浑身闪耀着银色的光泽,散发着诱人的鲜味儿。
蚝艮鱼对生存环境和水质的要求极高,虽生长在海中,却需要稍有淡水进入,也就是所谓的浅滩地带才有出产。它不仅对海水的盐度极其敏感,还对泥滩的厚度有着严格的要求。适合蚝艮鱼生长的环境不多,也就使它成了鱼中难得一见的极品。即使有着每千克高达四百多元的售价,蚝艮鱼在市面上也还是供不应求。蚝艮鱼的价高除了量少难得之外,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其鲜美的味道,让吃过它的食客无不称赞叫好。
蚝艮拌韭菜:王台人吃海鲜,偏爱原汁原味,这样才能体现食材的鲜度。
蚝艮鱼虽名贵,但它的做法却极为简单。蚝艮拌韭菜是本地居民最喜爱的一道凉拌菜,它的做法是从老一辈渔民那里流传下来的。大多数鱼类凉拌菜都会发腥,而蚝艮拌韭菜不但没有腥味,鱼的味道反而更加鲜美。
蚝艮鱼骨头松软、肉质鲜美,韭菜特有的微辣清香,把蚝艮的鲜味激发到极致,入口嫩爽,鲜字当头,美味便成功俘获人心。
区位优越。王台区位优越,位于西海岸新区北部、与胶州市接壤,距离西海岸新区东部城区、西部城区和胶州市区均为24公里,距青岛前湾港15公里,距离青岛胶东国际机场33公里,青兰、沈海、环胶州湾三条高速在王台均设有出入口,204国道、215省道、311省道贯穿全域,为王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蝶变王台。2018年以来,随着开发区进军王台,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相继设立,加之毗邻上合示范区,列入全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十大重点片区,王台迎来了市、区多重战略叠加机遇。33.95平方公里的老工业区升级改造一体实施,100多平方公里的农村地区生机盎然。青岛新型显示、“专精特新”两大产业园集聚成势,加快产业强链、延链。京东方、万达光电等50余个、总投资超2400亿元项目签约落地,京东方产能迅速爬坡,千亿级“芯屏”产业垂直崛起,王台获评山东省“现代芯屏特色小镇”,市委、区委常委会历史性在王台召开。青岛(西海岸)“专精特新”特色产业园首开区投用,4家企业顺利回迁。城市更新与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高效推进,总投资829.55亿元的55个市级攻坚项目加快落地。青岛大学医学医疗中心顺利开工,京东方之窗、“青屏乐园”人才公寓等城市生活新业态提档升级,青年创意美食集市入选“青岛市创业型特色街区”。激活重点低效片区和推动人产城深度融合等经验做法,在《朝闻天下》《人民日报》《山东新闻联播》等国家、省、市级媒体广泛宣传报道,王台老工业区升级改造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提升。
时代眷顾奋斗者,星光不负赶路人。踏上新征程,王台街道将践行“一心向党、诚心为民”的初心使命,打头阵、当先锋,强担当、善作为,奋力谱写“心诚王台”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青岛市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
以上消息来自青岛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