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也是破解改革难题的“金钥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用足用好调查研究这个制胜法宝,把握发展规律、解决发展难题,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通过调查研究来破解难题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通过对井冈山和中央苏区的深入调研,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邓小平走遍全国多省市,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调研开局、调研开路,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召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文件起草组组长,全程擘画、组织调研、精心指导、把脉定向,部署38个重点课题、指导16个调研组分赴全国各地,广泛集中党内外智慧,形成重大改革命题,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描绘了蓝图。可以说,我们党100多年的历史,就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接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历史。
改革所指,调研所向。全会《决定》提出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涉及领域非常广。只有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实施好具体改革措施,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通过调查研究找准党中央精神与自身实际的结合点,找准推动改革的侧重点和突破口,做好“规定动作”、做实“自选动作”,防止照搬照抄、上下一般粗。特别是要聚焦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深入开展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下功夫研究破题思路和办法,使各项改革举措更加精准有力。
在开展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唯有把准脉搏、开对药方,才能增强改革措施的科学性和改革落实的执行力,改革发展才能事半功倍。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全方位、多渠道掌握一手资料,下足“绣花功夫”、开展“解剖麻雀”,真正摸清情况底数、对接改革需求、找准问题症结。潜心研究、充分论证,加强前瞻性思考,提升规律性认识,尤其是对普遍性制度性的问题、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深层次关键性问题,要研究透彻、深挖根源,形成务实管用的对策方案。对调研中发现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进行总结完善,在更大范围复制推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从群众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发力点,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等充分吸收到改革举措中来,最大程度凝聚改革合力,增强人民群众改革获得感。以调查研究助力改革方案评估和改革情况跟踪问效,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不断优化调整改革措施,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抓调研促改革,既考验干部能力,也检验干部作风。各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调查研究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使之成为推动改革发展的锐利武器。做理论学习的先锋,增强补课充电的紧迫感,紧盯发展前沿,树立国际视野,丰富知识结构,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努力成为行家里手。做开拓创新的先锋,发扬斗争精神,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努力求新求变,善于用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手段、新的角度研究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做求真务实的先锋,力戒形式主义,真正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杜绝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同时要注意加强调研统筹,防止扎堆、多头、重复调研,避免调研过频过繁,尽可能减轻基层负担。
初审:冮林山、王井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