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坚持办“好的教育”,做“有用的学术” ——用“大事业”磨砺“真本领”

政务   2024-12-12 22:03   山西  
近年来,山西大学始终把“应国家之所需”作为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面向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办“好的教育”,做“有用的学术”,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道路上铿锵前行。近日,《中国教育报》要文版择要刊登了山西大学工作成效。

坚持办“好的教育”,做“有用的学术”
用“大事业”磨砺“真本领”


千年云冈,巍然耸立于山西大同武周山下。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院博士吴娇参与了《云冈石窟全集》编写、窟顶与窟前考古报告整理等多项重要工作,她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青年一代责无旁贷。”
毕业生孙晓燕选择回到曾经支教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右江民族医学院,成为了一名教师:“作为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两次支教让我对未来的目标更加明确,我尊重、喜欢教师这份职业。”
从北到南,从办学肇始到书写新的荣光,120余年间,山西大学为国家发展和地方建设培养出30多万名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四次亲临山西考察,殷殷嘱托言犹在耳。“近年来,山西大学始终把‘应国家之需要’作为历久弥坚的精神内核,面向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办‘好的教育’,做‘有用的学术’,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道路上铿锵前行。”山西大学党委书记王仰麟告诉记者。
争做守护者
探寻中华文明之源
文物珍贵而脆弱,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山西不可移动文物在册登记数量为5387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1处,位居全国第一。”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高大伦说。

▲ 2022级文物全科生在陶寺遗址进行田野考古实习

2022年,山西大学根据山西省内文物资源的特色,以及基层文物工作者急需且必备的专业知识需求,新增考古学(文物全科)专业方向。“文物全科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还有一份明确且沉甸甸的责任。毕业后,我将扎根基层,为家乡山西考古文化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第一批文物全科人才,王非凡期待回到家乡山西省霍州市,做一名一线文保工作者。
“文物全科专业从2022年开始连续招5年,计划培养600名文物全科人才,将支撑起未来30年山西基层的文物保护工作。”高大伦介绍到。考古学(文物全科)新专业方向融合了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文化遗产四类专业的全科培养,培养的学生能够从事田野考古发掘、资料整理及编写发掘报告,并具备进行考古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将有助于缓解山西省基层文博人才严重短缺的现状。
近年来,山西大学构建了多方向协同发展的考古学科体系,打造交叉融合的学科集群。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合作成立山西考古文博研究院,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合作组建中国石窟联合研究生院。联合北京大学和国内外云冈学研究力量,成立云冈学研究院暨北京大学—山西大学云冈学中心,在考古学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云冈学”目录外二级学科,联合北京大学以“双校双导师”的培养模式对云冈学专业博士进行培养。以校图书馆特藏部为依托,成立云冈学文献中心,“云出云冈—云冈学文献知识库”(一期)正式上线。
“大学的核心使命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山西大学始终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发挥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浸润人心、培根铸魂的巨大作用,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增强本领才干。”山西大学校长黄桂田说。
勇当破题者 
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山西省运城盐湖,研究人员正在用GPS精确定位从湖中取水样,用抓斗式底泥采样器采集表层沉积物,测定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重大战略的关键时期,山西省黄河实验室应运而生。

▲ 环境与资源学院师生在盐湖水质采样点进行监测取样

山西大学作为黄河实验室的依托单位,组织科研团队深入忻州、吕梁、临汾、运城等沿黄县市,开展驻点科技帮扶,因地制宜提出治理方案,山西省最大支流汾河入黄口所在的运城市,2024年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比例首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山西省兴县,“电解铝废渣资源化高值利用”中试项目正式投产运行。电解铝产生的废渣,经过研磨破碎、技术反应等系列工序,变成了新能源电池的主要原材料碳酸锂。
“从废渣到锂电池的原材料,变废为宝背后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山西臣功固废综合处置利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康永红向记者介绍:“作为与山西大学深度合作的产学研项目,产品质量满足工业级碳酸锂国家标准,项目的投产运行标志着固废资源化利用向链接新能源产业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山西大学瞄准国家、区域和行业重大战略、重要需求,打破校内外、学科间、学院间边界,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核心,围绕黄河流域中游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矿区生态修复和生态产业化等问题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科研成果,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注入原动力,为建设教育强国铸牢科技支撑力。
甘为铺路石
锻造人才竞争力
在以“传承匠心 追求卓越”为主题的特别党课上,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得者程芳琴教授,为学生们讲述着老一辈科学家精神、个人成长奋斗故事以及高校如何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张老师,我们该如何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的作用?”在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师生们围拢在张靖身边向他请教着。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张靖教授,这是他与青年们交流的日常。
“教授们投身科研事业的故事令人动容,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更是这个时代该追的星。”学生党员陈晓睿激动地说。
山西大学致力于将身边典型人物和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把思政教育和科研实践融入课堂,锻造人才竞争力。学校统筹联合各级各类实验室,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全面支持学生成长成才。

▲ 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教师指导学生科研
一队青年学子因为关注“碳中和、碳达峰”而聚在了一起,他们致力于寻找高精度碳监测的方法,为国家碳排放核算总量的校验提供工具。在与学校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联系之后,得到了激光光谱研究所马维光教授和赵刚副教授的大力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我们提供了项目所需的实验设备和研究经费,这是项目顺利完成的基础。”田志宽回忆着推进过程。团队基于腔增强激光吸收光谱技术,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了常规方案存在的灵敏度低和稳定性差等问题,研制成功了核心部件全国产的高精度碳监测主机,《碳察秋毫-高精度碳排放监测设备》项目获得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金奖。
近年来,山西大学学子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ASC世界大学生超算竞赛等比赛中屡创佳绩,获得国家级奖项450余项。
“使命呼唤担当,责任引领未来。山西大学将紧贴新时代人民群众现实需求,以建设教育强国的坚定信念和一往无前的奋进姿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赶考路上,创造出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新业绩。”山西大学党委书记王仰麟说。

















































来   源 | 山西大学

责   编 | 张燕洁    牛   苑

编   审 | 陈海瑞


山西科协
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官方微信。弘扬科学精神,繁荣学术交流;提升科学素质,培养创新文化;凝聚科技英才,建设创新山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