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泰电器如何实现财务转型与数实融合?
活动伊始,与会嘉宾参观了正泰电器的展厅及创新中心,亲身体验了正泰电器的企业文化与财务文化。
CFO发展中心主任郭良川先生在致辞中对正泰电器领导和团队对本次活动的重视和支持,以及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正泰电器作为低压电器行业的龙头企业,不仅在产品质量和市场覆盖率上赢得了广泛赞誉,还在财务管理体系构建及财务转型实践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希望本次参观学习能够给每一位参与人员带来思考和启迪。
正泰电器财务部总经理李信亮先生在致辞中代表正泰集团公司南存辉董事长和林贻明副总裁,向到场的行业翘楚和财务数智化实践的优秀领先者莅临正泰参观、指导和考察表示热烈欢迎,同时感谢CFO发展中心提供了本次与各位嘉宾探讨交流的机会,希望正泰的财务转型与数智化实践为大家带来新的借鉴视角。
正泰电器财务部总经理李信亮先生以“CFO的价值创造力与组织领导力”为题进行了精彩分享。
李信亮先生表示,正泰创业40年,一直步履不停、突破不止。面对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作为实体制造业企业,正泰将持续推动制造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聚合资源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 、光伏前沿技术、新型储能等前沿领域的创新突破,以及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兴科技的融合应用,着力打造电力能源行业新质生产力,持续激发绿色可持续增长新动能。
李信亮先生表示,正泰的财务组织体系通过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共享财务来努力践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在战略财务层面,通过战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加强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绩效评价推进战略目标达成等方式,让财经体系做精做尖、成为战略决策的智囊;在业务财务层面,通过参与业务变革和过程管理、数字赋能前端业务的发展,推进降本增效、提升竞争力等方式,让财经体系做大做强,深度融入业务,成为业务合作伙伴;在共享财务层面,通过集中处理大量的基础性、标准化财务业务,持续降低财务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等方式,将财经体系做专做优,实现交易处理与服务中心的职能。
正泰电器财务管理中心总监高建敏先生以“正泰集团财经数智化转型实践”为题进行了精彩分享。
高建敏先生表示,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全球要素资源重组、全球经济结构重构以及改变全球经济格局的关键力量。数字化发展的过程也是日益构筑“数字世界”的过程,对数字世界的利用程度将决定对物理世界的控制程度。在高建敏先生看来,数字化就是围绕数据,实现连接、交互、洞察,这也是正泰财务数智体系构建的基石。
正泰通过构建财务数字化平台、财务共享平台、税务管理平台、资金管理平台、BPC合并报表系统、营销云平台、智能制造管理云平台,实现了数字化的“连接”;通过端到端流程变革、应收账款端到端管理以及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实现了数字化的“交互”;通过数据中台建设、管报建设等实践,践行了数字化的“洞察”。高建敏先生表示,企业在财务数字化转型之初就应该清楚“为什么做、做什么、以及怎么做”,这对于财务数字化转型的成效至关重要。
郑梦佳:让简单的更简单、让智能的更智能、让高效的更高效
招商银行资深产品专家郑梦佳女士以“数智金融赋能企业经济发展与财务转型”为题进行了精彩分享,深入剖析了数智金融的核心价值与潜力,展示了数智金融如何为企业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并推动企业财务转型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郑梦佳女士表示,发展数字经济是“国家所需”,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所求”。招商银行始终致力于不断加速推进自身数字化转型,并积极融入和赋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郑梦佳女士表示,招商银行从线上金融、财资管理云、场景金融三个方面帮助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实现实时回应、快速行动,释放财资管理数智化价值,并激发业财一体全链路价值创造。
普华永道中国ESG可持续发展高级经理宋捷女士以“ESG发展趋势与双碳战略”为主题进行了精彩分享,详细解读了ESG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角色,以及双碳战略对企业转型发展的深远影响。
宋捷女士表示,ESG既顺应国际趋势,又响应国家政策,同时为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具体而言,ESG可以促进企业增长、降低成本、提高声誉、管理风险、履行企业负责任经营的义务、为环境和社会变革带来积极影响。宋捷女士建议,在气候变化与双碳战略方面,企业应开展全价值链碳盘查,分析现状与构建碳排放基线、设定目标体系、确定减排战略举措并进行优先级识别、进行减排举措成本效益分析,继而制定符合各方要求的“碳中和”路线图。
随着夜幕的降临,本次走进正泰电器的活动也圆满落下了帷幕。与会嘉宾们纷纷表示,本次活动不仅让CFO们深入了解了正泰电器的成功经验和实践智慧,更让大家感受到了正泰在面对时代变革时所展现出的创新精神和责任担当。
CFO发展中心期待在未来的活动中,能够与更多财务人士共同探讨企业财务管理和数智化转型的新路径,共同推动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与发展,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撰文、定稿 | 刘 阳
编辑、排版 | 郝新华
图片、美工 | 陈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