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本文选取了历代部分著名画家作品,并做简要赏析。
吴道子 八十七神仙图 绢本水墨 292×30厘米 徐悲鸿博物馆藏(局部)
吴道子所画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人称莼菜条描,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潘天寿曾评论此画:“全以人物的衣袖飘带、衣纹皱褶、旌旗流苏等等的墨线,交错回旋达成一种和谐的意趣与行走的动,使人感到各种乐器都在发出一种和谐音乐,在空中悠扬一般。”
《五牛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局部)
这幅《五牛图》,其用笔之细,描写之传神,牛态之可掬,几可呼之欲出。它的珍贵还在于中国古代留存今世的多为花鸟人物,以牛入画且如此生动者,《五牛图》堪称孤品。
韩幹 照夜白图卷 纸本设色 30.8×33.5厘米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照夜白图》卷所画的照夜白,是唐玄宗所喜爱的御马,它被系在一木桩上,鬃毛飞起,鼻孔张大,眼睛转视,昂首嘶鸣;四啼腾骧,似欲挣脱羁绊。不仅画出马的膘肥肌健的外形,更着力表现其杰骛不驯的雄骏神采。用笔简练,线条纤细而道劲,渲染不多而体积感、质感颇强。
五代 黄筌 珍禽图 绢本设色 41.5×70公分 故宫博物院藏
《写生珍禽图》上面用工细的手法绘有数十种鸟虫。其中有山雀、鶺鴒、斑鸠、蚱蜢、蜜蜂、牵牛、乌龟等。每种动物都描绘得十分精巧、肖似。无论羽毛、鳞翅,都具有很强的质感,称得上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两只乌龟是以侧上方俯视的角度进行描绘,透视关系准确精到,显示了作者娴熟的造型能力和精湛的笔墨技巧,令人赞叹不已。
五代后梁 关仝 关山行旅图 绢本水墨 144.4×56.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关山行旅图》是关仝的代表作,画上峰峦叠嶂、气势雄伟,深谷云林处隐藏古寺,近处则有板桥茅屋,来往旅客商贾如云,再加鸡犬升鸣,好一幅融融生活图。此画布景兼“高远”与“平远”二法,树木有枝无干,用笔简劲老辣,有粗细断续之分,笔到意到心到,情境交融。此外,画家在落墨时渍染生动,墨韵跌宕起伏,足见关仝山水画道之精深。
范宽 溪山行旅图 206.3×103.3厘米 绢本水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溪山行旅图”是范宽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绘画史中的杰作。作者于树傒间题“臣范宽制”4字。作品气势雄强,巨峰壁立,几乎占满了画面,山头杂树茂密,飞瀑从山腰间直流而下,山脚下巨石纵横,使全幅作品体势错综,在山路上出现一支商旅队伍,路边一湾溪水流淌,正是山上流下的飞瀑,使观者如闻水声、人声、骡马声,也点出了溪山行旅的主题。徐悲鸿在世时曾高度评价此画:“中国所有之宝,吾所最倾倒者,则为范中立《溪山行旅图》,大气磅礴,沉雄高古,诚辟易万人之作。此幅既系巨帧,而一山头,几占全幅面积2/3,章法突兀,使人咋舌!”
宋徽宗赵佶 芙蓉锦鸡图 绢本设色 81.5×53.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鸡在中国向有“德禽”之称,《韩诗外传》载:“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可见其文武兼备、仁勇俱存、信守专一的性格为世人所激赏,难怪才艺绝代的一代帝王也会留下“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的诗句,流露出对安逸高贵之品格的赞许,由此体现了中国花鸟画的人文寓意。
宋 李成、王晓 读碑窠石图 绢本墨色 126.3×104.9cm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观此图不禁使人陷入一种苍凉冷落的情境之中,一块残碑,几株枯树,原野凄凉。作者表现出人世沧桑,往事如烟,不堪回首之感,表现出他愤世嫉俗、高傲孤寂之品格。画中残碑以淡墨染正侧面,斑驳漫漶;环绕残碑周围的枯树盘复,枝干下垂如蟹爪。荒石孤立、荆棘枯草,所有的景物都烘托出无限凄怆之气氛。
北宋 郭熙 早春图 绢本浅设色 158.3×108.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
此图作于神宗熙宁五年(1072),是存世最著名之作。画上自题「早春」,顾名思义,画的是初春瑞雪消融,大地甦醒,草木发枝,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主要景物集中于中轴线上,近景大石与高大的松树,衔接中景「S」形的山石,隔着云雾,再起二峰,主峰居中,下临深渊,溪涧从谷间潺潺流下,深山中有宏伟的殿堂楼阁,悬崖上有草亭,背后衬以远山。左侧平坡委迤,遂觉有千里之遥。笔墨清润,构图综合高远、深远、平远法,呈现了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理想山水。
梁楷 泼墨仙人图 纸本水墨画 48.7×2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
《泼墨仙人图》是梁楷减笔画的代表作,此画以酣畅的泼墨法,绘出仙人步履蹒跚的醉态,再以简括细笔,夸张地画出带有幽默感的沉醉神情。梁楷也成为后代画家心仪手追的大写意的楷模。但是,此所谓的“泼墨”,与今天我们所见张大千创制的“泼墨泼彩”完全不同。
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绢本设色 纵24.8厘米 横528.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局部)
《清明上河图》和张择端因宋徽宗签题而名声大震;因北宋王朝覆灭和繁华都市消失而变得神秘珍贵;因五次进宫,四次被盗而扑朔迷离;也因画作后幅金张著、明吴宽等13家题记,钤96方印以及《清河书画舫》、《庚子消夏记》、《式古堂书画记》等书著录 ,增加了传世份量,并使之成为“中华神品”和享誉世界的名画杰作。但其辗转飘零,历经劫难,所演绎的传奇故事,也折射了千百年来中国帝王之争给民众和社会生态造成的沧桑与灾难!
赵孟坚 岁寒三友图 纸本水墨 32.2×53.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集文人、士夫、画家身份於一身的赵孟坚(1199-1264或至1267)。由於经历丧国的痛楚,赵孟坚常以水墨或白描画梅、兰、水仙等,来表达他清高坚贞的品格。“岁寒三友”图亦工亦写,梅花以淡墨衬染著用细笔、浓墨所圈钩的花瓣,松针用笔尖挺劲拔,墨竹则以中锋运使,挺劲有力。松、竹、梅画法各异,笔墨清新,充满韵致,是幅极具精神的南宋小品。
从宋代开始,中国画里的花草树木,在讲究其形态之外,也多具有象徵的意涵。松、竹、梅,因为能耐寒,所以很早就在文学、艺术中,得到许多人们的青睐与赞赏。但将它们组成“三友”,并用来比况身处乱世,不变其节的忠贞之士,却已是南宋末年的事了。
宋 易元吉 猴猫图 卷绢本 31.9×57.2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传为北宋画猿名家易元吉所作,充分表现了动物互动的神态趣味。一只顽性大发的猴子突然一把抱起经过身边的小猫,另外一只吓了一跳的猫儿在闪避之际,回头对着猴子怒目吼叫,好像想要救牠的同伴。而猴子根本不管怀里的猫咪愿意不愿意,旁边的猫咪抗议不抗议,看他那歪着脑袋逍遥自在的神气样子,好像对自己这场恶作剧得意极了。图中动物的毫毛都以细线一笔一笔画成后晕染上色,营造有层次而又毛茸茸的质感。这两只小猫颈系红色丝带的打扮,和《富贵花狸》和《冬日婴戏》两画类似,应该是宋代富贵人家饲养宠物的习尚。
宋 崔白 双喜图 绢本淡设色 193.7×103.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写秋野景物,草树坡石,布置生动,而秋风飒飒竹树摇撼,山草皆靡,风势甚烈。整幅画面诗意之浓郁,有声有色,真堪称一幅“西风颂”了。而体物之精,笔势欲动,诚如黄庭坚称崔白之画为“盗造物机”,大得自然野趣,偶然着笔,巧夺天工。
元 黄公望 丹崖玉树图轴 纸本设色 101.3×43.8cm 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山峦重叠,高松杂树遍布窠石坡岸之上,梵寺仙观掩映于山石林木之中,溪流迴转,云烟缭绕,一派深远优美的意境。黄公望曾谓:“作山水者,必以董为师法,如吟诗之学杜也。”此图便是以董源、巨然创造的披麻皴手法写成,并以水墨浅绛设色。
元 倪瓒 幽涧寒松图 纸本水墨 59.7*50.4cm 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是为友人周逊学所作,并题五言诗:“秋暑多病暍,征夫怨行路。瑟瑟幽涧松,清荫满庭户。寒泉溜崖石,白云集朝暮。怀哉如金玉,周子美无度。息景以桥对,笑言思与晤。”倪瓒清高持节,一生不仕,他“白眼视俗物,清言屈时英。富贵乌足道,所思垂今名。”(《述怀诗》)不仅自己抱守出世的生活态度,而且对朋友们的入世为官也坚决反对。
此幅一为友人赠别,更是劝友人“罢”征路,“息”仕思,含有强烈的“招隐之意”。平远画溪涧幽谷,山石依次渐远,二株松树挺立于杳无人迹的涧底寒泉,意境荒寒,超然出尘,似乎暗寓着仕途的险恶和归隐的自得。构图不用常见的“一河两岸”两段式章法,但画幅上方和其大多数作品一样,留出大片空白,让观者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山石墨色清淡,笔法秀峭,渴笔侧锋作折带皴,干净利落而富于变化。松树取萧疏之态,笔力劲拔。此幅作品简淡超逸,虽未署年款,但从书法由竖长变为扁方以及名款和画风来看,当是晚年之作。
元 吴镇 渔父图 绢本墨笔 84.7×29.7cm北京故宫博物院
在中国古代,渔、樵、耕、读,常常被文人士大夫视为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并常被用作文艺作品的主题,以表达作者避世遁隐的愿望,其中尤以“渔隐”的素材最为普遍。时至元代,汉族文人仕进无门,社会地位骤降,江南士人遭遇尤甚。于是,“渔隐”就更频繁地出现在绘画作品中,其中以吴镇的《渔父图》最为典型。
吴镇善作“渔隐”题材的山水画,传世《渔父图》即有多幅,此图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幅。图中描绘江南水乡景色,平冈丛树,一渔父驾小舟逍遥于湖弯水色之间。全图墨色苍润,山石、树木、枝叶都注意到了墨色浓淡的交替运用,借以表现层次关系并突出主要物象。笔法多变,皴擦点染,均可看出作者高超的控笔能力。湖山间幽僻清寂的意境跃然纸上,给人以远离尘俗之感。吴镇的《渔父图》大都以秀劲潇洒的草书《渔父群》相配,诗、书、画相得益彰。
元 王冕 墨梅图 纸本水墨 50.9 x 31.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王冕以画梅著称,尤工墨梅。他画的梅简练洒脱,别具—格。墨梅图横向折枝墨梅,笔意简逸,枝干挺秀,穿插得势,构图清新悦目。用墨浓淡相宜,花朵的盛开、渐开、含苞都显得清润洒脱,生气盎然。其笔力挺劲,勾花创独特的顿挫方法,虽不设色,却能把梅花含笑盈枝,生动地刻划出来。不仅表现了梅花的天然神韵,而且寄寓了画家那种高标孤洁的思想感情。
王蜀宫妓图 绢本设色 纵124.7厘米横63.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为唐寅人物画中工笔重彩一路画风的代表作品,显示出他在造型、用笔、设色等方面的高超技艺。仕女体态匀称优美,削肩狭背,柳眉樱髻,额、鼻、颇施以“三白”,既吸收了张萱、周昉创造的“唐妆”仕女造型特色,又体现出明代追求清秀娟美的审美风尚。四人交错而立,平稳有序,并通过微倾的头部、略弯的立姿和攀连的手臂,形成动态的多样变化和相互的紧密联系,加强了形象的丰富性和生动感。
笔墨技巧近法杜堇,远宗唐人,衣纹作琴弦描,细劲流畅,富有弹性和质感,冠服纹饰描画尤见精工,细致入微。设色鲜明,既有浓淡、冷暖色彩的强烈对比,又有相近色泽的巧妙过渡和搭配,使整体色调丰富而又和谐,浓艳中兼具清雅。作品画风带有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
徐渭 四季花卉图 纸本墨笔 144.7×81cm 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画藤花、梅、芭蕉、牡丹、秋葵、竹、水仙、兰等花草树木,缀以大块湖石。花草皆以草法挥写,不仅体现了作者一向标榜的“不求形似求生韵”的艺术思想,并以其惯有的题画风格将胸中郁结的愤懑之气行诸诗文,以“老夫游戏墨淋漓,花草都将杂四时。莫怪画图差两笔,近来天道彀差池”之句来讽喻世事,赋予了传统花卉画以深刻的社会寓意。
赵之谦 积书岩图轴 上海博物馆藏
该作品取材于河北层山积书严的景色,崖脚下碧波荡漾,陡直的峭壁险峻无路,石崖间青松盘曲,苍翠欲滴。山腰上缀有洞窟一穴,洞内有天然横坚交错的石纹,远望状如堆积书卷的藏书库,赋予无限的生机和情趣。
清 郑燮 墨笔竹石图轴 纸本墨笔 127.6cm×57.7cm 故宫博物院
此图是郑燮赠与友人的,从题诗上看,是他临时找来一幅自藏的画作,再补题诗以赠。图中以竹之劲挺、兰之清雅、石之坚韧来比喻“饮牛四长兄”的高尚品格。兰、竹置于陡峭的岩石之间,纵横交错,天机自然,秀逸洒脱中更见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在画法上用具有力度的隶书笔法画竹,以纵逸的草书之法画兰,陡峭的岩石则以侧峰用笔简括勾勒出轮廓,略作皴染,三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岩石上的题款使画面本身倾斜的对角线构图变得平稳厚重,此外以楷书融入篆隶的“六分半”书欹正相生,清劲纵逸,亦增强了主题的内涵。
李鱓 松鹤图轴 广东省博物馆
此图墨色清奇,落笔劲健,纵横驰骋,不拘绳墨而有气势,充分体现了墨分五色的说法。两只仙鹤安然歇以松下,自有文人清趣。
清 边寿民 晴沙集影图 166.3×93.6cm 北京故宫藏
此图是边寿民画芦雁的代表作。图上仅绘芦苇丛边二雁,悠闲宁静,姿态生动自然。用笔洗练娴熟,墨色深浅把握自如,反映了画家长期与雁朝夕相对,观察入微,从而达到了“自与心会,画与神契”的意境。
任伯年 华祝三多图 西冷拍品
《华祝三多图》是任伯年已知的单件最大尺幅、最具代表性风格的作品,也是在画史的各个方面都可以作为其最高成就的巨制。1881年,时年41岁的任伯年受上海富商方仁高之托,为其70大寿做一件作品。任伯年一概松、鹤、桃、寿星这类关于祝寿的题材,选用庄子《天地》篇中的历史典故,完成了这幅《华祝三多图》。
画中描绘的是古帝尧出巡至华封古地的一个深山丛林中,华封人向尧三祝,尧三次辞谢的故事。“三多”即指多福、多寿、多子,寓意吉祥,既符合祝寿的主题,也恰当表现了任氏擅长的题材。画幅为全景式构成,将任氏的人物、花鸟融为一炉,7尺中堂的煌煌巨作,气势撼人。
清 朱耷 荷石水禽图 旅顺博物馆藏
此幅墨笔画湖石临塘,疏荷斜挂。两只水鸭或昂首仰望。或缩颈望立。意境空灵,余味无穷。荷叶画法奔放自如,墨色浓淡,富有层次。作者朱耷擅画山水、花鸟、竹木。山水师法董其昌,兼及黄公望、倪瓒,画风枯索冷寂,凄凉悲清。花鸟画极富个性,成就卓著。
石涛 对牛弹琴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画构图奇险,笔墨老到,意境突出,是石涛人物画杰作。“对牛弹琴”一词本是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但此图通过作者自题“世上琴声尽说假,不如此牛听得真”等诗句,反映出作者难遇知音,而只能寄托于“牛声一呼真妙解”,反映了作者孤独落寞的心境。
声明:本平台是用于欣赏与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不错,别忘记分享给好友,并点亮下面的【赞】和【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