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
第十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11月17日,在浙江温州举行的2024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开幕式上,第十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揭晓并举行颁奖仪式。中国生物物理学会推荐候选人葛亮,学会会员刘惠玉、纪伟、李平平、张岩、邵振华、郑健、高璞、曾文文等九位获此殊荣,让我们热烈祝贺他们!
中国青年科技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届获奖人数不超过100名。30多年来,已有约1600位青年科学家获奖。
获奖会员风采(按获奖名单顺序排列)
- 刘惠玉 -
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物理化学,胶体和界面化学,纳米材料可控制备与组装;
纳米医学,抗肿瘤纳米技术研究,高效低毒纳米光电器件与纳米制剂的构建与合成,纳米药效学研究;
纳米生物效应,纳米器件与纳米制剂的表面修饰对其体内外分布与靶器官选择的影响规律,纳米器件与纳米制剂安全性研究。
- 纪 伟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交叉科学所重点实验室课题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探索同时突破时空分辨率极限和高通量体成像的技术。致力于探索单分子检测和超分辨光电融合成像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在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的支持下从事超分辨光电融合成像的设备和技术方法的开发。
- 李平平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慢性炎症、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的分子机制;肥胖、脂肪肝、2型糖尿病及癌症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新药靶发现与鉴定及新药研发。
- 张 岩 -
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药理学系主任,系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良渚实验室冷冻电镜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创新药物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信号转导与调控的分子机制,结构导向的药物发现,信号转导膜受体的人工设计。
- 邵振华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神经生物物理分会委员。
研究方向:
GPCR受体药理学;
基于GPCR功能性信号转导机制的药物设计;
基于GPCR结构的变构药物设计和疾病干预。
- 郑 健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从事消化系统肿瘤演进的表观调控机制研究,解析RNA修饰调控肿瘤细胞染色质重塑的分子机理;揭示RNA结合蛋白在肿瘤细胞演
- 高 璞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分子生物物理分会秘书长。
研究方向:研究领域为宿主-病原相互作用,综合运用生物化学、结构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动物模型等手段,致力于揭示宿主-病原互作的分子机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新型工具的开发提供依据和思路。近年来课题组主要聚焦“宿主对异常核酸信号的免疫应答及调控”。
- 葛 亮 -
(学会推荐)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亚细胞结构功能分会副会长。
研究方向:细胞应激过程中膜的动态变化和生物学功能,目前集中解读细胞自噬过程中内膜系统的形变,以及自噬降解毒性蛋白聚集体和调节非典型分泌的分子机制。同时也致力于自噬对细胞内稳态维持以及相关重大疾病(如癌症和神经退行疾病)的研究。
- 曾文文 -
清华大学医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清华大学医学院特别研究员,2018年获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脂质代谢与生物能学分会青年科学家奖。
研究方向:致力于利用免疫学、神经生物学等最新手段,深度解析能量平衡的生理基础和病理机制,通过发现重要基因和分子节点发展靶向神经免疫重塑的保护和干预策略。同时通过研究宿主的天然免疫保护激活和抑制机理,发展基于宿主免疫的感染、炎症调控药物和保护策略。
\ | /
★
中国青年科技奖小百科
中国青年科技奖于1987年设立的,是面向全国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奖项。该奖项由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提议设立,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共同设立并组织实施,旨在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表彰奖励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中作出突出成就的青年科技人才。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官方订阅号,为BSC会员及生物物理领域专业人士服务。
投稿及授权请联系:bscoffice@bsc.org.cn。
微信号:BSC-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