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衰变的青春】匡安仁教授:机遇只会青睐有准备的人

学术   2024-10-10 20:29   上海  

源于:中华核医学分会 核医学 

题记


《永不衰变的青春》系列文化作品由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青年学组发起,旨在通过青年人对老一辈核医学知名专家进行访谈,真实、客观地叙述他们与中国核医学发展休戚相关的经历,以“口述史”形式搭建青年后辈与核医学大家之间对话的平台。通过对前辈们的个人成长史和地方学科的发展史等进行系统采集和整理,形成记录和反映中国核医学创新发展和核医学人团结奋进的历史书写,也为后辈们的成长提供参考和镜鉴。本栏目聚焦“老”“青”对话、追求“信达雅”记录,希冀以历史传承之光和文化赓续之力凝聚全国核医学人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而踔厉奋发、不懈奋斗!



访谈时间:2024年9月13日

访谈地点:河南郑州-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会场

匡安仁 ,1950出生,四川隆昌人。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1982年2月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获得医学学士学位;1987年7月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核医学专业,获得医学硕士学位。1994-1996加拿大McMaster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为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在这一领域作为课题负责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8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JNM 3篇、RADIOLOGY 1篇、J Clin Endocrinol Metab1篇。获部省级科技成果奖11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

主编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核医学》第一版、第二版;作为副主编或编委参与10多部5年制、7年制、8年制和研究生教材编写。作为编委参与2010版及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编写。《核医学诊疗指南》常务副主编,《核医学操作规范》副主编。

历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核医学杂志第八届编委会总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第十届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第一届、第二届副会长;四川省医学会核医学专委会第四届、第五届主任委员;四川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荣获首届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卓越贡献奖;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核医学医师终身成就奖;“华西终身教授”荣誉称号。

青春寄语

亲爱的核医学年轻的朋友们:大家好!

核医学是我们一生从事的事业,我们通过核医学实现人生的价值,所以我们热爱核医学,并始终对核医学保持高涨的激情。

核医学是一个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领域,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因此,我们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充实自己。无论是在专业领域还是在个人修养上,都应“学无止境”。

作为核医学工作者,我们的目标是实现精准医疗,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更加精准的诊疗方案。我希望你们能够将这一理念深植于心,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诊疗水平,为患者带来福音。

希望你们能够勇于创新,不断在科研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同时,也要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将科研成果真正惠及患者。

    作为核医学人我们勤奋努力,作为核医学人我们骄傲自豪,我们要将自己全部的心身都投入到发展核医学的事业中。


访谈集萃


问:您的成长经历中最想与青年朋友分享的经验是什么?

匡安仁教授:机遇只会青睐有准备的人

我是1966年初中毕业的,当时已经坐在考场参加中考,然而考试开始时间过了好久,都没动静。后来,老师来宣布考试暂停,回家等候通知,这一等就是十多年。在这期间,我经历了“上山下乡”,后来顶替退休的母亲,在印刷厂做了将近7年的印刷厂工人。

那个时候,我只对读书和锻炼身体感兴趣。我的父亲是一名土木工程师,受他的熏陶,培养了我对知识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在那个艰苦的时年代,我始终坚持学习。1967年,父亲给我借到一套高中的“数、理、化”课本,我就全部自学了一遍,之后不断复习,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1977年恢复高考,因为前期不断地学习积累,已经离开课堂11年的我,第一次高考就以非常好的成绩顺利考上了大学,直接从初中生变成了大学生。在那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如同大多数青年人一样,我也希望能够在现代化建设伟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父亲是学土木建筑的,所以我高考的第一志愿填报的是理工科。然而,冥冥之中,似乎命运特有安排,我被泸州医学院录取了。


1978年在泸州医学院参加军训合影(最后一排右五为匡安仁教授)

1982年泸州医学院毕业照(最后一排左三为匡安仁教授)

问:您为什么选择了核医学专业?

安仁教授:钻研热爱是我最大的幸福

这个问题我感觉是不好回答。当时在医学系读本科的时候,我对核医学还不是很了解,只是在物理诊断学中简单提及了同位素,也没有更深入的学习。1984年考研究生,我报考了华西医医科大学的内分泌专业。那年内分泌专业一共只有三个人上线,也许是因为年龄偏大的缘故,我没有被内分泌专业录取,然后就阴差阳错的转到了核医学专业。

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是全国著名核医学专家谭天秩教授,他主要从事受体显像研究。那时我对放射受体显像也很感兴趣,确定研究方向之后,我就夜以继日地去查索引,一篇文章用什么主题词去查,查出来之后再去找杂志,找下来然后还要抄卡片。经过反复筛选,我发现当时还没有关于心肌M受体显像的相关文章,至少我没有看到,我就把这个选做自己研究的方向。然后与一位药学院的教授合作交流,一起设计出使用同位素标记探针的方法。很幸运,我们的项目一投就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资助额有3万块钱,在当时已经非常多了。就这样,在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的第三年,我就幸运地得到了人生第一项课题资助,得以在我热爱的核医学研究道路上更深入地进行钻研。

研究生论文答辩会

答辩委员、导师、学生合影(后排右二为匡安仁教授)

1987研究生毕业匡安仁(左)与导师谭天秩教授(右)合影

1987年研究生毕业合影(最后一排右五为匡安仁教授)

第一个课题得到资助后,我的科研兴趣就更高了,基于研究中的发现,我紧接着就提交了第二份课题申请书。我利用所有的业余时间论证课题,包括春节休假那几天也都是在撰写修改标书。这两份国家自然基金标书在当时都是手写的,现在想来那时反复修改论证,还是非常艰辛的过程,但乐在其中。第二份申请书投的是肿瘤学,也是幸运地一投就中。

第一份手写的国自然标书

    就这样,在硕士毕业后的5年时间里,我先后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3项科技成果奖。也就在那时,华西医科大学为鼓励年轻人进步,特别设立职称晋升“擂台”,使优秀青年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提前破格晋升高级职称。1992年,我通过参加“打擂”,提前破格晋升副教授,品尝到了努力付出的收获。后来,我又得到了赴加拿大McMaster大学进一步深造学习的机会,临床和科研得到了更大幅度的提升。在我的不断坚持和努力下,先后总共获得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匡安仁作为访问学者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学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通知

尽管本科和研究生专业都不是自己所选的第一志愿,但在核医学这一神奇的领域,在后来的学习、工作中,我深深地迷了进去,把从事核医学变成最大的乐趣。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人一辈子能有多少个二十年,一辈子能认认真真干好一件事、能干成一件事就很不得了。

问:您在青年时期遇到最难的事情是什么?是如何克服的?

安仁教:走出舒适区才有更大收获

    80年代初期,华西医院核医学科地方很小、非常局限,有一台东芝伽马相机及几台扫描机,放射免疫分析仪,肾图仪,甲吸仪。当时核医学科没有正规的门诊和病房,来检查治疗的病人也较少。80年代中期,建成约3900m2核医学科,开设了核素治疗病区并引进了ECT,学科有了很大发展。2005年,那时候科室新建了核素治疗病房,我作为科室主任,坚决要求病房管理和病案质量与内外科病区接轨,坚决要求科室门诊参与到医院大门诊运行管理。当时,这项举措引起了很大争议,有人怕门诊和收治量不够、怕病历管理无法达标。事实证明,当时的决策是正确的。因此,我认为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要对学科的长远发展负责,不能被一时的困难吓倒。

匡安仁教授带领医师团队查房(左一为匡安仁教授)

  在1997-2008担任四川大学核医学教研室和华西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期间,我作为四川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二级专业的牵头专家,经过非常艰辛的努力,依靠前期积累的科研成果优势,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部),是这个专业全国四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唯一由核医学牵头的单位。

2018年匡安仁被授予“华西终身教授”(从右到左:李为民院长、匡安仁教授、魏于全院士、张伟书记)

    我在学会工作中也投入了很多心血,解决了很多棘手的问题。临床实践中,我深深感到我们的发展必须与其他专业、国际同行开展更深入的交流协作。2007年6月,作为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的主任委员,我与同事们一道,联合内分泌学会和普外学会针对“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癌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及如何正确认识医源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召开了跨专业的大连会议。以临床面临的热点问题为切入点,进行学科之间的沟通交流、形成共识,促进学科之间的合作。多学科联合发布指南共识,具有更高的权威性,促进内分泌系统疾病核素治疗的发展。我们成功举办了20届“放射性核素治疗”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培养了一大批核素治疗人才,推动和促进了我国核素治疗事业的规范化发展。

2007年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内分泌分会和普外分会在大连召开甲状腺疾病诊治多学科会议

2007年6月,我们应美国核医学学会(SNM)的邀请,组团访问美国核医学学会(SNM)并参加第54届美国核医学年会。双方就学术交流、青年人才的培养、中华核医学杂志与JNM合作、学会机构管理运行,与临床学科的沟通与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沟通交流。双方商定建立SNM中国基金,用于资助中国青年核医学工作者赴美学习进修,并定期举办联合学术会议,为中国核医学的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2007年6月,中华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匡安仁带团访问美国核医学会-中华核医学会与美国核医学会领导合影(前排右二为匡安仁教授)

2007年6月在第54届美国核医学年会设立CSNM和中华核医学杂志展台

匡教授与访谈青委合影

本期访谈及参编人员:

刘斌(右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青年学组委员)

康飞(右二,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青年学组副组长)

覃春霞(左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青年学组副组长)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核医学科杨治平医师亦对本文做出贡献

zhang

核医学微信公共平台

主办: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

科普与信息传媒工作委员会信息传媒组

目前 54000+ 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2024年第215期|总第1470


编   辑 :代   薇

责   编 :余   飞   

主   审 :丁   虹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

科普与信息传媒工作委员会信息传媒组

组   长:丁  虹  

副组长:余  飞、李春林、黄青清、林端瑜

相关链接:
1、【永不衰变的青春-创刊号】张永学教授:把学习当成一个业余爱好
2、【永不衰变的青春】李亚明教授:勤勉耕耘,挚爱驱动的热忱
3、【永不衰变的青春】马寄晓教授:做事先做人
4、【永不衰变的青春】蒋宁一教授:脚踏实地守初心,兢兢业业做奉献

5、【永不衰变的青春】黄钢教授:勤勉耕耘铸辉煌,执着追求绘华章


《中国核医学医师》微信公众号

主办单位




编审:李春林

关注人数:40000+人


总第3132期

2024年10月10日

关注中国核医学医师
依法行医、依法维权
欢迎转发、欢迎转载


欢迎关注

《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官方网》

http://www.caonmp.com/


声明:

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微信公众号立场。

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



中国核医学医师
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隶属于中国医师协会,是中国核医学医师的行业组织。利用这个平台传播有关核医学医师协会的活动;宣传有关核医学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依法行医事宜;宣传核医学的技术与辐射防护知识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