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诈的根源找到了

财富   2025-01-25 20:23   上海  
前两天有个小新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说的是B站有个程序员滥用职权,让某用户在使用B站网页端观看视频时,点击任何视频,页面都会被替换为空白页,并不断弹出红色文字“你的账号已被封禁”。

这事情表面上看是B站员工滥用职权,打击报复一个他讨厌的up主。

但是你仔细想想,这个员工为什么可以接触到up的后台信息,并且实施精准的打击报复?

换一句话说,他可以打击报复张三,同样就可以打击报复李四,那么所有的用户信息和资料对于这些有权限的员工来说,几乎都是透明的。

那么他再动一点歪心思,把这些信息拿出去牟利也不是不可能。

而这些个人信息基本上都是精准的信息,特别是对于B站这种平台。

可能有些人还不知道,你在注册B站的时候,它还会让你做一份考卷,上面有各种对于二次元的问题,如果你真的把这些问题答完了,那么后台对你的人物刻画实际上已经极度精确。

你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可能会在哪方面消费,消费等级是什么样的,等等。

如此精准的信息,卖给电诈集团,1毛钱一条,不过分吧?

所以说电诈的核心并不在于在什么缅北,泰国,迪拜搞诈骗的那些人,而是我国的各种个人隐私泄露的太容易,太彻底。

过去电诈可能还是广撒网,筛客户的传统模式,现在有了这些平台的帮助,精准人物画像时刻给到,然后针对你的喜好和个人信息,量身定制故事和说辞,你就说你上不上套。

前段时间我闲来无事,去几家4S店逛逛,看看有没有看得上的车,然后留了一些联系方式。

好嘛,没过多久,什么二手车平台,汽车金融贷款都打我电话了,我就觉得很莫名其妙,明明没有主动接触过这些信息,他们为啥有我的联系方式。

想来想去,就是某个或某些4S店的问题。

所以我现在在外面给个人信息已经非常谨慎了,甚至到了敏感的地步,先编一个艺名,比如七叔,然后再用一个备用的电话号码给到对方。

这还是垃圾广告,如果真的碰上诈骗也完全有可能。

垃圾广告或者电诈团伙之所以可以源源不断地拿到精准的个人信息,就是因为有大量的不会被追究任何法律责任的泄露导致。

而相关方面对于这些个人信息的泄露却非常漠视,从不追究,也不立法,只有当缅北,泰国一些事情发酵以后,才弘扬所谓的大国之威。

这倒是让我想到一个笑话。

有一个大汉围着一坨屎打苍蝇,打得虎虎生威,旁边人不断拍手叫好。有个小男孩问,你为啥不把这坨屎移开呢,这样就不用打苍蝇了呀。大汉大怒,大家看的就是打苍蝇,没有屎怎么打苍蝇呢?

当然,这个笑话适用于各个领域,大家可以对号入座。

而且更让人感到憋屈和不解的地方在于,我们喊着网络实名制多少年了,手机号码实名,网络注册信息实名,连IP都要公布,恨不得把你整个人扒干净,你才有资格说话。

好嘛,大家一起赤膊赤屁股上网倒也没问题,但偏偏有一小搓人给你拍照片,然后还把你的照片拿出去公开售卖。

然后这些人居然是没有任何惩罚的,也就是说,它们要的只是方便自己管理,对于信息的保护,需要更多投入人力物力的事情,那是一概不做的。

这种不作为,就让人感到非常愤怒。

前不久那个演员王星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如果当初介绍他去拍片的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以后这样的事情还会反反复复地发生。

王星叫是运气好被救出来了,但是园区里其他中国人,用他的话说起码还有50个人,命运肯定是悲惨的,但是这些人是如何被骗到园区的,这不是比把园区给扫平了更值得深究么?

所以现在电信诈骗如此猖獗,并且屡禁不止,让人们提高防骗意识当然很重要,但这永远只是术,用战术的勤奋来掩盖战略的失败是永远没有好结果的。

最重要的还是让那些泄露个人信息的个人和单位承担法律后果,并且要从重从严处理,如果只是罚酒三杯装装样子,实际上就是在鼓励电信诈骗。

比如银行员工泄露个人信息,银行必须连带重罚,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在个人隐私漫天飞的现状。

还是那句话,不能总是把普通人的违法成本调高,对于那些既得利益者却听之任之。

我是七叔,一个亏了钱,又爬起来的男人
这个人,有点风趣,也有点骚气

七叔东山再起
此人的文章角度刁钻,剖析深刻,吹牛逼的时候直接把他的观点搬出来就行了,随时让你成为社交最靓的崽。关注他,绝对错不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