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灶台上跃动着的淡蓝色天然气火焰,今年82岁的哈萨克族老人六十八义乐了,“肉快煮熟了,奶茶熬好了,我们一家三代25口人的聚餐就要开始了……”
2月4日,是春节长假的最后一天,虽然还没到“诺鲁孜节”(哈萨克族人的开春节),但对六十八义老人和他的老伴马秀兰来说,儿女们即将重返工作岗位,这顿晚餐同样具有特殊的迎春意义。
在六十八义老人的记忆中,25年前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通上了来自柴达木盆地的天然气,成为甘肃省第一个用上天然气的少数民族县,这件大事他始终记忆犹新。
“当时县里很热闹,大家都在讲哈萨克族人好福气,‘神火’到了自己家里,以后再也不用捡柴火、烧牛粪了,我们感谢石油工人,更感谢党和政府!”六十八义老人说:“如今我家搬到了民族新村别墅区,5个儿子和2个女儿带着他们的家人围在我们身边,多亏烧着干净安全的天然气,房子温暖干净,团圆饭也做得省心省时省力。”
时间回溯至1999年7月1日,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78周年,中国石油青海油田(简称“青海油田”)在阿克塞县建成投产了一座配气站,并配备可年输送450万立方米天然气的城区管网,配气站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设计年输气能力3500万立方米,主要担负将“涩北-南八仙-敦煌”天然气管道的天然气供给阿克塞县新县城保温锅炉和居民用户的配供气工作。
阿克塞县通了天然气,“点燃”了哈萨克族人的幸福生活,从此这里的居民告别传统烧柴烧牛粪做饭取暖的方式,用上了安全、经济的天然气,对此居住在阿克塞县金山小区的75岁老人杨培昊感触颇深。
“我曾在阿尔金山和当金山脚下的阿克塞县博罗转井镇老县城当了十几年供热公司炉工,当时的工作环境很差,到处都是煤灰,上班满身灰尘。供热公司从老县城搬迁到红柳湾镇新县城后,就在1999年的那个冬天,我烧上了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供热锅炉,从此以后值班干干净净不说,就连养在工房里的盆栽和绿植都显得格外鲜艳可人了。”杨培昊老人说。
说起通了天然气带给阿克塞县的好处,哈萨克族妇女古丽巴合提特别兴奋,她说“青海石油人给我们帮了大忙,县城越来越干净整洁,环保工作越来越好。我家5口人,每月用30立方米左右的天然气,花钱不多,生活质量芝麻开花节节高。”
2009年和2011年,这里先后新建和改造升级了工业用气供给流程和配气站自动化备用流程,从此阿克塞县的天然气供给更趋稳定科学。2018年6月,青海油田将阿克塞县配供气资产及其相关工作移交当地县政府,由政府引进的汇通天然气有限公司从油田管道处(后更名为输油气公司)敦煌配气总站接手了向阿克塞县工业、居民用户供给天然气的工作。
“经营供给清洁能源天然气的业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汇通天然气有限公司总经理白艳红介绍,“截至2024年12月底,阿克塞县有天然气用户约4600户(其中商户330户),加气站1座(年加气机动车12400余辆),年累计用气量达330万立方米。今年春节期间,我们加强与青海油田输油气公司敦煌配气总站等天然气上游单位的合作,全力确保天然气供应充足,每日供气量相比平常多出1万立方米。”
“阿克塞县通上天然气后,既改变了县域燃料结构,保护了环境,更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还谱写出一曲曲企地友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华彩乐章……”在阿克塞县人大常委会工作的哈萨克族干部马合苏提说。
(来源:青海日报 通讯员:李凌波)
— 推荐阅读 —
—如果喜欢,快分享到朋友圈吧—
监制:谢涛
责编: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