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完东京塔后,差不多快一点了,朋友说想吃拉面,应该也是看了小红书的推荐,于是就找了家叫“鬼金棒”的拉面店。在日本那么多年,我确实是第一次这样排队只为了吃个拉面。队伍排到了马路对面,等了一个小时才等到。日本这些拉面店都挺会营销的,不像国内先取号再等,而是先去买单付款了才能去排队等,中途等的不耐烦了,但是想到已经花了钱买了单,基本上只能勉强继续在那等着了。但凡有一点人气的拉面店都会排队,我发现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店铺都太小了,能同时坐十几个人的拉面店都算是大了,不排队才怪。我想再好吃的拉面又能有多好吃呢?倒也不见得,我以前读书也在拉面店打过工,可以说做一碗拉面没有任何技巧和难度,就是半成品的加工。你唯一要做的就是掸面,有点像做热干面。汤底是煮好的,其它配料都是程序化的直接往里面加。所以不管谁做,味道都是差不多的。不同店的最大区别就是汤底不同,其次就是有的店叉烧是片状、有的店叉烧是一大块。
我点的人气第1的,真的不推荐,一块大肉就吃饱了,太腻了吃的。人气第3的倒比较适合我的口味,价格也比较合适,重口味的可以选择多辣多麻。
回国前一晚,去了新宿这家每天路过的店。每天也是有很多人排队,点了一份蘸面。吃完也就还行吧,各家拉面在价格上基本上是差不多的。我又发现一个问题,我上面提到的这两家拉面店,只要你搜小红书,就一定能看到很多推荐的,标题无一例外都是类似这种“在日本吃过最好吃的拉面”、“来东京只吃这一家的拉面”。也就是说路上你看到的很多店,只要门口有人排队的,小红书上就一定会有很多人在发。很多人安利推荐的店,仅仅只是因为自己去过那家,自己觉得还行,仅仅只是去过一次产生的某个结论,这个结论并不来源于他对很多家店的对比,其实是很不负责的,但是没办法,人就是为了流量什么话都可以去说。
就好比日本的交通卡,国内很多人只知道一个“西瓜卡”,因为都是各种人在推,各种人在种草,也是各种跟风的结果。
我以前在名古屋的时候用的icoca,现在用的pasmo,也从来没有用过suica,当然这不能代表suica卡就不好用,只是我的个人偏好,但其实都是大差不差的交通卡。
比如看到抖音和小红书上很多人发自动贩卖机上的这个苹果味饮料,文案都是“喝过最好喝的苹果味饮料”、“日本自动贩卖机我只喝这个”。那天我带着好奇试了下,就还好吧,国内苹果味的饮料也差不多了。而且这个只是加了20%果汁和饮料,也不是纯果汁。
以前我在自动贩卖机上买饮料的次数也数得清,就是很少。因为价格上自动贩卖机比便利店的贵,便利店的东西又比超市的贵,所以去便利店买的也少,日常基本都是在超市买东西。
再比如711的这个牛奶布丁,说是全日本最好吃的布丁,说来惭愧,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个。
刷到有些人的抖音“下飞机第一件事就是直奔便利店”,我确实理解不了,便利店的东西都能当宝。真的,一个个像没喝过什么没吃过什么一样。
前天抖音上刷到有网友吐槽又是被小红书骗的一天,你看那些标题和内容什么的就真的很夸张,就是平平无奇的东西在小红书都能给你吹出花。
看看这些种草帖子的数据就觉得很可怕,因为就是会有很多人依赖上小红书找东西。一些人推荐的景点景区各种p图修图加美化就算了,说实话很多种草的帖子就是收钱办事。我在小红书上也接过化妆品的软广,这东西就像直播带货那些,要想赚佣金就得把货卖出去,货能不能卖出去就看你能不能讲得天花乱坠,至于实际这个产品怎么样,配料安不安全,主播又怎么会在意。
看了评论区,我才知道原来它有个新名字叫“小骗书”。以前我去一个地方,习惯于上“大众点评”,后面发现那些数据水分太大,店家花钱就能刷分,可参考性越来越低。虽说平台赚钱是应该的,但也不应该为了赚钱连基本的底线都不要了。拿米其林餐厅来说,如果只是花钱就能选上,那米其林店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和意义。以前觉得日本女生吃东西很夸张,吃什么都是“おいしい”(很好吃)、都是很满足的样子,现在很多平台的样子就跟日本女生吃东西的状态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