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行”全媒体大型主题采访团近日沿渭河顺流而下,走进陕西省宝鸡市,入青铜之乡,观周礼之邦,触摸周秦风韵,探寻文明之源。
宝鸡,古称陈仓、雍州,位于关中平原的西端,与天水毗邻,渭河贯穿全境,有着八千多年文明史和2770余年的建城史,也是周礼之乡、中国青铜器之乡。
在这里,诞生了周、秦两个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据史料记载,周人、秦人先祖沿渭河流域东移,从甘肃天水、陇南迁至宝鸡境内休养生息、壮大势力,最终都实现了建立王朝的梦想。
作为周秦王朝的肇始之地,历史留给了宝鸡大量的青铜重器。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时指出:“我国青铜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
蒙蒙细雨中,坐落在宝鸡石鼓山上的青铜器博物院更添一份厚重、静谧。气势恢宏的青铜器博物院,不光是1500多件青铜器的“住所”,还收藏着最早的“中国”。
走进博物院展厅,造型各异、铸造精美的鼎、壶、尊、簋等青铜器,让人目不暇接;厚重铭文与繁复纹饰更是令人惊叹,一件件文物如同一部部“青铜史书”,静静地诉说着周秦文化的源远流长,展示着泱泱中华灿烂辉煌的文明密码。
当镇馆之宝何尊出现时,大家的目光立即被深深吸引。
“大家请看,这件何尊是我院的镇馆之宝。何尊器型上圆下方,体现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我们‘中国’两字在这里找到了源头……”随着讲解员的娓娓道来,周礼文化的画卷徐徐展开。
讲解员介绍,何尊中的“中国”指的是周王朝疆域内的中心地区。“宅兹中国”即意为迁居到国家的中央地区以便于治理天下。
历经3000多年,“中国”一词早已突破了地理概念,上升为民族与文化认同的高度,达到文化与政治,以及心理认知的高度统一。“中国”已经成为了每一个中华儿女自信、自豪的源头。
“发源于渭源鸟鼠山的渭河,经定西、天水流入宝鸡,贯穿整个关中平原,它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周秦文化,也留下了不可计数的青铜宝器。藏礼于器,以器述史,这些青铜器记载了周王朝大量的政治、经济、历史、军事等方面的信息,是我们了解周王朝重要的历史资料。”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副研究员李郁宏介绍,作为“青铜器之乡”,自汉代以来的2000多年里,宝鸡出土的青铜器数以万计,以其数量之巨、精品之多、铭文之重均居全国之首,享誉世界。
记者了解到,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自2010年9月落成开放后,就成为了解周秦青铜文化的打卡地。目前收藏文物48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就有3000多件,包括著名的何尊、伯格卣、秦公镈、秦公钟等上百件一级文物。
作为周秦文化的发祥地,宝鸡不仅演绎出了青铜时代的鼎盛繁荣,更是孕育了光耀华夏的礼乐文化。
宝鸡岐山,是周公制礼作乐之地,也是礼乐文化发源之地。周公在此制礼作乐,奠定了中国礼仪之邦的美称,其核心思想影响了中华文明三千年,形成了后世儒家思想的大框架,堪称“儒家之源”和“诸子之师”。
采访团成员来到岐山周公庙,追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历史渊源。
位于岐山县凤凰山南麓的周公庙就是为纪念周公旦而修建的专祠。周公庙坐北朝南,总面积62万平方米,是宝鸡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现存明清以来古建筑31座。
得知我们从定西渭源出发,沿渭河流域进行采访,岐山周公庙管理处副主任、周文化学者刘剑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发源于陕西岐山的周文化,与渭河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周人经过几次迁移,来到渭河北岸的岐山脚下——周原扎根、落脚生息。《诗经·大雅·绵》开篇中记载,‘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周原膴膴,堇荼如饴……’从此宝鸡地区成为周人的龙兴之地。终于在周武王时,奉天之讨,伐纣灭商,建立起绵延八百年之久的周王朝。”
依托周公庙厚重的历史文化,近年来岐山县深挖文化魅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建设了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的周文化景区。景区内,“天子驾六”、“明堂”、礼乐广场、何尊广场等景点,将三千年前周代都城建筑风格、民生景象和自然风光再次还原。
一路上,导游向记者介绍,景区将历史古迹参观、文化创新展示、亲子休闲游乐、演义互动娱乐、特色餐饮体验完美地融为一体,让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体验周天子和王公贵族的日常生活。
……
新天水记者:杨璟 孙镇
编审 :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