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信息工程学院科研团队:携手奋进,再创新高,共绘科研新蓝图

文摘   2025-01-06 16:00   天津  

   2024年2月22日,信息工程学院科研团队正式成立,标志着学院科研工作迈入新篇章。该团队专注于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智能计算与机器人技术等前沿领域的研究。成立之初,团队便确立了明确目标:搭建一个专业化的学术讨论和学习平台,鼓励成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相互学习借鉴。通过合作与讨论,团队致力于共同探索新的理论、技术和应用,推动信息工程学院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取得了多项重要突破,为学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了实现科研团队的既定目标,团队在2024年全年成功组织了四次主题明确、内容丰富的学术讲座。第一次讲座以“构建高效的教师科研团队:策略与实践探索”为主题,重点讨论了科研计划,期刊类型,课题类型和课题成果,并强调了立题依据的重要性。通过这次讲座,团队成员不仅加深了对科研团队建设的理解,还明确了各自在团队中的角色和职责,为后续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次讲座“高效科研:从论文撰写到科研习惯的全面解析”则从具体操作层面出发,帮助团队成员提升论文撰写能力和科研习惯。讲座中,详细介绍了论文结构、写作技巧、文献管理等内容,并分享了如何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以提高科研效率。第三次讲座“人工智能与社会科学的融合:探索前沿研究与实践”聚焦跨学科研究,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潜力。通过这次讲座,团队成员开阔了视野,了解了当前的前沿研究方向,并激发了进一步探索的兴趣。第四次讲座“申请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验与体会”则结合实际案例,分享了项目申请的成功经验和注意事项。详细讲解了项目申报的流程、项目申请书关键要点和常见问题,为团队成员在未来申请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这四次讲座不仅丰富了团队成员的学术知识,还有效提升了大家的科研能力和项目申请经验。

   在科研成果方面,在 2024 年取得了显著成绩,团队共发表学术论文 10 篇,其中包含 1 篇 SCI 期刊论文、1 篇 EI 期刊论文、 3 篇 EI 会议论文和 5 篇英文普刊论文。这些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充分彰显了团队成员研究的深厚积累和合作精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团队成员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力实现了质的飞跃。侯相茹教授受邀担任国外期刊《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PriMera Scientific Engineering》的编委和2025 年国际会议《202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Control Systems》程序委员会委员,赵佳华教授受邀担任 2025 年国际会议《2025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mputing and Robotics》和《2025 6th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Image Processing, Electronics and Computers》的程序委员会委员,这是省内民办高校在国际学术界的历史性突破。这些荣誉的获得,不仅彰显了团队成员在学术界的认可度和专业影响力,更为信息工程学院的科研工作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空间,有助于引入国际前沿的科研理念和技术,促进学院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展望2025年,团队将继续秉持合作、创新、求实的核心精神,聚焦前沿科技,优化科研管理与协作机制,强化团队建设和跨学科合作,力争在更高层次的学术平台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团队将积极申请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提升项目执行效率和研究深度,同时鼓励团队成员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高质量论文,增强学术影响力。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信息工程学院的发展和学校整体科研水平的提升做出更大贡献。




点击回顾精彩往期

v


信工种梦篇丨你好,这里是龙外信息工程系,你想要的都在这里


带你了解真正的计算机专业!

教师撰稿 | 李晓峰

学生编辑 | 何国庆

指导教师 | 李雪莹 李汉梁

主审 | 李雪莹

出品 :信息工程系新闻中心

官方抖音 /微博: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信息工程系



龙外信息工程系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信息工程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