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石河子】办为民好事 续军垦荣光

政务   2024-12-17 19:39   新疆  


办为民好事 续军垦荣光
——记“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民政局

“戈壁明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一座由军人选址、军人设计、军人建设的城市,自诞生就带有红色基因。70年来,根植于这片热土上的民政人传承军垦人矢志不渝、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坚持办惠民实事、办暖心好事,让这座城市更有民生温度。不久前,第八师石河子市民政局被评为“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

打造民政文化“兵团红”

北一路、北二路、南一路、南二路……石河子市的一些道路以东西南北部队编号的方式向四周扩散,部分小区也采用军营编号的方式命名,一号小区、二号小区……编号依次递增。

这些地名反映出鲜明的军垦文化特征。比如“下野地”,当时部队进驻这里时正值冬季,茫茫戈壁滩一片荒凉,连基本的地名都没有,因此,部队基于这片荒野之地的不同方位,将野地下方称作“下野地”,此外,还有上野地、东野地、北野地等。

经过几代军垦战士的奋斗,虽然当时的野地如今已变成团场的小城镇,但这些地名被保留了下来。

“保留这些地名,就是为了铭记老军垦人在这里栉风沐雨、艰苦奋斗搞建设的光辉岁月。”第八师石河子市民政局局长彭力说。

铭记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今年,在兵团成立70周年之际,石河子市举办了两场大型集体婚礼,邀请金婚夫妇参加颁证仪式,分享他们几十年家庭生活幸福美满的秘诀,传承老一辈的优良家风。

“孩子们,我跟老伴刚结婚时,只有新婚夜才能住在一起,第二天就得各回宿舍,那时候我们也闹别扭,但当生病卧床时,送药喂饭的,还是我的老伴,就这样,我们相互支持走到今天。握着她的手,我就能站得稳、立得住。” 现场,相伴60年的张树林夫妇的讲述质朴而深情,感动了很多人。

作为兵团首批婚俗文化改革试点城市,石河子市民政局立足军垦文化特色,建设兵团文化广场、兵团博物馆、兵团家风馆等以兵团文化为主题的各类场所,形成具有兵团特色的风俗文化景观。

彭力表示,作为军垦城市,石河子市将持续把军垦文化同民政文化有机融合,探索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民政文化新路子。

畅通供需对接“连心桥”

家住老街街道六社区的张玉刚、宋艳夫妻二人均患有听力语言一级残疾,宋艳虽有退休金,但收入微薄,靠捡废品补贴家用。工作人员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张玉刚符合“单人户保”救助条件,但他之前对政策不了解,未提出相关申请。工作人员随即与夫妻俩所在社区联系,并帮助张玉刚提交申请。第二个月,张玉刚便领到了低保金和残疾人补贴。

石河子市提升包片包栋包户网格化服务水平,充分发挥“铁脚板摸排”作用。

一天,新城街道十四社区接到居民李某的求助电话,网格员随即入户了解情况。原来,李某与妻子蒲某年过八旬,均为退休职工,他们的孩子今年40岁,是精神二级残疾。“我和老伴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也不好,一旦去世了,孩子没有生活来源,谁来照顾?”这是老两口最大的心事。

街道通过研判,认为老两口的孩子符合按照“单人户”纳入低保的条件,便帮着提出了申请。

“孩子有政府托底,今后有了依靠,我们心里也踏实了。”李某和蒲某高兴地说。

石河子市依托“街道+社区+楼栋长+网格员”链条,及时了解群众急难愁盼,主动为他们办好事、解难事、办实事。一些独居老人的子女甚至把家门钥匙也给网格员备一把,方便网格员及时处理紧急情况。

建设“一老一小”“军垦家”

“一老一小”代表着这座军垦城市的过往和未来,也是石河子市民政人一如既往的关切。

在逐渐完善机构、社区居家养老的同时,石河子市更加着眼于让老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石河子老年大学为老年人发挥余热提供了一方好去处。

让老年人教老年人,是老年大学的一大特点,这里没有年轻的专业团队,而是请一些退休教师来教其他老人舞蹈、音乐、书法、绘画等,这部分专业力量又催生了各种各样的群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余热未尽献,老骥不偷闲。从学校退休的校长们还组织成立了一个“老校长工作室”,将学校所想的事、学生所需的事、家长所急的事作为工作室着力破解的关键事,多次前往当地多所学校调研,尽己所能帮助青少年开拓眼界,提升德育水平。

老校长们经常到学校开设讲座,把几十年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在校教师。还积极与街道社区的老年协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交流,围绕青少年心理干预、家庭对青少年的培养等话题举办座谈会,有时还会直接参与个案辅导。

今年盛夏时节,石河子市儿童福利院举办了一场夏季游园会,78名孩子聚在一起,带来了一场充满纯真童趣的精彩表演,孩子们也在欢声笑语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快乐。

“开门办院”是石河子市儿童福利院一直坚持的理念,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让专业社工力量承接福利院社工部,定期由社会组织与社区共同组织,将院外的孤儿、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接到院内体验基础设施服务,参加康教等诸多活动。同时,福利院的老师们也会走出去,定期前往部分街道、团场,为那里的孩子们传授丰富多彩的知识。中国社会报记者 张晶晶 见习记者 杨淘夷

来源:中国社会报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石河子零距离


编辑:李亚楠

编审:焦亚峰  刘伟

欢迎来稿,投稿邮箱:shzrmtzx@163.com

石河子零距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219906 介绍石河子,我最全面;说明石河子,我最深刻;解读石河子,我最权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