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楼组
巨鹿居民区的幸福公寓位于长乐路366弄,建于20世纪20年代末。在推进楼组建设过程中,居民区以楼组为单元深化居民自治,推动建设社区邻里共同体。邻里互助楼、墨笔留痕楼、最美家庭楼、党员先锋榜样楼,巨鹿居民区因地制宜,从楼组实际情况出发,挖掘楼组特色,探索实践以“楼组、志愿、贤达”为关键词的群众自治,实现基层治理从“零距离”到“凝聚力”的提升。特色“零距离楼组”在这里处处“开花”,让幸福就在老百姓的“家门口”。
“邻里互助楼”,幸福公寓1-8号,是老公寓的沿街楼组,这里租户多为附近商铺店员和企业职员,外来人口众多。居委干部在走访沟通了解到,部分租户已在上海生活多年,有的甚至在此结婚生子,对社区有深厚情感,他们已经融入这里,成了幸福公寓的一分子,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共建美好家园。社区是家的港湾,邻里是情的纽带。小邵夫妇在社区生活近十年,他们主动清扫消防通道、晒台,加入为老服务队,疫情期间更为老人买菜、配药、送物资;新上海人小刘夫妇则投身社区物资保供和秩序维护;外卖小哥刘明也常陪独居老人就医、散步,老人的海外子女发来表扬信,感激志愿者们的爱心,赞扬“邻里亲情,社区爱心守护”的氛围。
作为社区一员,无论是附近商铺的咖啡师、超市经营者,还是各单位的老板,都积极参与到社区的建设中来,成为文化建设、环境美化的重要力量。他们出钱出力,为社区敬老节准备糕点,为孤老庆祝生日,为困难家庭准备年夜饭,相聚在爱的传递站,绘就温暖人心的画面。商铺员工还踊跃参与献血,让爱与奉献在社区生根发芽。最近,楼里的热心人又策划利用楼道公共空间便民服务,既方便居民,又让家中闲余物资发挥作用。楼道窗台、拐角盆栽,更添生机。这里,邻里互助,携手前行,一家亲的氛围温情满满。
“墨迹留痕楼”,幸福公寓9-16号。这里的楼道,是连接家的纽带,承载着社区建设的过往,也讲述着居民和社区的故事。
走入楼道,墙面上记忆留痕。3楼的陈老先生,年轻时是音乐达人,退休后常参与社区活动,楼道里的“记忆”墙保留着他当年的风采。4楼的马老师热爱旅行,常与老友相约游历四方,归来后总爱分享旅行见闻。1楼的陈小姐,是社区里的公益明星,她热心环保、关爱老人,为居民送去温暖。
楼道墙上的守则,是居民们共同制定的行为规范,它见证了社区从无序到有序,从陌生到熟识的转变,是居民共治共享的智慧结晶。在这里,志愿服务成为常态,社区建设人人参与,小区风貌日新月异,那些美好瞬间都被。楼组不仅连接着家与家,更连接着心与心,居民的参与和付出让社区充满温情与活力。
“最美家庭楼”,幸福公寓17-24号。在这里,“孝”“俭”“育”“善”四字家风熠熠生辉,引领着楼组建设的精神传承。
在楼组家庭中,尊老爱幼、孝顺为先的钟阿姨一家,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了尊老敬老的典范;勤俭持家、珍惜资源的管阿姨,不仅自己厉行节约,更带动社区形成节俭新风尚;黄阿姨家庭则以家风清正、育人有术著称,夫妻和睦,注重孩子品德培养,营造了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而陈叔叔一家,“善”达四方,积极服务社区,视邻里为亲人,传递着社区的温暖与真情。
家训立心间,家风代代传。这些家庭的故事,讲述着家风家训的力量。源自平凡,却蕴含着不凡的精神财富。尊老、勤俭、清正、善良……这些美德成了社区楼组建设中的精神支撑。居民从身边的家庭榜样中汲取力量,将家风家训发扬传承,共同书写楼组建设的美好篇章。
“党员先锋榜样楼”,幸福公寓25-32号。楼组被赋予“党员先锋榜样楼”的光荣称号源于一位老党员,卞月娥老人。离休后的她依然忙碌,身兼多职,为居民、老年事业和和谐社会奉献。她兢兢业业为群众办事,从动迁纠纷到旧区改造,从阴沟堵塞到路灯不亮,哪里有麻烦,她总能迅速响应,最短时间解决。老人还默默资助困难家庭孩子上学,自己却生活俭朴。卞老师的幸福在于付出,充实在于忙碌,她如灯塔般引领后人。女婿黄先生,也是老党员,航天科技人员,退休后仍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为青少年普及航天知识。他们一家,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奉献与责任,成为了社区的楷模。
身边的社区党员是先锋模范,他们以身作则,关心邻里,总在困难时伸出援手。如今,党员先锋榜样楼还是社区学习阵地,常组织讲座、分享会,提升党员政治素养。党员们践行初心,激励着楼组居民积极向上、勇于奉献,共建精神家园。
“零距离楼组”是“零距离家园工程”建设的重要一环,是深化推进基层治理的有力抓手。楼组作为社区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居民需求与社区服务之间的桥梁。“零距离楼组”的建设,以党建为支点,以楼组为杠杆,撬动自治力量,打造出各具特色、富有人情味的楼组生活,呈现出了“人人参与、人人出力、人人共享”的社区新风尚。
供稿 | 社会工作办、巨鹿居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