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知乎周瑞/星球数据派,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大学数据!
来源:网络消息
相关阅读(直接点击链接即可阅读):
中国学历内卷真相:00后大学人口比例达34%,文凭加速贬值但985坚挺
中国式学历军备竞赛:1949-2022年本硕博报考与录取人数全网独家数据分析
硕士博士满街走,本科不如狗?博士培养能力清华、北大竟然不敌这所偏远名校!
随着各大高校陆续拉开新学期的序幕,网络上关于各大学开学盛况的讨论也愈发热烈。其中,同济大学的一组迎新数据尤为引人注目,尤其是在新生第一课的会议现场,PPT上展示的一系列就业数据,让众多网友纷纷投来好奇与羡慕的目光。数据显示,同济大学的就业供需比高达1:30,本科生人均招聘季可获得12个offer,研究生更是人均17个offer,毕业5年内薪酬竞争力在同类高校中排名第一,全球就业能力全国前十。这些数据无疑为同济大学贴上了“就业明星”的标签,那么,同济大学的就业率究竟有多高?同济大学的学生真的好就业吗?让我们通过同济大学公布的《2023年就业报告》来深入剖析。
同济大学,作为我国的985强校,在全国高校综合排名中稳居第17名,其强大的学术实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毕业生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同济大学的优势学科集中在建筑、土木、交通运输等传统工科领域,这些专业在国内外都具有极高的声誉和影响力。正是这些优势学科的存在,使得同济大学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拥有了极高的竞争力。
从《2023年就业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同济大学本科毕业生共计4346人,男女比例约为1.73:1,男生人数相对较多,这一现象在工科类大学中较为普遍。在毕业生去向方面,本科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高达92.54%。未落实毕业去向的毕业生中,大部分选择了考研或考公,继续深造或追求更稳定的职业发展。而在所有落实去向的毕业生中,升学人数最多,达到了2004人,占比近半。其次是派遣就业1102人和出国602人,这一数据反映出同济大学毕业生在升学和就业方面的多元化选择。
整体上看,同济大学的就业率高达93%,这一数据在国内高校中堪称佼佼者。同时,同济大学的升学率也相对较高,达到了49%左右,出国率也在14%,显示出同济大学毕业生在学术追求和国际视野方面的强烈意愿。在应届生薪资方面,同济大学的毕业生平均薪资达到了7900元,远超过全国大学生的平均薪资水平,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同济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高价值。
在就业单位方面,同济大学毕业生同样表现出色。从大厂录取人数来看,华为录取了81人,阿里巴巴录取了73人,国家电网录取了33人,百度、拼多多各录取了25人,美团录取了22人,字节跳动录取了21人。这些数字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更体现了同济大学毕业生在科技、互联网、能源等行业的广泛认可和高度竞争力。
除了就业方面的突出表现外,同济大学的保研人数也在逐年上升。尤其是其王牌专业土木工程,保研人数最多,占到了总数量的12%以上。其次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保研比例在11.13%左右,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保研比例也在6.33%左右。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同济大学在保研方面的优势,更体现了其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深厚的学术底蕴。
回到同济大学迎新环节公布的这一系列数据,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数据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充分的事实依据和数据支撑。在就业竞争愈发严峻的当下,同济大学毕业生能够展现出如此强大的竞争力,离不开学校对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重视。同济大学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得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能够脱颖而出。
此外,同济大学还积极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同时,学校还定期举办招聘会、职业规划讲座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还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质量。
综上所述,同济大学在迎新环节公布的这一系列数据并非夸大其词,而是真实反映了同济大学在就业方面的强大竞争力。同济大学的毕业生不仅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还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上能够游刃有余、脱颖而出。因此,对于即将步入大学校园的新生来说,选择同济大学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在这里,你将接受到优质的教育和培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防止走失,请关注以下公众号,并加上星标,我们持续输出更多更精彩的排名数据,敬请保持关注!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各校新闻及网络公开数据,由星球数据派(微信公众号:PlanetData118)整理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星球数据派关注一切与大学排名相关的数据,旨在促进数据和信息的互联互通,建有各类交流群,欢迎感兴趣的读者有针对性地加入各群。
首先添加下方微信,再在微信中回复数字即可加入粉丝群进行交流。
回复1,进入教育数据爱好者校友群(985、211在校生或校友社区)
回复2,进入教育数据爱好者社会群(社会各界关注教育数据的人士)
回复3,进入2025年高考家长考生群(仅限25年家长及考生)
回复4,进入2026年高考家长考生群(仅限26年家长及考生)
回复5,进入生涯规划、志愿填报从业者群(仅限业内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