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线~山沟里代号厂的前世今生~141~宁夏篇~国营清河机械厂

文摘   历史   2024-09-21 11:59   北京  
这是一家归属于五机部的单位,不是地方军工范围。
该厂经历坎坷,后来又划归地方,还是重新发一篇吧。
解析695厂
这是当年大战备时期的项目之一,固原地区一共布局设点5家单位。
应该是1969年11月,规划建设。该厂的工程代号是695。
为什么叫695,意思是固原地区5个工程项目的第5家。
现在闹明白啦吧695不=1969年5月。
【网上对695描述基本上都有错误,甚至官号也跟着抄错误】。
1970年6月,开工建设,选址在固原县城东部。

1976年10月1日,正式建成,开始试生产。
代号国营5233厂,红卫机械厂。
1977年12月,正式投产。
最初生产纲领是反坦克枪榴弹,后来改62火箭弹。
该厂由524厂迁建而成,主体人员来自吉林、沈阳、山东等地。

国营清河机械厂
1980年8月,更名为国营清河机械厂
厂区占地约1100亩,有职工近2000人,是当地最大机械工业企业。
1980年后,进入军转民时期(投产即面临失业)。
搞过机制砖,生产过洗衣粉,火炉,火柴,农具,防盗门,保险柜。
1984年,曾经引进铝合金型材生产线。
分出去职工130多人,组建银川铝型材厂,生产铝合金门窗等产品
百合牌自行车
1981年,该厂在宁夏本地生产自行车项目中胜出。
轻工产品3转1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自行车当时就是大项目啦。

总计投入资金400万,上马自行车生产线。设计产能10万辆/年。
自治区和五机部分别投资了90万和150万,该厂自筹160万。
清河厂的自行车商标是百合牌,以军工质量和上好钢材(锰钢)造就。



1983年,该厂自行车生产被五机部列入了亏损计划。

一辆百合的生产成本是177.72元,而售价135元,卖一辆亏损42元。

经历质量改进的坎坷之后,曾经是红极一时的地方名车。

1986年,因成本倒挂,自行车停产。据说前后总产量有10万辆之多。

与首钢的短暂婚姻

据说在80年代前期,也曾经谋划调迁出山。
先后与吉、鲁、川等老家省份有过接洽,也考虑过河北,江苏,宁夏。
搬迁需要钱,当时上报的搬迁预算是3000万。具体迁哪看优惠条件。
曾经与烟台,江苏吴江几乎联姻成功,甚至在吴江都看好了地。
宁夏本地有意让5233厂并入西北轴承。
1988年6月20日,划归首钢,改名首钢清河机械厂。转产冷拔钢丝。
1991年,在永宁建立民品基地,占地200亩,机修和工具车间迁入。


1992年,5233厂军品停产。由于无生产任务,组织870多名职工劳务输出的形式集体到首钢工作。留下来的3、400人靠搞承揽零星加工勉强度日,每月仅能拿到300元多元的生活费,就这点钱,还拖欠长达22个月之久。

1993年,因持续亏损,职工开始下岗。

这段日子是5233厂最穷困的岁月,职工为了生存,捡菜叶、拾破烂。每年因无法及时医治,小病拖成大病死亡的有20人左右。

1988~1996年,先后换了7任厂长。先后上马过可控硅电焊机,镀锌铁丝,稀土灯管,电子开关,防盗门等9个,都没成功。

1999年,与首钢分割,再次独立。

当年去首钢务工的那批人,这次又集体进入再就业中心。

【据说首钢为搬迁、住房、恢复生产等善后工作拨付了约8000万】。

调迁

厂区地处地震断裂带上,地层是湿陷性黄土,地基下陷问题严重。
全厂95%的厂房建筑都出现了裂缝,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因隶属关系变更,没有列入75,85三线脱险调迁规划。
1998年1月,列入95三线脱险调迁规划。
1999年9月6日,与德国阿姆斯工程设备公司签约,上马浓缩蔬菜汁。
据说这是全国第一个蔬菜浓缩果汁项目,用当地的胡萝卜做果汁饮料,包括浓缩汁和饮料汁,号称高档产品,年产4000吨,投资2850万。
1999年11月29日,重新划归宁夏地方管理。
调迁事宜,再次上报,计划整体迁永宁开发区(距离银川5公里)。
2002年2月28日,经科工委批准,建设年产1万吨葡萄酒的生产项目
2002年4月11日,与张裕在山东签订了合作协议,总投资近2亿元。
【这2个项目,没查到下文。。。。。。。】。
2004年,区里市里开始对5233厂进行改制。
2006年9月,永宁的家属区竣工,占地62亩。
2005年5月,改制,破产,原址拍卖拆除。
这个时候,清河厂已经负债累累,拖欠贷款,社保8350万多。
2006年12月,清河厂674户职工迁入永宁。
破产后的清河厂与宁夏伊品食品合作建设有2.5万吨赖氨酸项目。
2016年7月15日,清河厂营业执照吊销。

江月万里波
追忆三线建设的历史,实事求是,不给历史开美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