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艺术论坛 | 刘曦林:齐白石研究拾遗(八则)之三、之四

文摘   文化   2024-07-22 09:30   北京  

作者简介
刘曦林,中国美术馆研究部原主任,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原副主任。现为中国画学会创会常务理事,《美术》编委,北京市文史馆资深馆员,中国美协蒋兆和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艺术顾问、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顾问等。


三、万里乡心有路通

齐白石有一句诗曰 “万里乡心有路通”。这路,是道路,更是心路,向以“写意”、“写心”为美学特征的中国书画便是这心路的载体。笔者在《齐白石论》一文中谈过,齐白石的本质是老农民,“齐白石的本质论,即其自我论,齐白石的变法论,亦即变意论,或者说齐白石的本质的表现是其 ‘衰年变法'的深刻底蕴。”

齐白石对变法过程中如何在变换造型、笔墨、色彩之时,将他法变为我法,也同时把他意变为我意而十分苦恼。此间,他十分思念家乡,那乡心又因客久加深,巧妙地成为齐白石变法的通路,成为他一生成功的通路。

《蘑菇竹笋》 齐白石 1941年 

167.7×42.7cm  纸本水墨 设色

1921年,齐白石画有《蔬香图扇》(北京画院藏),绘白菜、冬笋、蝈蝈,署罢“齐璜”之后,又题道:“辛酉五入都门,每画此图却思故乡风味。” 此画已有自家情思,复吸收赵之谦、吴昌硕等简笔重彩画法,二者合一,渐次成熟。

齐白石思乡及将家乡风物、童年生活入画,且已形成自家风格者,馆藏作品有许多例证:《倭瓜》题:“今日得家书,心中喜乐,挑镫画此幅”,那瓜蔓缠绕墨叶、红瓜,似是梦魂牵系。《竹笋麻雀·杂画册八开之三》,巧画一雀立于冬笋,题道:“星塘老屋何日重居”。

《芙蓉草虾》  齐白石  1920年 

144.6×38.8cm  纸本水墨  设色

居京师不久以家乡风物作《芙蓉小虾》,题词曰:“余丁巳以来尝居京师,借山馆外芙蓉花开四度,惟去年得见残花,恐今秋又不得见,画此自观。” 画中,花与虾有互望之致,白石又望这花与虾,情自在画中。

晚年画《玉簪蜻蜓》,画毕却感慨曰:“八砚楼头远别人,齐白石客居京华廿又九年矣。

92岁画《牵牛花》,墨蔓红花,以狂草笔致挥洒藤蔓,艳红花朵、花苞有上扬势,极富表情。款识曰:“予借山于晓霞山之西,大岩之东,岩之牵牛常有花大如斗。予九十二岁时,一日翻旧簏,得予少时手本,九十二始用之。

《农耕图》  齐白石  1952年 

70×53cm  纸本水墨 设色

92岁画《农耕图》题:“齐白石九十二岁尚客京华白石铁屋”,似是歌颂农民主题,却是自称 “负锄人” 的老人客久思乡对父辈劳作辛苦的追怀。

其余乡心未直接见于题记者比比皆是,如《蘑菇竹笋》,那勾填的冬笋,墨绘的蘑菇,仿佛活蹦乱跳地活跃着生命;《筠篮新笋》加一镢头,镢头和冬笋不仅“沾露”,还有意黏着红泥,又多一层生活气息;又如《溪水小桥》中母子猪过河状,屡画不厌的《稻草鸡雀》.….乡物、乡心、乡思源源不断地赋予他灵感,又岂是仅仅 “变法” 可概言的呵。


四、望风怀想有梨花

人愈老而愈念旧,一般称陷入回忆为衰老之征,但对艺术家尤其对齐白石来讲,忆昔念旧往往是这个老情种成就其事业的通路之一。齐白石85岁自画《衰年泥爪图册》十四开,皆水墨简笔花鸟蔬果,其中第十四开《梨》仅三笔即绘就,却言情深深,其款识为:
老萍亲种黎(梨)树于借山馆,味甘如蜜,重约廿又四两。戊、己二年避乱北窜,不独不知黎(梨)味,而且孤(辜)负黎(梨)花。戊午后三年庚申正月初八日画,再后廿六年乙酉自临。白石。


《梨》  齐白石  1945年 

24.9×33.8 cm  纸本水墨

款识中言“戊、己二年避乱北窜”,指戊午(1918年-按:是年齐白石全年在湖南。老人所记有误)、己未(1919年)两度赴北京;庚申(1920年)正月初八曾画一《梨》,此《梨》不知尚在否,只见到此年所作《花果画册》,题有 “老萍亲种梨树于借山,味甘如蜜,重约斤许。戊、己二年避乱远窜,不独不知梨味,而且孤(辜)负梨花。” 与馆藏《梨》同一情怀。

《秋梨细腰蜂》 齐白石  

13.5×19cm    水墨纸本
钤印:木人、齐大
题识:
(一)此白石四十后之作。白石与雪个同肝胆,不学而似。此天地鬼神能洞鉴者,后世有聪明人,必谓白石非妄语。九十一岁为橐也记。

(二)三百石印富翁

今所见胡橐曾藏《秋梨和细腰蜂》,齐白石91岁时跋曰:“此白石四十岁后之作”。北京画院藏《梨图》与馆藏之《梨》同为1945年85岁时重绘。《梨图》题道:“予四十岁后在借山馆后亲手接梨树卅余株,每接时必呼椰芭携刀锯,数年来得七十余株,此时其树犹存否不得知,哭椰芭久不存矣。” 此画还钤有白文印 “百树梨花主人”,其余尚有“梨花小院”、“梨花小院思君”印,题画有“梨花小院怀人”句。
他在自传中记述57岁即1919年离乡三上北京时说:“当时正值春雨连绵,借山馆前的梨花,开得正盛,我的一腔别离之情,好像雨中梨花,也在替人落泪。”可见梨花带雨之景语已深为齐翁情语。此图钤 “望风怀想” 印,正是齐白石的思维方式。
《柳丝牛影》  齐白石  1920年 
81.5×24.4cm  纸本水墨
齐白石少年时代牧牛、砍柴,后学木工,虽喜画,并不能有意留心生活与艺术之关系。但他触物动情,并有所思,后来善于将自然信息转换为艺术信息,少时生活作为自然信息库源源不断地为他提供创作构想、创作契机,小虾、小鱼、青蛙、柴笆之类物事入画均非偶然,真乃少年无心插柳,老来柳自成行。平生一画再画的《柳丝牛影》之杰构款署“阿芝”小名,正是返老还童之童心、童趣。
《松鸠》 齐白石 1946年 
137.3×34.2cm   纸本水墨  设色
86岁所绘《松鸠》,画一鸠于松树高端孵卵,题词道:“予少小时于星塘屋外尝见鸠伏(覆)卵,过去事忽忽八十年矣。八十六老人白石。” 虽将“伏”字改为“覆”字,似非“覆巢无完卵"之喻,实意在感思母恩,是老人对人生之感悟。
《教子图》  齐白石  1935年 
136.8×33.4cm  纸本水墨
由此反观72岁时为门人罗祥止所画《教子图》之长题,言及祥止怪母严往事,“且言且泣,求余画忆母图以纪母恩。余亦有感焉,图成,并题二绝句。”绝句其二曰:“当年却怪非慈母,今日方知泣忆亲。我亦爷娘千载逝,因君图画更伤心。” 齐白石对此画颇投入,与少小时所见鸠孵卵情景当有联系。
少小时所经之事,亲种梨树与梨花之情缘,老年治“悔乌堂”印,“怀乡追远之念” “与日俱增”(《自传》语)之情,涵养了齐白石的人文关怀精神,更使其艺术内美为之升华,此正齐白石之可爱乃至伟大之处。

本文节选自《齐白石研究》

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
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由齐白石大师之子齐良迟、嫡孙齐展仪于1985年成立。是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的民间社团组织。通过对齐白石艺术的研究、讲座、交流、展览及与书画相关的社会公益活动,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