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辉先生《漫谈齐白石的艺术》讲座侧记

文摘   文化   2024-06-16 19:58   北京  

2024年6月15日上午,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特邀艺术史学博士、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北京画院美术馆和齐白石纪念馆首任馆长尚辉先生在北京老舍茶馆为会员们开展了一场题为《漫谈齐白石的艺术》的精彩讲座。

尚辉老师从白石老人的传统绘画基础切入,重点围绕山水画展开,又从草虫、花鸟、人物几方面分别阐述了白石老人的艺术特征和形成方法。作为最早关注并研究齐白石山水画的学者,他的视角独特深刻,讲解深入浅出,会员们听得津津有味,受益匪浅。

山水画与《芥子园画谱》

尚辉老师直言,白石老人没有上过高等美术学府,是在民间接受了传统的中国文化教育。自1889年拜胡沁园和陈少番为师学习诗文绘画后,逐渐脱离了木工生活,最初靠绘制肖像画养家。从临摹开始,白石老人同步学习书法、诗文,经、史、哲。这种师徒传授和不间断的自我教育是行之有效的中国画学习方法。

尚辉老师说,齐白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大师和他对诗学的追求和文学积淀是有关系的。

《芥子园画谱》  北京画院藏

临摹芥子园画谱是白石老人最早的山水画功课。在拜潭溥为师后,学的是晚清四王山水的余绪,他的山水师承不出芥子园画谱和四王笔墨。

尚辉老师以画于1894年的《龙山七子图》为例,讲述白石老人初期的山水画特点,笔墨构图传统,枯笔皴擦缺乏生气。不画当地的真实风貌,只表达传统中国画的心中之境。

齐白石《龙山七子图》轴 纸本 1894年

六出六归对真山水的体验与记写

尚辉老师继续讲到,通过六出六归白石老人把芥子园画谱中的山水和现实场景进行了对照。在第三次游历广西时,他激动得说:“画山水,到了广西,才算是开了眼界了!” 感受到桂林山水的不同,他开始默识心记,把真山真水的感受和经验融进了画里。

随后, 尚辉老师展示了北京画院收藏的白石老人多幅六出六归时画的山水草图,并说这些草图不是对景写生,可说是墨迹稿。因为白石老人是以游走的方式观察真山水,对山水的各个角度了然于胸,然后默画,使笔墨线条的表现力更加达意。

齐白石  《桂林为郭五造稿》 托片

纸本   墨笔  34cm ×41cm 

1905年  北京画院藏
采石矶前面(《寄园日记》第15页) 
12cm×21cm  1909年  北京画院藏
采石矶侧面(《寄园日记》第19页)  
12cm×21cm  1909年  北京画院藏

1909年,六出六归的粤东之行后,白石老人留下了《寄园日记》让我们追寻他游览的踪迹。

讲到这里,尚辉老师又以《借山图册》和《石门二十四景》为例,分析了白石山水画的三个艺术特征。一是画有所本,二是别开生面,三是简洁练达。

齐白石   借山图之十九《柳岸茅舍》
镜芯  纸本  设色  
29.5cm×48 cm  1910年  北京画院藏
钤印:木人(朱文)

尚辉老师边分析画面构图,边解析出白石老人的典型山水画风格——在平铺中形成结构关系。重勾少皴,线条硬朗。画面要么以勾皴为主,要么以水墨晕染为主,无论哪种方法都见笔见墨。他把传统笔墨,现代视觉和真实感受融为一体,他的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重要节点。

齐白石   《石门卧云图》(石门二十四景之一) 

册页  纸本设色  34×45cm  1910年  辽宁省博物馆藏

尚辉老师特别提到,今天的中国画写生好像和真山水接近了,但一味求真的同时,也远离了诗中的山水,笔墨之中的山水,中国画最基本的精神失掉了。

齐白石 《蛙声十里出山泉》 1951年

变法与海派画学

接着,尚辉老师从白石老人定居北京谈到了京派绘画 。白石老人的变法主要是引入了海派的用笔方法。尚辉老师用赵之谦、吴昌硕、陈师曾,陈半丁,王梦白的画举例,展示了他们之间的联系和用笔体系。以书入画、以印入画是齐白石与海派画学的息脉相通之处,但在研摹何种碑学上也显示出他与赵之谦、吴昌硕的差异,由此也成就了各自鲜明独特的笔墨个性。

尚辉老师谈到隶书是刻在石上的,铿锵有力用笔慢,但是草书快,用慢的方法写草书,把金石笔法灌进去的过程,是很奇妙的。齐白石的大写意,是靠慢速画出来的,特别厚重,所以我们今天说大写意潦草,实际上对大写意的精神并不那么了解。

齐白石  《丛菊》

纸本设色 136×33.5 cm 无年款

齐白石从研习吴昌硕金石大写意而开始的变法不是单纯模仿,而是更深层面地将金石大写意画学理念融进自己多年积累的笔墨体认中,从而脱胎换骨,成就自家风貌。

用写意的方法画草虫

1909年前后7、8年间,白石老人在湘潭潜心创作了一批工笔草虫,在尚辉老师主办的北京画院美术馆的首个齐白石草虫展里,我们可以用放大镜看到,白石老人的草虫都是写意笔法,草虫翅膀上的层次不是渲染出的,是笔墨飞白写出的。他画得重拙老辣又细致入微,不仅画出了草虫振翅飞动的样子,甚至画出了腿上的细毛。

齐白石  《草虫》 局部

花鸟画的突破

随即尚辉老师展示数张白石老人的花鸟画与古人对比,从而比对出他的花鸟画没有表达传统文人画的隐逸和孤高之气,而是表达了一种自然的亲情关系,或者说是来自一个乡间的农民对自然生活的感受。

齐白石 《灵芝与天牛》
纸本设色 34cm x 27cm 1949年

尚辉老师说齐白石的画不是哪一个方面的突破,而是多方面的突破,他的画一半是自然主义一半是对田园的歌颂。这种田园情怀是以前的花鸟画家很少表现的。作为20世纪的中国画大师,很少有人能够和他抗衡,他太全面了。

人物画的突破

尚辉老师接着讲道,白石老人的人物创作是贯穿一生不间断的,人物形象以传统勾线为主,变法之处在于引入了金石笔法,随即以梅花,虾图为例讲述变法过程中的源流和独到之处。

 齐白石  《却饮图》

无年款 26×32cm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尚辉老师感慨到,在20世纪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的进程里,在今天这个人与自然与其他生物疏离的关系中,幸亏有齐白石这样从文人到自然情趣转化的画家,他从田野里生成的诗意画面是前所未有的。人民艺术家的定位是准确的。

齐白石 《农具图》纸本设色   1949年

最后,籍着会员的提问,尚辉老师答道,我们向白石老人学习的是全面的文化修养和全面的中国书画功底,创新精神不是口号是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

转瞬两个小时的讲座过去了,会员们还沉浸在精彩的讲述中意犹未尽,感谢尚辉老师的辛勤付出和研究会的精心组织。期待再度感受到这样丰富深度的闻道体验。



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

李辰


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
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由齐白石大师之子齐良迟、嫡孙齐展仪于1985年成立。是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的民间社团组织。通过对齐白石艺术的研究、讲座、交流、展览及与书画相关的社会公益活动,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