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向塘镇机务段地区航拍图
今天,向塘这个名字在赣抚平原上如雷贯耳,家喻户晓。作为江西省最大的建制镇,向塘镇拥有江南最大的货运编组站 - 向西编组站,下辖20个行政村、12个社区,人口达到18.3万,综合实力在全国千强镇中名列前茅。但在1940年以前,向塘却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只有几户人家,默默无闻。备注:据2023年10月20日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全国千强镇发展报告》。向塘镇在此前的排名中稳步上升,从之前的812位,到253位,再到228位,最终在2023年的评选中达到了219位,实现了连续几年的排名提升,并再次蝉联江西省第一,同时挺进了全国中部乡镇的十六强。昔日南昌城里到处看得到“向塘板鸭”、“向塘酱鸭”、“向塘土鸡”、“向塘年糕”,但是在1940年以前,“向塘”却是无人知晓,“名不见经传”。向塘只是一个小小的村落,没有几户人家。民国初年,南昌县分设五乡,向塘村隶属于“南昌县南乡沙潭区”。根据《南昌县地名志》记载,向塘村在元代有向氏居住,后有陈、刘、熊等姓迁入,又称向塘山、向炉山。沙潭,曾是商周时期的历史遗址,南昌市第一任市长张定璠就出自沙潭油炸头张家。民国元年(1912年)初,向塘镇属于南乡的沙潭区、新村区、中州镇,后来属于六区。1949年后,向塘镇仍然属于六区。1955年3月,沙潭区的名字被更改。1958年9月,设立了超英公社。1959年2月,称为向塘公社。1961年5月,恢复了向塘区的名称。到了1968年10月,原向塘区属的沙潭、浃溪、浃北3公社及向塘镇合并为县属的向塘公社。
1967年马井山遗址地区卫星图
“向塘马井遗址”与国内著名的“良渚文化遗址”“河姆渡文化遗址”处于同一时期
京九铁路通车,向塘火车站庆祝京九铁路全线分流
民国26年(1937年)9月,浙赣铁路全线通车,全长1008公里,连接杭州与株洲。建设初期,铁路的规划者们经过勘察,决定将铁路枢纽和大型火车站建在向塘。这个决定,如同天降馅饼,谁也没有料到确实有“牛肉的、香葱的、油lie lie的大馅饼”就掉在向塘村。浙赣铁路要通过这里,而且还要连通九江,就选定在这个不知名的小村落,从而彻底改变了向塘的命运。
影响向塘历史深远的浙赣铁路各段修建时间当时,车站虽然还没有兴建,但是因为这里隶属于“南昌县沙潭区”,所以已经命名为“沙潭站”。村里有几个富豪,很想使村庄“暂露头角”“扬名立万”,“光宗耀祖”,于是对负责建设车站的领导,既有大鱼大肉的吃喝,又有黄金白银的赠与。百般讨好,无所不用其极。“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车站落成之日,“向塘站”三个大字赫然面世。很多人认为“不可思议”,也“无可奈何花落去”,“空悲切”而已。
向塘火车站落成投入运营初期
向塘机场候机联检大楼改扩建工程启用典礼现场
随着铁路的建设,而且这里也是浙赣线和向九线的交汇处,向塘迅速成为了全国铁路货运客运的重要枢纽。不久后,中正机场(建国后改名向塘机场)也在此建立,向塘的名字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名声大振、闻名遐迩。1955年3月,南昌县将“沙潭区”更名为“向塘区”。有好事者“一言以蔽之”:名扬万里,富豪巧拉领导下水;鸠占鹊巢,“向塘”硬夺“沙潭”上位。
上海民航有关民航江西局专版报道
今天,人们只知“向塘”,有谁还记得当年的“沙潭”、以及它所属的尚谌乡、敷林乡、河头乡、浃溪乡、峨峰乡、梁渡乡、剑霞乡、沙潭镇、万舍镇、新村镇、璜溪镇呢?其中多少历史故事从此淹没?以“尚谌”为例:唐代有“尚”“谌”两姓结拜兄弟,在此开店,人称“尚谌店”,延续至明代,南起“南店”,北至“横岗”,有商号200余家,号称“七里长街”。#谌氏族谱 (康熙与乾隆年间),今尚谌店乃古上谌市由历史演变而得名,东汉时原名黄河陂。根据谌氏族谱记载:谌氏始祖大节公在周平王时因为伐戎有功,被封为谯阳侯,赐姓为谌,从此天下开始有了谌姓,距今约2800余年。
南昌向塘国际陆港新城
向塘的故事,是一段被铁路唤醒的古镇传奇。它告诉我们,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每一个小小的转折点,都可能成为改变命运的关键。向塘,这个名字,将永远镌刻在赣抚平原的历史上。让我们记住向塘,这个因铁路而生,因历史而名的小镇。它的故事,是醒世恒言,也是我们共同的记忆。
引用原文:黎传绪,原标题:《南昌俚(黎)语·闲聊南昌地名(十一)》江西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语言文字研究所所长、地方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江西省省情教育专家、江西省高等院校名师、江西省教育厅国培计划语文学科专家组首席专家、江西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首席专家、江西省语言文字工作专家小组成员、南昌市地名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数十年来致力于古代汉语、中华传统文化和南昌地方文化的教学和研究。其学术成果在我省文化界及全国语言文字界颇具影响。
原创图文,向塘有个号经授权发布,欢迎转发,谢绝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