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采购年货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准备环节。超市、集市热闹非凡,各类食品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然而,在这一片繁华背后,却隐藏着一些食品安全隐患。有些食物,看似诱人,实则暗藏玄机,就连超市老板都坦言:“我自己都不敢吃!”
首当其冲的是那些包装精美却“名不副实”的果脯蜜饯。原本色泽暗淡的青梅,被染成了鲜艳欲滴的翠绿色;口感酸涩的杏子,裹上一层厚厚的糖衣,吃起来甜腻异常。长期食用这类果脯蜜饯,不仅无法摄取到水果应有的营养,还会让身体摄入过多有害化学物质,危害健康。其二,要警惕那些“注水”严重的冷冻肉类。过年期间,肉类是餐桌上的常客,购买冷冻肉品既方便又实惠。但部分不良商家为谋取暴利,给冷冻肉注水。这些注水肉看似饱满、分量足,实则水分含量过高,营养成分流失严重。更糟糕的是,注水过程极易引入细菌、微生物,解冻后,肉质变得松散、无弹性,还伴有异味,烹饪后口感极差,而且食用后可能引发肠胃不适,影响家人健康。辨别注水肉并非难事,正常猪肉色泽淡红或鲜红,切面稍湿但不粘手;注水肉则颜色淡白,切面潮湿有明显水珠渗出,按压时可见血水渗出。其三,远离“三无”散装坚果。黄曲霉素是坚果发霉后极易产生的强致癌物质,哪怕只是微量摄入,日积月累也会给身体带来巨大风险。购买坚果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有完整包装标识的产品,确保吃得放心。其四,别被那些“徒有其表”的低价巧克力迷惑。巧克力是老少皆宜的甜蜜年货,可市场上有些廉价巧克力,打着“进口”“纯可可”旗号,实则是用代可可脂冒充。代可可脂是一种人工合成硬脂,含有反式脂肪酸,它虽能模拟出巧克力的口感,却无法带来纯正的风味与营养。长期食用含反式脂肪酸的巧克力,会增加血液黏稠度,提高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可能影响儿童大脑发育。真正的优质巧克力,成分表中可可脂应排在首位,口感醇厚、丝滑,一尝便知真伪。其五,小心“化工”腌制的酱腌菜。酱腌菜爽口开胃,是年夜饭餐桌上解腻的好帮手。然而,一些不法商贩为缩短腌制周期、降低成本,采用工业用盐、对氨基苯磺酸等化工原料腌制蔬菜。工业用盐含有大量亚硝酸盐,人体摄入后,亚硝酸盐会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导致人体缺氧,出现头晕、恶心等中毒症状。正常腌制的酱腌菜,颜色自然、风味纯正;而用化工原料腌制的,色泽过于鲜亮,味道刺鼻,购买时需格外留意。其六,慎购“山寨”品牌的饮料。春节期间,家中饮料储备必不可少。但市面上部分“山寨”饮料,模仿知名品牌包装,乍一看难辨真假。它们打着擦边球,以低价吸引消费者,实则在成分上偷工减料。这些饮料通常糖分超标,而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严重匮乏,饮用后不仅不能解渴补充营养,还可能因摄入过多糖分引发肥胖、糖尿病等问题。仔细查看品牌标识、配料表,不贪图便宜,就能避免买到这类“坑人”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