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铸魂育新人——河北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扎实推进教育强省建设
体娱
2024-11-07 18:36
河北
威县一中航模社团学生正在进行航模训练。(河北日报资料片)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河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扎实推进教育强省建设的新征程上不断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据了解,一中滨河校区共设置30个初中班、90个高中班,可容纳6000名学生;雅郡校区设置了72个小学班、24个初中班,规模可达4400人。这意味着,石家庄将有一万多名学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省在改善中小学和幼儿园办学条件上不断发力。持续扩充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2018年以来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943所,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1.87%,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9.62%,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6.1%,分别高出国家“十四五”末规划目标1.87个百分点、4.62个百分点、6.1个百分点。连续3年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提质工程,新建、改扩建公办学校1031所,增加学位86.46万个;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1%,高出国家“十四五”末规划目标2.1个百分点。不断增加普通高中学位供给,新增普通高中111所,达到818所,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6.12%,高出国家“十四五”末规划目标4.12个百分点。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20万以上人口“县县有特教学校”,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7.5%,高出国家“十四五”末规划目标0.5个百分点。补齐教育短板,促进优质均衡,不仅要改善办学条件,更要提升师资水平。今年秋季开学,河北师范大学公费师范毕业生高自营、贺思源成为威县第一中学的新教师,和他们一起入职的还有12名教师。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我省不断加强在校师范生培养和选拔力度,并组织实施好优师计划、特岗计划等,全省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矛盾有了明显改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仅要规范教师入口管理,还要强化在职教师培训轮岗,推动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持续强化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推动构建骨干教师——特级教师——燕赵名师——教育家型教师专业发展梯次;坚持国培做示范、市培抓重点、区县保全员、校本重教研四级联动培训,积极对接京津优质基础教育资源,2018年以来,先后组织1000余名骨干校长、教师赴京津跟岗学习。我省还坚持问题导向,从“小切口”入手,提升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持续巩固“双减”成果,深入实施课后服务提质增效工程,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制定义务教育阶段12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得到有效调控。推进“教育入学一件事”平台建设,开展阳光招生专项行动,坚决整治提前招生、超计划招生、违规跨区域招生等违规行为。坚持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将符合条件的困难学生全部纳入资助范围,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所有学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9月23日,由石家庄铁道大学与河北建投集团联合承接的省科技厅2023年首批“揭榜挂帅”项目——国内首套兆瓦级液态空气储能电站,实现首次并网发电,并顺利通过了核心发电循环项目验证。近年来,我省充分发挥高校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中的枢纽作用,努力让高校成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21年,省教育厅会同省科技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并研究制定《关于提升河北省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被教育部作为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2022年,我省又启动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河北工业大学、燕山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等多所试点高校很快就涌现出成果转化金额超千万元的大项目。“十四五”以来全省高校获省部级科研奖励580项,为C919大飞机、北斗系统、空间站等项目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在服务盐碱地综合利用、白洋淀水体治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9月13日,教育部网站发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申报材料公示》。统计显示,2024年度拟新增本科专业535个,其中涉及河北高校的有24个。专业调整的背后,是立足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急需的“拓新补缺”。近年来,我省持续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引导高校准确定位、突出特色、内涵发展,学科专业结构更加优化。我省高校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B档以上学科达到24个,较第四轮增加7个。11所高校44个学科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全球排名前百分之一,74个专业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与此同时,我省启动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进工程,制定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评价标准体系,实施高校就业育人行动计划,千方百计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提升专业设置与我省12大主导产业和107个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契合度,持续扩大在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和学前教育、家政服务等民生紧缺领域人才培养规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着力解决职业教育招生培养与企业需求衔接不紧密问题。9月12日,河北师范大学2024年师范生活动月启动仪式暨校史馆里的师德课举行。“我们通过参观校史馆等活动,让学生对弘扬教育家精神有更加立体的认识,培养更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未来教师。”该校党委学工部部长樊翠英表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省大中小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并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搭好大平台,一体化共建育人资源。建强用好省级和14个市级、167个县级德育共同体,推动中小学从高校获取更多优质育人资源、高校借助中小学为师生搭建更广阔的育人平台;做优做强河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依托12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集体备课中心,常态化开展集体备课磨课。探索新形式,一体化提升育人实效。邢台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紧扣地方红色资源,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融入戏剧影视创作中;河北科技大学开设热点问题半月谈,将教师唱“独角戏”的单一授课方式转变为师生多元化的互动方式。《融媒思政课:你奋斗的样子》在邢台市邢台学院音乐厅举行。舞台上,获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河北梆子剧院一级演员郝士超(中)正在现场分享自己的感受。(河北日报资料片)开门办思政,一体化凝聚育人合力。省教育厅等部门联合设立首批115个河北省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将思政课堂搬到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第一线。实施社会实践育人行动,推动“小我融入大我”教育进校园,不断丰富实践活动载体。从2022年秋季学期起,“劳动课”正式成为我省中小学一门独立课程。课表上的这一处小变化,反映着教育事业发展的大变革。“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为“五育”并举提供了法治保障,也彰显着新时代教育以人为本的鲜明底色。近年来,我省围绕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关键处落子,在细微处着力。健全省市县校四级青少年学生体育赛事体系,指导中小学按照“8+X”运动项目布局创建体育特色品牌;持续开展美育浸润行动,帮助学生在校学习掌握1至2项艺术专项特长;建立省级中小学劳动教育管理平台,1.4万余所中小学劳动教育信息实现实时管理监控;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对有需要的学生,及时提供必要心理疏导和干预。截至目前,我省累计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208所、足球特色学校1467所、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127所、首批劳动教育实验区3个、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164所。此外,我省还启动特色高中评估创建,今年计划在全省打造科技、人文、体育、艺术、外语5个种类30所省级特色高中,着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涞源融媒
新闻、综艺、社会万象,每日推送,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