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腊八节的朗诵稿件、年俗和故事起源,都在这了……

教育   2025-01-06 11:36   北京  

母亲的腊八节

作者丨金辉

炉灶敞开胸膛

红豆糯米枸杞大枣

以及火红的青春

在铁锅里翻滚

当干柴把灶堂填满

一丛火苗跳跃而起

在腊月

蒸腾起一锅年的气息

吃了腊八饭,就把新年办

这个隆冬的腊月

五谷熬出的是乡情

火舌炙烤的是思念

严寒中的暖阳流漾在冬天

昔日等了一年的寿饭

如今是挑挑拣拣的香甜

腊月风和意已春

你看!春天在碗里

它就在母亲的灶台上

就是那碗冒着热气的粥花

你看!夏天也在碗里

它就是父亲垄头边——

那磨光了的铧犁

你看,秋天在碗里

它就是那一大片金色的谷穗

引来了天上的鸟儿在飞

你看,冬天也在碗里

它就是雪被下绿油油的麦苗

孕育着来年的希冀

一年四季都在碗里啊

无论故乡

还是异乡

有粥的地方就有家乡人

有粥的地方就有家乡话

雪花飞起,我心挂牵

母亲的腊八粥

母亲的白发

以及那即将来临的别离

易感的心

何曾忘记曾经的苦难?

捧起这碗腊八粥啊

捧起我一生一世的人间词话。

今日腊八

室外北风劲吹

屋内暖意融融

一碗腊八粥,好个腊八节

今天开始

年味一天浓过一天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

也是年末的意思

上古时代

冬季祭祖的日子叫“大腊”

腊月初八渐渐定为“腊日”

它祈求着丰收、寓意着吉祥

无论身在何方

人们在今天总想喝上一碗腊八粥

早在宋代,腊八喝粥已成风俗

皇帝向众大臣赐粥

百姓熬粥馈赠亲友

一碗热粥传承千年历史

腊八粥的讲究真不少

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

精致的做法要用二十多种食材

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拣…

腊月初七开始忙活

腊八一早大功告成

满口香甜凝结着勤劳

为什么先民如此重视腊八粥?

有人说是因为“赤豆打鬼”

每逢腊八,恶鬼们总会出来作祟

赤豆熬粥可以祛疫迎祥

腊八,传递着健康祝福

有人说是为了纪念岳飞

忍饥挨饿的岳家军

正是在朱仙镇喝下百姓们的“千家粥”

得以在这天大胜而归

腊八,纪念着民族英雄

还有人说是为了弘扬美德

西晋时有个青年好吃懒做

时值年末忍饥挨饿

只得将家中五谷熬粥喝下

自此洗心革面勤俭持家

腊八,讲述着人生哲理

洒扫庭院、布置装饰

采购年货、准备食物

腊八开启了“春节时间”

家家户户都要为过年做好准备

去除老皮后

将紫皮蒜浸入米醋

封严坛口到除夕再启封

湛清翠绿、蒜辣醋香的腊八蒜

可以做凉菜可以配饺子

北方人的春节少不了它

在安徽黟县

家家户户将豆腐切块

抹上盐水后在中间挖一小洞

在太阳下蒸干做成“腊八豆腐”

古时的徽商外出一走一年

这豆腐就是游子与家乡的信物

在青海的一些地方

腊八的风俗很硬核

天亮前人们来到河床

取来水晶般的冰块供在家中

有的不怕牙冷舌冻

还要吃几块冰下肚

只求风调雨顺、消病除灾

腊八启发着文人们的才思

这年或许是天气和暖

或许是心怀祈愿,杜甫写下了: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更多的诗人在这一天思乡恨归

比如宋代的张耒

看着天边的大雁陷入故乡的回忆:

东州逢腊雪,却忆竟陵梅。

客路人方远,天涯雁欲回。

遥怜檐外白,还点砌边苔。

久是无人过,谁知照酒杯。

好在今天

一段语音、一张车票

便可以疗愈乡愁

距离不再是亲情的阻隔

腊八节正昭示着团圆的开始

今天的腊八粥

香气氤氲着家的温暖

甜蜜里少不了儿时的回忆

记得给父母打个电话

“过了腊八就是年”

他们正盼着你早点回家!

温情腊八

在我家乡有一句民谚,“腊八腊八,冻掉下巴”,意思是腊八这天非常冷。这一天俗称“腊八节”,从这天开始民间就开始准备年货,杀猪、宰羊、蒸馍、做新衣、买鞭炮就开始了,年味也就一天比一天浓烈。
腊八节这天,都要喝腊八粥。记得小时候,一到这天母亲要起得很早熬腊八粥,我们还躺在暖暖的炕上睡觉,依稀听见母亲拉风箱的声音和锅碗瓢盆碰撞的声响。我也不知又睡了多久,就听母亲喊道,“快,都起来吧,喝腊八粥啦”!我们赶快告别暖呼呼的被窝儿,叠好被子,放好饭桌。母亲就把一盆热腾腾的腊八粥端了上来,给我们每个孩子盛上一碗。那粥是用黄米和豆子熬制的,吃到嘴里粘粘的,有一种独特的粮食的香味。
那年月家家都很穷,能吃上一顿腊八粥不亚于过年,这粥也就不可能熬的很多,每个孩子只能分到一碗,吃完了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空盆,于是就把碗舔的比洗过的还干净。吃过饭我们就都背着书包上学去了,喝过热乎乎的腊八粥,走在冰冷的路上全身都暖暖的,嘴里还不时回味着粥的余香。

父母的腊八节

腊八,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意味着年节大戏的开场。所以小时候一听说要喝腊八粥了,我内心就会暗自涌起几分欢喜。

腊月,是庄稼人一年中最休闲的时光。村里人没什么活可干,一般起床都较晚。可腊八这天就有所不同了,还真有些节日的况味。

腊八这天,父亲一大早就起床,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母亲也早早开始忙活。她先是准备各种各样的腊八粥原料并淘洗干净;接着往铁锅里添水,抱柴烧火,开始熬腊八粥。随着锅盖缝隙冒出的热气,一会儿,浓浓的米香便氤氲开来。

平常目子里多是喝玉米粥,这天终于换换口味,可以喝上一回又香又稠的腊八粥了。对于小小年纪正贪吃的我来说,心中那份期待可想而知。更何况,这粥里有甜甜的枣儿和香糯的花生!我眼巴巴地盼望着腊八粥出锅。粥熬好后,只见母亲先盛出半碗,原以为她会递给一直等在灶台边的我。然而,却没有,当然也没给别人,而是拿上一双筷子端到门外。用筷子把粥从碗里挑起来,漫天甩开。我瞪大眼睛,好生疑惑。平时一粒米都不会浪费的父亲不但没有拦阻,反而显得有些很享受的意思,一边抽着烟一边幽幽地说道:“腊七腊八,冻死麻雀,让雀儿们也吃饱肚子吧”!

喝过腊八粥,父亲和母亲又着手腌腊八蒜了,说是,过年就饺子吃!

过完腊八,父母就正式开启了“年前模式”。母亲没日没夜,一件接一件地给我们做新衣服新鞋;父亲有条不紊,推碾子拉磨做豆腐粉条,扫屋子蒸慢头,杀鸡炖肉……

年复一年,父母把平淡的日子经营得风生水起,更把腊月的时光渲染得红红火火!

腊八粥

作者丨裴彩芳

小时候生活清苦,过节成了人们改善伙食的理由。记忆里的家,就是热乎乎的炕头、站在炉台前慈祥的母亲、每顿饭都少不了一碗花样的米粥。

北方的冬天,不是吼着西北风就是飘着小雪花,如果天晴着风不动,那也有隐隐的寒逼着微薄的空气,使人不由得缩起身子、不由得打颤,那种冷是刺骨的、是能凉到心窝里的冷,无论是从学校放学回来,还是从外面干活收工,回到家里的父亲一骨碌就爬到了火炕头,那是父亲的位置;我们一回家就钻到了炉台前,挤走做饭的母亲,把双脚插在炉灰坑眼处,不一会儿脚尖就热乎乎的,那也不能时间太长,如果不小心炉火掉下了就会把鞋尖处烧一个小窟窿,更甚者,炉灰溅到脚背,那就要烫伤脚了。当然,一般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我们都有经验,脚伸浅一点,烤热后就抽出来;手也不消停,双手放在炉口上面,得来回搓,搓热了就离开。这时候,母亲就开始给我们张罗吃喝了。

喝腊八粥也不仅仅是喝个粥。这一天,母亲为了让大家有节日的氛围,前一天晚上就开始准备各种佐料、捡好各种豆子、认真数够备用的食材,比如:主料是小米,有时候为了喝起来黏糊,还要加一点江米,然后配上豇豆、红豆、蚕豆、黄豆、红枣、枸杞、红薯等。腊八粥是热性的,为了达到暖身、暖胃的效果,母亲用的豆类都是补血、补铁的,一般不用绿豆、苦荞和薏米。母亲先把所需要的东西按照份额全部找齐了,然后分成3个碗,1只碗淘米用,1只碗洗豆子,其余的放在最后1只碗里;红薯、南瓜等洗干净削皮后放在陶盆里,各种豆子搅和在一起先用筛子筛,再用高粱秆做的盖帘摇出杂物和石子,最后放在陶盆里淘洗,把洗干净的豆类用水泡一个晚上,枸杞和红薯、枣下锅时直接放入。母亲大早起来便会在烧旺的火炉上搭一口大锅,把水烧开,往水里滴几滴食用油,把备全的豆类都倒进锅里;熬一会儿,又倒入小米和江米、红枣、红薯,再熬一会儿就倒入枸杞。炉火中盖一半煤泥,用文火炖,最少炖两小时以上,出锅时抓一把核桃仁,用刀切碎撒在粥里,这样,腊八粥就做好了。喝腊八粥时嚼着核桃仁又香脆又油滑,喜欢甜食的再加点糖和蜂蜜,更是香甜爽口。

喝了这么多年腊八粥却不知腊八粥的来历,母亲的解释和历史有点远,她说腊指腊月、八是初八、粥是周的谐音,一年一周就要结束了,是对这一年的收成和劳动的总结,看看谁家里还有粮食,有粮食就要祭拜土地爷,要感恩土地爷和上天赐福,那不仅仅是一锅腊八粥,更是一个家庭生活富足、盈实的象征,平时再困难,也必须留下腊八粥的佐料——其实,幸福生活与“土地爷和上天”没有什么关系,都是靠自己“撸起袖子加油干”得来的。

幸福和喜乐就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期盼,构成了我们的生命运行、活着的意义。即使简单的一碗腊八粥,母亲却要熬出来温热,存在炉台上等我们归来,那幸福的盼归和归心似箭构成了生命存在的意义,活着多么美好!有家多么幸运!

往期推荐

扫描二维码获取

更多精彩

语慧口才总部

语慧口才总部
语慧天下少儿口才课程北京总部,三大合作模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