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委日前印发了《北京市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工作方案》。方案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帮助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掌握1—2项艺术特长;各区、各中小学及幼儿园要面向全体教师每年举办至少1次美育专题培训,面向艺术教师每年举办至少1次专业培训;优化北京市大中小学美育特色学校和高水平学生艺术社团的建设和区域布局,评选认定5个示范区、370所美育示范校……
用通俗一些的话来说,北京市中小学的美育已经全面开花了!
何为美育,美育对孩子们又有什么样的影响?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是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音乐、美术、书法以及上文中提到的舞蹈、戏剧影视等课程广泛为大众熟知,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口才教育,也是美育教育中的一种。
口才教育也就是口才课中的关于语言表达艺术,文学作品鉴赏、舞台艺术展示、朗诵,演讲等节奏韵律方面的感知、都属于美育教育。
这也与《意见》中新提出的要求: 在开好音乐、美术、书法课程的基础上,逐步开设舞蹈、戏剧、影视等艺术课程目标也不谋而合。
口才课程是如何作用于美育教育中?
少儿口才培训的课程核心内容包括——
基础口才训练: 语音、发声、口部操练习、体态语言、语言表达技巧等;
口语交际训练: 着重训练讲述与沟通,以及人际交流。内容涵盖看图说话、角色扮演、复述故事、读编故事、词语串联等,帮助孩子说话有逻辑、有内容。
语言艺术: 主要解决虚构素材的表达,强调艺术性和表现力。内容包括绕口令、诗歌、童谣、曲艺、剧本学习等。
好的口才课程从不同的角度、多元化促进儿童语言能力以及情感、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发展。
好的口才课程重在激发孩子的语言潜能,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并且融合了自信心和综合素质提升教育。
首先,语言是孩子们认识世界最初的渠道,从牙牙学语到妙语连珠,通过语言他们能够感知美、聆听美、欣赏美。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孩子们拥抱美好,感知世界。
语言是所有艺术的基础,口才的学习就是艺术熏陶的过程,肢体和声音语言的不断深化、优秀文学作品的广泛接触、各类知识的广泛吸收,让孩子们气质提升、懂得礼仪、举止优雅、内涵丰富。
这也是提升孩子综合素质的一个关键表现。会说话、敢说话的孩子往往能够成为人群中的焦点,反过来也能更好的提升孩子交际能力与自信心。
口才则是孩子们学习一切的基础,与人沟通交流必须用到口才。语言表达能力对现阶段的孩子们来说,无论是层层升学还是未来就业,都至关重要。
未来的孩子们需要面临的挑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象牙塔里的题海竞争, 出色的表达能力、良好的情商、得体的舞台展现力是以后孩子们必须要学会的技能。
其次,好的口才课程,是与新时代学校教育要求中的美育教育融为一体的。
朗诵、演讲的节奏感知、文学作品的鉴赏、以及舞台展现能力,既是美育教育的要求之一,也是口才教育中包含的重要部分。
朗诵与演讲能力的提升得益于对于学生文学作品赏析(诗歌、戏剧、曲艺、影视)、节奏韵律的感知(音乐类)、以及审美水平方面(美术、书法)的培养。长时间的优秀文学作品的浸润,悠扬经典的音乐作品赏析,以及当众表达与舞台展示,多种学习要求综合其中,也缺一不可。
朗诵可以锻炼孩子的发声,培养孩子的说话、表达、交流和演讲的能力。长时间坚持朗读可以让孩子的发声更加清晰、有力,字正腔圆,语言流畅,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表达能力。
演讲能力则是当今社会上成功人士的必备,站在瞩目的舞台上侃侃而谈,并将自己的观点与思考通过当众表达传递给别人,意见领袖式的公众舆论人物频频出现也印证着这一点。
少儿时代是思维的发育阶段, 而接触美育正是开发智力、训练思维、培养灵感、提高少儿自身修养和气质的一种有效方式; 同时也可以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发散性思维。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美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该教会孩子审美,并引领着他们发现这个世界的美。
北京市教委美育措施
一、夯实学校美育主渠道:鼓励各中小学校积极开发融入北京特色的优质美育校本课程,丰富课程资源,积极做好多样化、个性化供给。
二、推进教学方式改革:学前教育阶段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艺术游戏活动,义务教育阶段帮助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掌握1—2项艺术特长,高中阶段注重丰富学生审美体验,提升学生艺术核心素养。
三、实施教师全员美育浸润:将美育纳入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培训计划。各区、各中小学及幼儿园要面向全体教师每年举办至少1次美育专题培训,面向艺术教师每年举办至少1次专业培训,在新教师入职培训中增加美育素养相关内容。
四、抓好美育教师源头培养:遴选一批师范生美育实习基地,遴选一批基础教育美育名师作为实践导师进行指导。定期举办市级艺术教育类专业教师和学生基本功展示活动。
五、促进教科研一体化发展:鼓励各区建立一批“美育名师工作室”,形成“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名师”的成长共同体。成立北京学校美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发挥专家咨询作用,服务支撑学校美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六、完善全员多元展演机制:学校每学年至少举办2次校级展演展示活动。鼓励学校多维度、多方位、多种形式为学生搭建常态化展示平台,强化学生作为“美的创造者”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练、展相互促进,建立常展、常演、覆盖全员的艺术展演工作机制。
七、擦亮首都美育实践品牌:定期组织“美育润京城学生艺术实践周”,采取多元展演形式搭建乡村学生专场展演平台。鼓励区、校承办市级学生美育实践活动,展示区域特色及美育成果,带动区域美育实践整体发展。
八、鼓励学校美育特色发展:优化北京市大中小学美育特色学校和高水平学生艺术社团的建设和区域布局,评选认定5个示范区、370所美育示范校。利用五年时间,建设260个高水平学生艺术社团。
九、优化艺术素养评价方案:初、高中按照国家要求,将艺术类科目纳入考核范围。高校注重与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强化对审美素养和创新意识的评价。
十、实施美育多元评价方式:将美育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发挥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作用,促进高质量美育课程及实践活动体系建构。
以上转自“首都教育(ID:bje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