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畅谈 |【地下空间域外考察记】日本:东京圈排水道与一个时代的背影

文摘   2024-11-21 18:07   江苏  

东京圈排水道,又称首都圈外围排水系统,余闻之也久。每当国内某些城市开启“看海”模式,巴黎和东京的“地下宫殿”便开始在朋友圈花样路演,既有艳羡的情绪,也有借鉴的深思。因此,新加坡之行结束后,我们城市地下空间考察组又马不停蹄地来到了日本东京,第一站便是东京圈排水道。

排水道是规模更大的下水道,业内称为城市深隧排水系统,是缓解城市内涝的最有效的地下空间设施。雨果在其名著《悲惨世界》里说,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短短一句话,洋溢着满满的人文关怀与脉脉温情,我迫不及待地想摸摸东京的“良心”了。

6月15日上午,我们驱车前往日本埼玉县。众所周知,除大地震以外,对东京影响最大的就是台风与大雨带来的大洪水。东京东临东京湾,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密布,流经东京都的大小河流共有107条,其中有46条流经东京,最终流入东京湾。因此东京的河流既是重要的疏水道,也面临洪水泛滥的威胁。在历史上,因为东京的母亲河江户川洪水泛滥造成死伤惨重的事例俯拾皆是。

上世纪50年代之后,东京的城市发展以“摊大饼”式的平面扩张,首都圈内居民高达3000余万,每每台风暴雨季,水漫东京,彼时的排水系统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大城市防洪的需要。正是在这样的自然条件和防灾背景下,1992年东京首都圈外围排水开工兴建,直到2006年方告竣工,历时14年,总投资约为2400亿日元(约合180亿元人民币)‌,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深隧排水系统,在日本赢得了“地下神殿”的美誉。

首都圈外围排水路全景图
东京圈排水道并不在东京市区。它位于日本埼玉县春日部市国道16号沿线的地下约50米处,是采用地下盾构法建造的巨型隧道系统。该系统包括一段总长6.4公里、内径10.6米的隧道,以及连通江户川、仓松川、中川、古利川等河流组成的排水系统。所有设施都是巨大的人工产物,特别是调压水槽内的59根混凝土立柱,每根宽2米、长7米、高18米,重达500余吨,高高矗立,蔚为壮观。身处其中,宛如进入地下宫殿。

  东京圈排水系统巨型调压水槽
考察组成员在竖井与调压水槽连接处合影
那么东京圈排水道是如何运行的呢?它本质上是一个巨大的地表径流调节器。可以脑补一个这样的对比场景:奔腾的洪水如果直接流入河道,则水位瞬间上涨,造成河流泛滥,殃及居民生命财产。如果流入地下隧道,在依次经过第5竖井至第1竖井后,因为其巨大的库容,水势得以逐渐减弱,第1竖井又与调压水槽相连接,水势在调压水槽内进一步得到控制,再经过每秒200立方米排洪能力的排水泵,洪水便有控制地排进江户川。

东京圈排水系统结构示意图
据介绍,该系统在2004年部分投入使用后,平均每年使用7次,显著减少了城市内涝的发生,提高了东京地区的防洪能力‌,目前最高的年排水记录是2015年的1900 万立方米。
 
我们在东京圈排水道考察的时间并不长,但引发的思考却并不少。东京圈排水道是精巧智慧的设计,也是经济实力的体现,但日本为何要到1992年才动工兴建?
 
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日本的发展史,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代,而70年代和80年代则是“中速增长”时代。进入到1990年代,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经济进入到持续三十年之久的低增长时代,GDP增速显著放缓,仅维持低个位数增长甚至部分年份出现负增长。这就是所谓的“失去的三十年”。
 
具体来看,1990年代初期,日本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相继破裂,导致大量企业和金融机构陷入困境。1991年,日本政府开始采取大幅加强公共财政支出的方式推动基建建设以托底经济,本轮基建刺激取得一定的成果,使得GDP增速在1996年回升到3.1%。包括东京圈排水道在内的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就是这个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东京圈排水道已经成为日本的一张金色名片、一个网红景点,吸引一批又一批游人前来打卡。“韧性”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理念,东京首都圈排水道是日本一个时代的背影,也是城市地下基础设施韧性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示例。


关注我们

管网人都在关注的公众号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管网前沿资讯!


欢迎加小编微信咨询

崔希舜:18131671370

加入管网行业微信交流群

在线征稿

地下管网
城市综合管网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它被形象的比喻成城市的“动脉”,加强城市地上地下管网的智能化管理对城市健康、安全、有序的发展意义重大。关注本公众号,带你认识我国管网建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