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春城刑警!

政务   2024-12-14 10:46   云南  


近期
电视剧《我是刑警》热播
相信大家都被跌宕起伏的剧情
深深扣住了心弦
该剧全景式展现了刑警真实写照
真实记录了一线平凡英雄的工作日常
让我们真切看到了刑侦战线上
人民警察的坚守与执着



在昆明公安队伍里也有这样一群人

在万千人潮中寻踪觅迹

于蛛丝马迹中抽丝剥茧

……

他们活跃于案发现场

和物证“交谈”,与痕迹“过招”
破解细微的证据“密码”
只为还原真相、惩治罪恶
让犯罪分子无所遁形



他们是一群沉默寡言的人
虽然没有刀光剑影的震撼
但在寻找真相的路上
“靶向除恶、证据擒魔”
为维护社会稳定
追寻公平正义
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刑事科学技术

不断更新迭代

今天

“昆明警方发布”

《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专栏

聚焦两位“老刑警”

听他们聊聊刑事侦查技术的

前世今生



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兼刑事技术室主任沈军和民警李茂森回忆起过去的日子,刑事侦查技术的发展仍历历在目。

1994年,沈军从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进入西山分局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刑事技术工作。案发现场勘查,既是非常专业的技术活,也是又苦又累的体力活,但他总说:“真相就藏在案发现场,只要‘ 读懂 ’现场,用证据‘ 说话 ’ ,就能还原案件真相。”

▲西山分局物证鉴定室资料照片


以前,勘查员的勘查箱里,放的“老三样”是放大镜、化学试剂和手电筒。后来,紫外线观察灯和多波段光源出现,但当时还没有锂电池之类的便携供电装置,这些设备需要电箱供电,一个电箱就有十几公斤重,携带起来非常不方便。现在,装进勘查箱里的“宝贝”琳琅满目,各类工具、照明器具一应俱全、便携实用。


▲沈军上世纪90年代使用的勘查箱


“绝不能漏过每一个细节,也许其中就藏着扭转局面的关键线索。”在老刑警李茂森的印象中,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勘查工具和工作条件都极其简陋,一个手电筒、一部黑白照相机、一个马蹄镜、一个放大镜、一打标尺,这些简单的器材就撑起了整个现场的勘查工作。


在案发现场,技术人员以手电筒当光源,用放大镜找痕迹,用当时热门的国产“海鸥牌”胶片相机“咔嚓咔嚓”将现场拍照记录后,再带回技术组作进一步分析。


▲上世纪90年代使用的痕迹检验医用手套、粉笔盒等器具


当时,他们将指纹做成一张张手掌大小的卡片,再将卡片整合起来做成册子,保存在“指纹资料库”中。如需比对指纹,就要跑到“指纹资料库”,一张张翻来覆去地看。


由于长年累月的翻阅,“指纹册”中的油墨有些褪色,但指纹比对“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此时考验的便是民警的“眼力”。


▲用于痕迹检验的喷粉器


李茂森介绍,检验鉴定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主要是应用专门的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与犯罪事件有关联的线索进行勘查、检验和鉴定。


检验鉴定经过多年发展,硬件设备由原来较为单一、原始、简陋的单体显微镜、高倍放大镜、体视显微镜,发展到现在具有光电成像和三维显示的高尖端技术仪器。先进科学设备的引进和应用,让公安机关打击犯罪、保护百姓平安“如虎添翼”


▲上世纪90年代使用的蒸馏水发生器


技术革新带来的工作便利,让沈军感慨万分:“从前,现场提取的一块物证,可能要一个星期才能检测出结果,如今,当天即可获取结果,而且随着技术越来越先进,以前很难鉴定的微量痕迹也能轻而易举检出,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办案效率。

在沈军看来,设备和技术的变迁,不仅是刑事侦查技术的重大进步,更对公安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贡献。


▲如今西山分局的刑事科学技术跃入昆明市先进行列


一方面,技术革新显著提升了案件侦办效率和质量,使公安机关可以更加高效、精准地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引入也推动了公安工作模式的创新和发展,促进刑侦民警与其他警种、部门协同作战和信息共享机制的建设和完善。


通过不断引进、应用新技术、新设备,用科技为警务工作赋能,不断形成和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西山公安工作进一步智能化、高效化。


▲现场勘查资料照片

设备和技术不断更新迭代

昆明公安刑侦技术人员的坚守

始终如一

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为准绳

用严谨的态度

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

让正义之光普惠每一名群众



向在刑事科学技术领域

一丝不苟、不露锋芒的他们致敬!




END

素  材:西山分局

发  布:昆明市公安局新闻宣传办公室

编  辑:李世宏

审  核:马永华

昆明警方发布
权威发布昆明公安资讯,热忱服务春城百姓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