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宜居 生活更美好——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本溪城建篇

民生   2024-10-06 14:18   辽宁  



2024年,新中国迎来75周年华诞。75周年,流光一瞬,但对于发展中的山城本溪来说,每一个发展的足迹都被城市印刻。走在街头,道路两侧繁花锦簇,绿意盎然;抬头远眺,鳞次栉比的高楼,造型不一;华灯初放,夜色中的山城霓虹灯闪烁,流光溢彩;太子河上,溪湖大桥、小华山大桥、衍水大桥气势磅礴贯通东西,交通网络日益完善;街巷路改造、市政道路改造让城市“毛细血管”畅通无阻,彻底告别过去的泥路、土路;棚改户迁居、老旧小区改造等更是让百姓的安居梦落在了实地……点滴变化汇聚,城市终迎蝶变。这些变化也在不知不觉地为老百姓的幸福“加码”,不断提升的居住环境给老百姓带去一次次的惊喜,也带去更多的便捷和舒适。小区里有健身器材,公园广场里绿树环绕,街边有休息座椅,城市建设的点滴渗入百姓生活细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



“棚改工程”“老旧小区改造”让百姓安居梦想照进现实


棚户区改造作为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的一项民心工程,承载着无数人的“安居梦”。在很多人的记忆中,居住在“棚户区”的日子,总也离不开潮湿的地面、积水的灶膛、开裂的墙壁,还有夏日里不断漏雨的屋顶以及冬日里密不透光的窗子。


截至2004年,本溪市棚户区改造遗留的地区包括彩北、彩屯竖井、郑家、河东、东山、河西、柳塘、唐家、合金高峪、广山、转山、千金、新立屯、华新、华阳、大堡、崔家、宏峪、合峪等地区,这些地区的房屋房龄大多超过50年,远远超出房屋的使用寿命,房屋极其破旧,地基严重下沉。除此之外,棚户区周边环境极差,缺乏最基本的配套设施,几百户居民使用一座旱厕,街巷内都是土路,没有排水设施,没有路灯照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按照“实事求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如期完成”的原则,因地制宜开展棚户区改造,全力以赴办好这一惠及山城百姓的民心事、暖心事,将党和政府的关怀展现在城市面貌更新和宜居水平建设上,真正筑牢百姓的安居梦,进一步增强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04年至今,市委、市政府累计投资225.4亿元,改造棚户区 14.7万套,全面完成省政府确定的各年度开工任务。棚改及相关配套工程受益人群累计达到30余万人。俯瞰今日本溪,高楼林立,已经彻底消灭集中、连片的棚户区,百姓们曾经“住楼房”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老旧小区是城市发展的见证,但因建造年代久远,很多基础设施越来越老旧。在发展中的几十年间,我市以建设“美丽本溪”为引领,全面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坚持把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本溪作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尤其是近年来,我市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围绕民生需求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一个个小区旧貌换新颜,小区居民的幸福感也洋溢在脸上。近年来,我市共完成303个年久失修的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整治总面积245.28万平方米;实现“暖房子”主城区全覆盖。






满眼绿意扑鼻花香 让百姓生活更有归属感


秋日的本溪,清新怡人。连绵起伏的山脉,层林尽染;一条条蜿蜒河流,碧水清澈。每当闲暇时,市民走进望溪公园,或市区内的某个广场,总会看到百姓们在惬意地享受时光。跳舞、练操、舞剑、下棋、散步……在小小的一方天地间,交织着鼓乐声、歌声和人们的说笑声,身居其中,便可以褪去一身的疲惫,感受着周围安宁、和谐的气氛。


城市建设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并非某个或某些亮点工程的“一枝独秀”。在城市建设这盘棋之中,城市的公共绿地及园林绿化景观建设仅是谋篇布局中的“一步棋”,却也是关乎百姓对城市归属感高低的一步重要之棋。主城区218公顷的公共绿地,3.5万余株行道树,30 余个微广场、口袋公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约12.07平方米,建成区域绿化覆盖率达49.95%……一组组数据,是对我市绿化成果最直接的表述,更是对那些奋战在一线绿化工作者智慧、汗水和艰辛的完美诠释。


2007年,我市建成规模宏大且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建设广场后,先后对市府广场、治沉广场等进行全面改造,改造后的广场恢宏大气,成为城市的新地标。2014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望溪公园景观提升改造工程是当年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园林部门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实施了公园整治工程,拆除经营网点31处,整治面积1.2万平方米,投资2000余万元,对腾出的场地重新规划利用,实施了荟萃园改造等19个公园景观提升工程项目。与此同时将传统历史文化与本溪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其中,打造出了众多精品园林。如今,望溪公园已成为本溪人休闲打卡的必去公园,一座城市里的天然氧吧。


“十三五”期间,市住建局绿化部门共栽植树木乔灌木12万余株,新建改造绿地6.1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由2015年底的48.39%提高到2020年底的49.94%。


除了园林绿化提升工程,在百姓身边打造的30余个微广场、口袋公园也成为了市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所谓“微广场”就是根据我市城区用地现状,在主城区主次干路旁选取不同大小的空地,设置灵活多变的户外活动空间,用一处处景观小品及户外家居加以点缀,建成公园式的小型广场。不仅可以满足市民休憩、活动、健身的需求,还能提升城市横向空间景观效果。


望溪公园、太子河景观带木栈道、动植物园牡丹园……城区绿地多,公园花卉多,百姓休闲有去处,看得是绿树,闻得是花香,人们对生活的城市才更有归属感。




畅通城市血脉 让百姓生活舒心又便利


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以来,山城变迁和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止。加快重点交通项目建设步伐,事关增进民生福祉,事关城市高质量发展。本溪火车站翻新重建后,高铁随之开通,百姓出行又多了一个新选项。新建、维修、改造解放路、滨河北路等城区主次干路,新建大桥拉开城市骨架、畅通城市血脉,维修改造城市街巷路,打通城市微循环,八盘岭隧道顺利通车……一个又一个交通项目的顺利完工,以破茧成蝶之势,有力疏通城市的路域网络。随着本溪的发展进程,交通路网的发展仿佛按下“加速键”,即将在2025年开通的本桓高速现正建设得如火如荼,本溪的发展,令人期待。


截至2023年底,全市拥有各等级公路1390条4726公里,公路网密度56.18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条,总里程233公里;国家级公路4条,总里程494公里;省级公路9条,总里程535公里;县级以下公路1373条3464公里。“十四五”以来,我市累计投资公路建设改造和养护资金约14.35亿元。其中,实施低标准路段提级改造重点工程6项共计46.94公里;实施国省干线维修改造项目679.8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改造550.3公里,提升了全市各级公路路网的通达性,有效提升了生产资料运输效率和群众交通出行服务品质,为本溪振兴发展发挥了有力的先行作用。


除了交通路网,这些年来,我市每年都公布“民生事实”详细清单,都是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好事。里面有好多都是暖民心的城建项目,新建改造城市道路、提升改造儿童乐园、打造滨河休闲运动主题公园、建设凤凰山公园……每一项的落实都暖到了百姓心坎里。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方面,我市投资近亿元改造农村危房1937户,惠及农村百姓6000余人,连续三年超额或提前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连续五年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清洁月”活动;基本建立了有制度、有队伍、有设施、有经费的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体系,全市287个行政村中207个村实现了整村整洁,垃圾处置体系覆盖100%行政村,农村地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打造国家级特色小镇 1 处、辽宁省特色乡镇2处、列入省级特色乡镇培育名单3处;创建“辽宁省美丽乡村示范村”127个,占全市村庄数量的44%以上。一项项成果,让美丽乡村建设走在了发展的快车道上。此外,农村公路方面,2023年,省政府考核指标为实施农村公路建设改造115.7公里,桥梁10座。完成新改建工程7.2公里,维修改造110.1公里;完成新建桥梁1座,完成危桥改造9座,全部完成省政府考核指标。完成美丽农村公路建设30公里,并实施农村公路绿化补植45公里。


除了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强优势、补短板、丰富旅游业态,力争打造多条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助推我市旅游经济持续升温,集本线旅游精品路就是其中一条。该项目起于本溪市卧龙镇,止于本溪县客运站,是从本溪市到本溪县旅游景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从市内到本溪县的必经之路,被誉为中华枫叶之路,本项目顺利建成后,将对改善交通环境、保障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住房、交通、休闲、旅游……一个个项目在本溪落地生根、全面开花,这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以来本溪发展的真实写照,更是今后本溪走向未来发展之路的有力起点,愿美丽山城赓续前行再创新辉煌。




































END



来源丨本溪市融媒体中心

监制丨于昭阳

责编丨张世威

记者丨马小茗

摄影丨林林

编辑丨刘立鹏




随手转发,喜欢就点个“在看”吧!



本溪发布资讯
本溪市融媒体中心,发布并分享本溪新闻资讯、生活服务信息。
 最新文章